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

1、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水平偏低。

一方面产业发展有一种棘轮效应,即只能进不能退,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之首,但制造业越是发展的多,就越是发展,因此导致了制造业的发展挤占了服务业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资源,使服务业产业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 国际化程度偏低,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 另一方面. 江苏地理上与上海的相邻. 在现阶段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突出,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达,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已经是处于上海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之中,苏南地区的许多制造业企业对现代服务的需求依赖于上海,而不是江苏自身,这客观上遏制江苏本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区域分布上不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运行的无效率。

苏南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开始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区,但工业区与服务业区相隔甚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木的增加。

而部分城市间产业生态位重复,导致与之匹配的服务业重复建设,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达不到规模效益,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1产业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与现代工业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

特别是对于都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

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知识、技术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现代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发展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产出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反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度化。

根据OECD 一份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

我国的现代化同样必须要有发达的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支持。

因此,研究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和结构,明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正确定位从而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突出发展现代服务行业并拉动服务业结构升级、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范围,理论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

除特别标注,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或者根据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十六大报告比较全面的对现代服务业作了界定:“现代服务业指那些不生产商品和货物的产业,主要有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

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

国家统计局在1985 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 胡启恒2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

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现代服务业有着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现代服务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撑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此外,科学技术直接推动服务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化,信息技术也直接推动和影响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督方式完善的过程。

南京大学刘志彪等人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从传统制造业的部分环节分化形成的,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为现代生产过程服务的产业。

香港大学陶志刚等人认为,任何一个服务部门的产品既包括用于直接消费的部分,也包括用于中间投入的部分,他认为现代服务业包括生产者服务业和消费者服务业。

向俊波3则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为现代生产活动提供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物流业、教育、咨询业等几个部门。

刘吉(中欧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认为,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广泛并且在不断延伸,可分为五类:一是战略服务业,包括科技、教育等;二是经济服务业,包括金融、运输、商业以及销售服务、中介服务等;三是生活服务业,即与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医疗保健等相关的产业;四是精神服务业,也就是人文化产业;五是服务服务业,是指信息服务、市容环境服务等。

还有研究者4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信息技术与产业结合渗透的产物。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基于服务业概念的相对性和多层次性,有狭义和广义之说。

从狭义来讲,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

具体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移动通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另一类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房地产、电子商务等。

从广义来看,现代服务业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2“胡启恒诠释我国现代服务业” ,中国信息导报,2004.83向俊波,陈雯,二级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困境和解决途径——以苏州、无锡、杭州为例,城市科学,2003 年第 1 期4李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占领未来产业制高点,信息空间,2004.6意义上的服务业,它是指在一国的产业结构中,基于新兴服务业成长壮大和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服务业体系,体现为整个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就业人口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服务业的高度信息化水平等方面。

二、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23%上升到2003 年的33.2%。

然而,由于受多重因素影响,服务业的发展仍相对落后,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并没有体现出与时代同步的特征。

(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波动性上升如图1 所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部分年份有波动现象,但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

按可比价计算,我国服务业在过去的25 年间平均以10%的速度增长。

图 1 中国历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二)服务业吸纳就业比重逐年增大根据国际经验,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经济部门,1978~2003的25年间,中国服务业吸纳就业占全部就业人口比重由12.2%上升到29.3%(图2),累计增加就业1.7 亿人。

图 2 中国历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三)服务业整体劳动生产率水平稳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根据产品或者服务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就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出水平,是经济部门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图 3 中国服务业整体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四)服务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如果把服务业所涉及产业划分为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类的话5,其占服务业总体的比重呈现传统服务业稳中有降,现代服务业稳中有升的趋势(表1)。

表 1 服务业内部行业构成(% )5现代服务业的划分标准是相对其他(传统服务业)行业而言,所涉及和应用的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管理理念较多的行业。

事实上,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升级亦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

这儿的划分是为了清楚表现我国服务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传统服务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

(五)服务业基础建设投资额逐年增长基础建设投资是体现经济部门能否保证良性运行的重要指标。

据统计,1989~2002 年,我国服务业基础建设投资金额年均增长率达到24.44%,如果把服务业细分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两大部门5,其基础建设投资金额年均增长率与服务业整体基本一致(表2)。

按年度追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基建投资增长率变化情况,发现仍然保持高度一致,表明我国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呈并驾齐驱之势(图4)。

图 4 1990-2002 中国服务业基础建设投资增长率(六)各地区服务业差异较大考察2002年我国31 个地区三次产业的比重(图5)发现,几乎所有地区的服务业占GDP 比重都超过了全国33.5%的平均水平,出现总体比重低于单个地区的原因是:各地区的经济规模差异较大,很多地区虽然服务业比重高,但把经济规模占全国份额作为权重进行折算的话,其占全国的比重就会极低。

例如西藏5其中现代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运输业(由于无法分离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电运输业,故一并计入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

地区2002年服务业占当地GDP 的比重高达55%,但其服务业增加值仅占全国的从各地区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图6)来看,超过30000 元/人(按当年汇率为3625 美元/人)的地区有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这9 个地区均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工业化程度较高三、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从纵向来看,我国服务业20 多年来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但经济国际化的大环境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全球竞争的视野。

横向比较来看,我国服务业和国际水平的差距是全面的。

突出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近两年出现滞胀现象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00 年全球服务业产出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达到63%,其中,低收入国家的这一比例为42%,中低等收入国家为44%,上中等收入国家为61%。

然而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仅由1978 年的23%升至2002 年的对33.5%(图7)。

图7 部分国家经济结构6另外,从我国服务业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出现轻度滞胀现象。

2002 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为34532.8 亿元,同比增长7.3%,但增速比2001 年下降1.1 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8.0%),也低于第二产业增长速度(9.9%)。

200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又比2002 年减缓了0.8 个百分点。

(二)吸纳就业能力还有待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就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有大幅度提高,由1978 年12.1%升至2002 年28.6%,但仍远远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水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该比重在1999 年已经达到40%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