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再论社会分层的功能

再论社会分层的功能

再论社会分层的功能
摘要:本文首先对传统理论进行梳理,寻求有关分层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分析社会分层的重要特征--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的相依并存,推导出分层同时具备积极和消极两种功能,通过进一步的探索发现,两种功能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占据主导地位的功能类型各不相同;最后揭示出影响社会分层功能发挥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社会分层;社会分层功能;影响因素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而呈现出高低有序的等级或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本文将对社会分层功能的理论、性质及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具体探讨。

一、关于社会分层功能的理论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过程或现象,社会分层对社会运行和发展有何作用或功能呢?对此社会学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论,并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功能论和冲突论①。

功能论以戴维斯和莫尔为代表,基本观点是:社会分层是一种普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分层因社会整合、社会协调和社会团结而产生,
冲突论则以达伦道夫和米尔斯为代表,“冲突理论家,如他们名字所指出的那样,将社会不平等看作是由于争夺供应短缺的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斗争所造成的”②。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分层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现象;社会分层因人们的相互竞争、相互冲突和相互征服而产生。

功能论与冲突论对社会分层功能的看法各持一端的一个基本原因是两者的理论前提不同,即功能论和冲突论对社会分层的“层”的理解不一样。

功能论所指的“层”是广义的层,主要是反映层级之间量的差异;而冲突论所说的“层”是狭义的层,主要反映层级之间质的差异,而且是特指阶层间利益根本对立的、有剥削和被剥削甚至压迫被压迫关系的阶级。

简言之,功能论的“层”以社会分
①刘祖云:《社会分层的若干理论问题新探》
②[美] 格尔哈斯·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工和职业分化为基础,冲突论的“层”以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为基础,前提的不同必然导致结论的不同。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一直存在两大主要的思想流派,即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

功能论吸收了保守主义学派的理论假设,强调社会分层的必要性以及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有利的方面;而冲突论借鉴了激进主义学派的理论假设,强调社会分层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利方面。

从辩证的眼光来看,两种观点从根本上说都是正确的,但也都不能全面阐释社会分层的功能,因为人类社会比两种理论体系中任何一个所假设的情况都要复杂得多。

二、关于社会分层功能的性质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过程或现象,社会分层是如何形成的呢?了解社会分层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分层功能的性质。

社会分层的原因复杂多样,这里从社会整体和社会个体两个层面进行探讨。

从社会整体层面看,社会分层即社会分裂为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既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权力和特权等强制性力量作用的结果。

既然如此,整体层面的社会分层原因有二:一是社会需求,二是权力和特。

也就是说,社会分层既有社会需求等社会合作方面的原因,也有权力和特权等社会冲突方面的原因。

社会分层是社会需求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必然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分化。

戴维斯曾论述,人类社会为了维护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发展出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有才能的社会个体能够并且愿意从事社会中非常重要而且要求很高的工作,并确保他们在占据这些职位后,能担当起社会所赋予的职责。

戴维斯支指出最有效的激励机制,就是为不同的职位提供不同的报酬,职位的重要性和技术性程度决定着报酬的分配。

由此,社会分层现象必然产生。

社会分层同时又是权力和特权作用的结果。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论述道:“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在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使财富增加并且使生产领域扩大的同时,在既定的总的历史条件下,必然地带来奴隶制。

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中,也就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分裂为两个阶级:
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①在这里,社会分层受权力和特权的干预和影响,主要反映了个人与国家机器之间的关系,即个体或子群体是属于领导阶级还是属于被领导阶级。

从社会个体的层面看,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获取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而形成不同等级或层次的过程,既然如此,个体层面的社会分层原因也有二:一是能力,二是机会。

也就是说,社会分层既有能力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机会等客观方面的原因。

能力是指人们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它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

一般能力,是人们从事各项工作并争取各种资源的能力基础。

特殊能力以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为基础。

特殊能力是获取社会资源的关键。

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能力的强弱与获取资源的可能性之间成正相关关系,能力的不同是导致社会分层的主观或个体因素。

三、关于社会分层功能的影响因素
社会分层功能的发挥,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一般因素,主要是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是具体因素,是指社会分层系统自身的状况和特征。

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差异,决定着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分层类型不同,从而影响社会分层功能的发挥。

在原始社会,由生产力水平低,劳动产品非常有限,只能维持其自身的生存,基本没有或很少有剩余产品。

伦斯基曾指出:“在原始的狩猎和采集社会中,权力、特权和声望多半是个人技艺和能力的一个函数。

”②许多人类学家观察到,原始社会的社会分层依据通常是年龄,因为在社会发展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年龄代表着阅历和经验,年纪越大,知识和经验就越丰富。

因此,依据年龄进行的社会分层仍然是一种能力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高,社会剩余产品出现刺激了私有制的产生,社会分层日益普遍和凸现。

社会分层既满足了社会整体和社会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权力和特权的表现或产物。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科学技术获得长足的进步和飞速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虽然权力和特权仍然是社会分层的重要甚至是主要依据,然而个人能力在社会分层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时期社会
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7- 168页。

②[美] 格尔哈斯·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分层的总体状况以分层为主。

影响社会分层功能的因素还来自于社会分层系统自身,其具体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阶层结构性质;另一方面是层际距离和层际关系。

①阶层结构的封闭性与开放性对社会分层功能的影响。

封闭性的分层结构是指社会成员与其身份地位具有长期固定的联系。

阶层间缺乏流动,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容易引发下层阶级的反抗。

因此这种社会分层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负功能。

开放性的分层结构是指社会成员与其身份地位的联系是短暂的、临时性的,社会成员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地位层次、或者自动跨越地位层次,阶层间的流动渠道通畅,那么这种社会分层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正功能。

影响社会分层功能的因素, 除阶层结构性质外,还有阶层间的层际距离和层际关系。

社会分层必然会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平等,阶层之间的距离越大,这种不平等就越显著,他们在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方面的社会表现也就越不同。

阶层之间的适当距离能激发人们的拼搏进取的精神;但距离过大,则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从而引起下层民众的反抗,导致社会斗争和冲突。

因此,如果社会分层中的层际距离适当,那么这种社会分层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正功能;反之则表现为负功能。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分层的正功能,努力抑制社会分层的负功能。

社会分层的负功能与正功能之间是一种消蚀关系,抑制了社会分层的负功能,就能保护社会分层正功能的成果,就能使社会的平稳运行和发展始终占主导地位。

①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15- 317页。

[参考文献]:
[1]刘祖云.社会分层的若干理论问题新探[ J]
[2] 格尔哈斯•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刘易斯·科塞.社会学导[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6] 风笑天.社会学导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7] 李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