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态控制与轨道控制 PPT
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
§7.1 概述
1 轨道控制的任务
4)返回控制
使卫星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大气层的控制。卫星从外层空间 返回地球表面经历下面四个阶段: 离轨:通过轨道控制使卫星离开原运行轨道,转入一条能进入 大气层的过渡轨道; 过渡:进行必要的轨道修正、调整卫星姿态为再入大气层作好 准备; 再入:当卫星下降到离地面80~120km时,进入稠密大气层, 再入段开始; 着陆。
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
§7.1 概述
2 姿态控制的任务
1)姿态机动
在卫星飞行过程中常常需要从一种姿态转变到另一种姿态,称 为姿态机动或姿态再定向。
2)姿态稳定
克服内外干扰力矩使卫星姿态保持对某参考方位定向的控制 任务称为姿态稳定。
3)指向控制
除卫星本体的姿态控制外,为了完成空间任务还需要对卫星 某些分系统进行局部指向控制,如要求对能源分系统的太阳电 池阵进行对日定向控制,对通信分系统的天线进行对地或对其 他卫星定向控制等。
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
§7.1 概述
航天器的控制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轨道控制和姿态控制。 轨道控制
对航天器的质心施以外力,以有目的地改变其运动轨迹 的技术。 姿态控制 对航天器绕质心施加力矩,以保持或按需要改变其在空 间的定向的技术。
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
§7.1 概述
1 轨道控制的任务
轨道控制包括轨道确定和轨道控制两方面的内容。 • 轨道确定的任务是研究如何确定航天器的位置和速度,有时也
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
§7.1 概述
4 卫星控制系统的特点
1)卫星运行在空间的失重环境中,许多卫星又具有复杂 的结构,难于在地面进行动力学试验。因此对卫星的动力学 特性进行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建立足够准确的控制对象数 学模型,作为控制系统设计的前提条件,就十分重要。
2)卫星控制系统构成复杂、功能多样,卫星轨道、姿态、 有效载荷指向精度和稳定度要求高,而卫星是一个多自由度 的系统,系统各种状态之间交叉耦合,都增加了控制系统的 设计难度。因此,卫星控制系统设计必须采用下列理论:多 变量控制、统计滤波、最优控制、鲁棒控制和随机控制等。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
§7.1 概述
1 轨道控制的任务
2)轨道保持 使航天器克服空间各种摄动影响,保持卫星轨道某些参 数不变的控制。同步定点卫星为精确地保持定点位置而 定期进行的轨道修正;太阳同步轨道和回归轨道卫星为 保持其倾角和周期所加的控制,一些低轨道卫星为克服 大气阻力,延长卫星在轨寿命所进行的控制。
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
§7.1 概述
3 姿态控制与轨道控制的关系
航天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控制对象,一般来说轨道控 制与姿态控制密切相关。为实现轨道控制,航天器姿态 必须符合要求。也就是说,当需要对航天器进行轨道控 制时,同时也要求进行姿态控制。在某些具体情况或某 些飞行过程中,可以把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分开来考虑。 某些应用任务对航天器的轨道没有严格要求,而对航天 器的姿态却有要求。
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
§7.1 概述
5 卫星控制系统的组成
卫星控制系统在原理上和其他工程控制系统基本上是一样的, 完成三个最基本的过程:敏感测量、信号处理和执行过程,因 此其控制系统组成包括测量部件、控制电路或计算机、执行机 构三大部分。
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
姿态控制与轨道控制 PPT
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
第七章 航天器姿态控制 与轨道控制
§7.1 概述 §7.2 卫星的轨道确定和控制技术 §7.3 卫星姿态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姿态测量系统 §7.4 卫星的姿态控制技术 §7.5 设计GNC分系统的步骤
空间飞行器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计
§7.1 概述
一个刚体航天器的运动可以由它的位置、速度、姿 态和姿态运动来描述。其中位置和速度描述航天器的质 心运动,这属于航天器的轨道问题;姿态和姿态运动描 述航天器绕质心的转动,属于姿态问题。从运动学的观 点来说,一个航天器的运动具有6个自由度,其中3个位 置自由度表示航天器的轨道运动,另外3个绕质心的转动 自由度表示航天器的姿态运动。
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
§7.1 概述
2 姿态控制的任务
姿态控制也包括姿态确定和姿态控制两方面内容。 姿态确定:是研究航天器相对于某个基准的确定姿态方法。
这个基准可以是惯性基准或者人们所感兴趣的某个基准。 姿态控制:是航天器在规定或预先确定的方向(可称为参考方
向)上定向的过程,它包括姿态稳定和姿态机动。姿态稳定是 指使姿态保持在指定方向,而姿态机动是指航天器从一个姿 态过渡到另一个姿态的再定向过程。
称为空间导航,简称导航; • 轨道控制是根据航天器现有位置、速度、飞行的最终目标,对
质心施以控制力,以改变其运动轨迹的技术,有时也称为制导。 轨道控制的任务可分为4类。
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
§7.1 概述
1)变轨控制和轨道机动 这种控制使航天器从一条自由飞行轨道转移到另一条自
由飞行轨道。变轨前后的两条轨道可以在同一平面内, 也可以在不同平面内。
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
§7.1 概述
1 轨道控制的任务
3)交会和对接
使一个卫星与另一个卫星在同一时间、以相同速度到达空间同一位置 的过程称为交会。在轨交会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远程导引阶段、 近程导引阶段和停靠阶段。 远程导引阶段:轨控系统控制追踪星的质心运动,将它导引到要接近的 目标卫星附近,两颗卫星距离应小于100km,并在同一轨道上运动; 近程导引阶段:追踪卫星上的轨控设备把它引入相距小于1km的交会 区,当两个卫星相对距离为20~30m时,应以1.5~3.0m/s的相对速 度进入停靠阶段; 停靠阶段:轨控系统应使追踪卫星以零或接近于零的相对速度靠近目 标卫星。
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
§7.1 概述
4 卫星控制系统的特点
3)卫星控制系统工作寿命长,发射环境和在轨运行环境恶劣,这 就需要为控制系统选择高可靠、长寿命、经过鉴定的、最好是 有成功飞行经验的元部件,同时在系统设计上要采取合理的冗 余设计等。
4)由于运载火箭发射成本高,控制系统设计上还受到质量和能量 消耗等条件的限制。要研制和选用适合空间工作的轻型、低功 耗的元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