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方剂学清热剂第一二节资料PPT课件
方剂学清热剂第一二节资料PPT课件
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等 4.清脏腑热:脏腑热证:导赤散等 5.清热祛暑:暑热证:清暑益气汤等 6.清虚热:虚热证:青蒿鳖甲汤等
四.注意事项:
1.辨清“热证”的性质、部位。 2.辨明“热证”的真假,勿为假象迷惑。 3.屡用清热泻火而热不退者,乃因“寒之不
寒,是无水也”之缘故,宜用滋阴壮水的方 法,待阴复其热自退。
[方解]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君:水牛角:清营凉血。 臣:生地,麦冬:凉血养阴,益胃生津
玄参:滋阴降火
凉血 养阴
佐:银花,连翘,竹叶心,黄连:清热解毒除烦,
透营转气
佐使:丹参:凉血活血祛瘀,以防诸药冰伏
留瘀之弊;宁心安神,引诸药入心清热
[配伍特点]
清透并进 。
1.水牛角为君,配生地,玄参,体现了《内 经》:“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 的配伍方法。
本方从白虎汤衍化而来。“以大寒之剂,易为 清补之剂”。
歌诀:
白虎石膏知粳草,大热烦渴此方好;
脉虚神倦加人参,清热生津正气保。
竹叶石膏白虎汤,除却知母人参藏;
再加麦夏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方。
第二节 清营凉血
一. 方剂配伍特点: 二. 功用特点:清营凉血 三. 适应范围:热入营血
清营汤
[来源]《温病条辨 》
犀角地黄汤
[来源]《千24 芍药12 丹皮9
一.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 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 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二.立法依据:
1.《素问·至真要大论》: “热者寒之”,“温者清之”
《素问·五常政大论》: “治温以清”,“治热以寒”
2.属八法中的“清法”
三.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1.清气分热:气分热证:白虎汤 2.清营凉血:营、血分热证:清营汤等 3.清热解毒:温疫,温毒,疮疡疔毒:
2. 寒凉药中配伍补中护胃之品,以防寒 凉伤胃,祛邪而不伤正。
运用
1.用方指征:身大热,汗大出,口大 渴,脉洪大。(四大证)
2.应用宜忌:伤寒脉浮,发热无汗, 恶寒等表证不解者,不可用。口不渴者, 脉浮细或沉者;血虚或阳虚发热,脉洪 而重按无力者;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 等,均不可用。
运用
3.本方是一首强有力的清热剂.凡热性病 具有气分热者,如大叶性肺炎,流脑,乙脑, 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等均可使用.
4)加水牛角、羚羊角(名犀羚白虎汤),清气 凉血。治温热病气血两燔的高热烦渴;神昏 谵语,抽搐等;
5)加柴胡(名柴胡白虎汤), 治白虎汤证兼寒 热往来,热多寒少者
6)加大黄、芒硝(名白虎承气汤),清热攻下, 经腑同治。治白虎汤证兼神昏谵语,大便秘 结,小便赤涩者。
竹叶石膏汤
7)去知母,加竹叶6 半夏9 麦门冬20 人参6 (名竹叶石膏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或虚烦不寐,气逆欲 呕,舌红苔少,脉虚数。
4.服药反佐:热邪炽盛,服清热药入口即吐 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辛温之姜汁,或采取 凉药热服的方法。
5.注意保护脾胃功能。
第一节 清气分热
一. 方剂配伍特点:
二. 功用特点:清热生津。
三. 适应证:气分热证。
阳明经热证。
白虎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组成]石膏50 知母18 炙甘草6 粳米9 [用法] 以上四味,加水适量煎煮,煮至米熟,
2.银花,连翘,竹叶,黄连 之用,清心解毒 以除烦,又透邪外出。
3.生地,麦冬,玄参清热养阴,治热甚伤阴; 4.热入营血易致瘀,配用丹参加强清心解毒,
又能活血散瘀,以防瘀热互结。
[运用]
1,用方指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 隐,舌绛而干,脉数。
2,加减运用: 1) 气分热未清,营分热轻,重用银花,连翘
[组成]
水牛角30 生地15 麦冬9 玄参9 银花9 连翘6 竹叶心3 黄连5 丹参6
犀角:现改为用水牛角.
[功效]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清营养阴透热方)
[主治]
邪热初入营分。 病机特点:气营两伤又迫血分,以营伤为主。 热伤营阴,夜属阴:身热夜甚; 营气通于心,热扰心神:心烦不眠,时有谵语; 邪热蒸腾营阴上潮于口:口反不渴; 热欲外泄:目常喜开; 阴为亢阳所损,阴损则恶见阳光:目喜闭; 热轻伤血络:斑疹隐隐 营阴虚而津液亏,胃中津液无以上潮于口:舌绛无苔
去渣取汤,温服。
(焦树德:先煎生石膏约10分钟,然后加 冷水,使汤不烫后,将余药加入,煮至米熟, 去渣取汤。第一煎200毫升,第二煎20 0毫升,混合后平分2杯,每服1杯。日服 2次。甚或昼夜服4次,即2剂。)
功用
清热生津 。
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证 病因病机:伤寒邪传阳明,入里化热;
或温邪传入气分,致里热实证。 里热炽盛,内热熏蒸:壮热面赤; 热灼津伤:烦渴引饮; 热盛迫津外泄:大汗出; 热邪盛于经:脉洪大有力 。
3.加减运用:
1)加人参(名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治 汗吐下后,里热炽盛,见四大症,又兼背微 恶寒,或饮不解渴,或脉浮大而芤者;后世 多用于暑热病见有身大热属气津两伤者。
2)加桂枝(名白虎加桂枝汤),清热,通络,和营 卫。治温疟及风湿热痹;(属里有热,表有寒)
3)加苍术(名白虎加苍术汤),清热祛湿。 治湿温病及风湿热痹。见发热胸闷,身重, 汗多,舌红苔白腻等。
方解
君:石膏50(重用):辛甘大寒,清阳明内盛之
热,止渴除烦,解肌热透邪外出
臣:知母18:苦甘寒而质润,泻火润燥,
助石膏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佐:炙甘草6、粳米9:和胃护津,
缓膏、知寒凉重降之性,以防伤胃之弊,
并使药气留连于胃。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1.辛甘寒之石膏配伍甘润之知母,大清气 分实热,又能生津,除烦止渴。
竹叶,黄连,相对减轻水牛角,生地,玄参量。 2)热陷心包,神昏谵语,舌蹇肢厥者,可先
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以清心开窍,再用本 方;若见抽搐痉厥者,可服紫雪丹清热熄风 止痉 。
[运用]
3.宜忌:注意舌诊,苔白滑为湿郁之象, 禁用本方。
歌诀: 清营解毒玄丹参,犀角银翘竹叶心; 麦冬生地黄连入,温热入营已耗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