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可采煤层特征表
1、1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顶部,下距6号煤层43.97-76.31m,平均55.94m。
煤层厚度0-1.27m,平均0.83m。
不含夹石,结构简单。
顶板一般为泥岩和粉砂岩,偶为细粒砂岩。
底板一般为泥岩和粉砂岩。
该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度变化趋势为北薄南厚,变化无规律。
其可采范围主要集中于井田中南部及东部,属大部可采的稳定煤层。
2、6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上段下部,下距9+10号煤层43.50-59.15m,平均53.02m。
煤层厚度0-2.58m,平均1.29m。
一般不含夹石,仅个别点含一层夹石,结构简单。
顶底板一般为泥岩和粉砂岩。
该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最厚点见于井田东南部的HS9-3号钻孔,厚度达2.58m。
厚度变化趋势为西薄东厚,北薄南厚。
厚度变化较有规律,属大部可采的稳定煤层。
3、9+10号煤层
号煤层3.02-17.46m,平均10.90m。
煤层厚度位于太原组下段顶部。
下距10
下
0-4.12m,平均2.12m。
含0-3层夹石,结构简单—复杂。
顶板一般为泥岩和石灰岩。
底板一般为泥岩和粉砂岩,偶见细粒砂岩。
该煤层厚度变化极大,最厚点见于井田南部的HS4-2号钻孔,厚4.12m,在井田
北部边界的HS5-1号钻孔附近则尖灭,厚度变化无规律,属大部可采的稳定煤层。
4、10
号煤层
下
位于太原组下段中部,下距11号煤层2.32-7.06m,平均3.99m。
煤层厚度0-2.86m,平均1.02m。
含0-1层夹石,结构简单。
顶底板多为泥岩和粉砂岩,偶为细粒砂岩。
该煤层厚度变化较小,北部及南部边界附近均出现尖灭点。
最厚点见于井田东北部的HS补3号钻孔,厚2.86m,厚度变化无规律。
属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5、11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段下部。
煤层厚度0-1.99m,平均1.46m。
不含夹石,结构简单。
顶底板一般为泥岩和粉砂岩,偶为细粒砂岩。
二、组合特征
井田内各煤层结构及其组合特征明显,易于对比。
1号煤层为结构简单的薄煤层,不含夹石。
6号煤层为结构简单的薄—中厚煤层,含0-1层夹石。
9+10号煤层为结构简单—复杂的薄—厚煤层,含0-3层夹石。
号为结构简单的薄—中厚煤层,含0-1层夹石。
10
下
11号煤层为结构简单的薄—中厚煤层,不含夹石。
三、煤的物理性质
1号、6号煤层:黑色,强玻璃光泽,断口参差状,裂隙发育,条带状结构。
号煤层:黑色,强玻璃光泽,断口阶梯状,裂隙较发育,条带状9+10号、10
下
结构。
11号煤层:黑色,强玻璃光泽,断口阶梯状,裂隙不发育,条带状结构。
煤质特征表
1号煤层属特低灰-低灰、特低硫-中低硫、中热值-特高热值、强粘结-特强粘结的焦煤,可用作炼焦用煤。
6号煤层属特低灰-中灰、低硫-高硫、低热值-特高热值、弱粘结-特强粘结的焦煤、瘦煤和贫瘦煤,脱硫后可作炼焦用煤。
9+10号煤层属特低灰-高灰、中高硫-高硫、低热值-高热值、不粘结-中强粘结的瘦煤、贫瘦煤,降灰脱硫后可作炼焦配煤。
号煤层属特低灰-高灰、低硫-高硫、低热值-高热值、不粘结-中强粘结的10
下
瘦煤、贫瘦煤和贫煤。
降灰脱硫后,贫瘦煤可作炼焦配煤,贫煤可作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
11号煤层属特低灰-高灰、特低硫-中高硫、低热值-高热值、不粘结-弱粘结的贫瘦煤和贫煤,降灰脱硫后,贫瘦煤可作炼焦配煤,贫煤可作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
四、涌水情况:
1号煤层:(和达矿)正常涌水量220m3/d 最大涌水量290m3/d
9+10号煤层:(花坡矿)正常涌水量235m3/d 最大涌水量305m3/d
突水系数计算表
五、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
1号煤层
顶板多为粉砂岩、泥岩,厚度1.30-2.20m,厚层状,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一般可组成中等稳定的顶板;底板多为泥岩,占70%,次为细砂岩,组成了中等稳定的底板。
岩石质量等级为Ⅲ类。
2号煤层
顶板多为泥岩或粉砂岩,泥岩可占到60%左右,厚度一般在1.70-3.20m,岩性以灰黑色、深灰色为主,裂隙不甚发育,浅部地带具有风化裂隙,据煤矿调查,顶板为泥岩时,组成了稳定差的顶板、粉砂岩时可达到中等稳定的顶板。
底板多为泥岩或粉砂岩,泥岩可占到60-70%,厚度在2.20-3.50m,无底鼓现象,一般可组成中等稳定的底板。
岩石质量等级为Ⅲ类。
6号煤层
顶板多为泥岩,炭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可占70-80%,极少量的细粒砂岩、粉砂岩厚度2.30-5.50m,泥岩厚度1.80-2.50m,裂隙不甚发育,一般组成了稳定性差的顶板。
底板为泥岩,厚度1.20-2.00m,无裂隙,组成了稳定性差的底板。
岩石质量等级为Ⅳ类。
9+10号煤层
顶板为石灰岩,厚度2.50-10.00m,厚层状,质坚硬,性脆,浅部地带具有裂隙,组成了稳定性的顶板。
底板多为泥岩、粉砂岩,泥岩占到55%,厚度11.0-2.50m,组成了稳定性差的底板。
岩石质量等级为Ⅳ类。
11号煤层
顶板为粉砂岩,厚度1.80-3.50m,厚层状,裂隙不甚发育,组成了稳定差—中等的顶板。
岩石质量等级Ⅳ~Ⅲ级,底板以泥岩为主,厚度2.00-4.70m,裂隙不发育,
组成了稳定性的底板。
岩石质量等级为Ⅱ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