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凡的感动---师生情

平凡的感动---师生情

平凡的感动——亲情
雪在下,雪在下,雪在下……
从三九过后,一直下到腊月二十八。

从北向南,不分昼夜,垂直倾洒。

冰临黄河,雨雪长江,冻颤三湘大地,直扑珠三角,不见了花城那含苞欲放的迎春花。

低温严寒,冻雨冰广,突如其来!突如其来,逼近年关。

逼近年关呐!我那郁郁葱葱的南国家园,在漫天冰雪的笼罩下,迎来了2008。

就是这样一个冬天呐!将成千上万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挡在了回家过年的路上,寒风冻僵了他们登车返乡的笑脸,雨雪冰封了他们渴望团圆的喜悦。

看呐!广州火车站里,郴州高速公路上,多少外出务工的人们在翘首等待!多少颗心在焦急盼望!等待着能够快些通车。

盼望着能够早日回家!回家。

那个承载了人们春的希望,夏的酣畅,秋的雀跃,冬的凝望的家啊!家乡究竟有怎样神奇的力量牵引着人们迫不及待的回家?家乡有亲人在召唤!有曾经田间共同耕种的农友;有儿时嬉戏时的玩伴;还有那头日渐衰老的老黄牛!这就是人们朝思夜想、魂牵梦绕的家乡啊!淳朴的家乡;秀美的家乡;有情的家乡啊!大都市里虽然能创造财富,但纸醉金迷,没有了家乡的淳朴;大都市里虽然有便利的交通,但污染严重,没有了家乡的秀美;大都市里虽然高楼林立,但拉开的是彼此之间的了解,拉开的是彼此之间的信任!对兄弟姐妹们的信任!这场从天而降的雪灾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人们之间淡化了的情。

是什么样的思绪在安静的夜晚里悄悄泛起,随即那一点牵挂便涨
满了整个心房?是什么样的感动在一个毫不相关的瞬间突然掠过心头,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回忆?是祖父抚爱我们的粗糙的手掌,是外婆慈祥纵容的笑容,是童年不苟言笑的父亲的脸,是母亲没完没了的叮咛,是兄弟姐妹互相争吵嬉闹的画面……一张张平凡如水的剪影沉淀在岁月之河的深处,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年龄一起慢慢变得深沉耐读。

亲情,那是生命里最平凡却难忘的感动。

它没有隆重的形式,没有华丽的包装,它逶迤在生活的长卷中,如水一样浸满每一个空隙,无色无味,无香无影,于是也常常让我们在拥有时习以为常,在享受时心安理得,甚至无动于衷。

亲情是饭桌窗前的晏晏谈笑,是柴米油盐间的琐碎细腻;是满怀爱意的一个眼神,是求全责备的一声抱怨;是离别后辗转低回的牵挂,是重逢时相对无语的瞬间。

常常,一个简单的电话,一句平常的问候,都是对亲情最生动的演绎和诠释。

广州火车站里,车站工作人员常常是连续几昼夜的工作,为了能够让旅客早日回家。

只胡乱啃几口面包,连水都顾不上喝就又回到岗位上,人群中去了。

没有荡气回肠的故事,没有动人心魄的诗篇,从来不需要费心费力地呵护,它永远如水般静静的流荡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悄悄滋养温暖着我们的身体和心灵。

亲情是最朴素最美丽的情,它不像爱情那样浓郁热烈,也不像友情那样清新芬芳,却是那么的缠绵不绝、余韵悠长。

它不似爱情那样缘于两情相悦,也不是友情那样有着共同的需求,却和我们的血脉相连,与我们的生命相始终。

爱情也许会流散死亡,友情也可能反目成仇,只有亲情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柔的角落。

虽然我们常常会因为它
平常而忽视,常常因为它朴素而会忘记,可是当我们伤痕累累,满心疲惫时,最先想到的只能是我们最亲的亲人,只有他们可以不计得失敞开胸怀的接纳我们。

亲情不是浓烈的醇酒,不是甜美的饮品,它只不过是一杯纯净平淡的白开水,虽然无色无味,却是我们生活中不能须臾离开的。

它不会让我们兴奋,却能让我们安静;它不会给我们刻骨难忘的体验,却始终为我们提供着不可或缺的营养。

亲情中自有一份纯朴和自然,不用刻意的雕琢,在我们意识到时,它早已悄悄浸润在我们的指尖脉络中。

在纷繁的尘嚣世界,因为有了那一份亲情在,不管距离远近,无论喧嚣寂寞,我们的心始终是安然从容的。

亲情如水,纯净透明;水如亲情,绵延不绝。

这场雪灾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们的心,他们身先士卒奔赴灾区前线,看望和慰问灾区受灾人民。

用实际行动与灾区人民合舟共济,巩固难关!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持。

一个又一个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一床又一床棉被送到了灾区人民手里;一袋又一袋粮食被扛进了灾区人民家里。

真情融化了冰雪,爱心遍布了冰封的江南。

人们用爱温暖了人间,用自身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

大雪终将过去,中华儿女又一次面临这自然灾害傲然挺立!大雪可以冰封天地,却永远无法阻挡爱的春天,无法阻挡破冰化雪,那蓬勃而起的春潮讯息!这讯息带着风雨同舟的手足之情;带着同甘共苦
的兄弟之情;带着血浓于水的民族之情!中华儿女正是在这样的困难面前走的更亲,走的更近。

亲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华民族将化灾难为动力,化灾情为亲情并以她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于世界民族之林岿然不动!
亲情是蔓,亲情是根,亲情如诗,亲情如画,亲情是一种难以弥散的情愫,亲情是一首永远难忘的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