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正确使用成语
解析 “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 这是谦辞,不能用于称对方的东西。
关键拓展
常见的用作谦辞的成语有:敝帚自珍、不足挂 齿、姑妄言之、抛砖引玉、蓬荜生辉、一孔之见。
常见的用作敬辞的成语有:鼎力相助、不吝 赐教、高抬贵手、大材小用、洗耳恭听。 △更多成语,链接Z10清单“容易谦敬错位的成语”
关键拓展
以下几组近义成语容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 需注意:①耳濡目染—耳闻目睹;②匪夷所 思—不可思议;③舍本逐末—本末倒置;④身 临其境—设身处地;⑤首当其冲—首屈一指; ⑥望其项背—望尘莫及。
辨正误 ➢考法6 谦敬错位
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只能对己。敬辞指含 恭敬口吻的用语,只能对人。
例题
[大纲2014·2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 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 珍了十年。
辨正误 ➢考法5 不合语境 成语运用时,在意义上要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 在逻辑上要合情合理,在程度上要轻重适度。
例题
[课标全国Ⅲ2017·17⑤]近年来,有关部门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假广告的监管,使得 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解析
“滥竽充数”借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 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句中谈及的是广告的真假,跟是否有才干、好与 不好的东西无关。该成语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பைடு நூலகம்
例题2
改革换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却让环境付出了惨 重的代价。如果有一天,人们司空见惯了绵延不 散的雾霾,那我们还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污染 围城?
解析
“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该成语 后面不能带宾语。
关键拓展
不能带宾语的成语有:耳濡目染、感同身 受、津津乐道、漠不关心、深思熟虑、视而不 见、拭目以待、知恩图报。
正确。故排除C项。本题中的错误句有:②张 冠李戴。“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该成语 只能形容“书籍”,此处用来形容“模型”, 对象明显错误。⑤不合语境。“滥竽充数”借 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 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⑥张冠李戴。 “滔滔不绝”形容话多,说起来没完没了。该 成语多用于人,此处用于“脏空气”,对象明 显错误。
辨正误 ➢考法7 搭配不当
成语的搭配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②主谓搭配不当; ③介宾搭配不当; ④某些不能带宾语的动词错带了宾语。
例题1 [山东2017·4]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 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 高超。
解析 “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这里用来 作“证明”的状语,属搭配不当。
以下成语容易褒贬失当,需识记其感情色彩: 处心积虑(贬)、刮目相看(褒)、上行下效(贬)、 始作俑者(贬)、弹冠相庆(贬)、叹为观止(褒)、 推波助澜(贬)、蔚然成风(褒)、无所不为(贬)、 振振有词(贬)。 △更多成语,链接Z9清单“容易褒贬失当的成语”
辨正误 ➢考法4 语义重复
虽然有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无误的, 但句子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自身包含的意 义有重复,从而造成了赘余的语病。
解析
“深思熟虑”和“深谋远虑”都有“深入考虑” 的意思,区别这两个成语的关键在于“熟”和 “远”。“熟”指程度深,侧重于考虑得深入、 透彻;“远”指长远,偏重于考虑得周密。语 句中“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 强调的是往长远里考虑,所以应填“深谋远 虑”。
关键拓展
以下几组成语形近而义不同,需注意其关 键语素的意思:不负众望(辜负)/不孚众望 (令人信服);另眼相看(另一种眼光)/刮目相 看(擦亮眼睛,即新的眼光);一文不名(占 有)/一文不值(价钱相当)。
关键拓展
以下几组近义成语,需注意适用对象的不同: 别具一格(侧重风格、样子)/别开生面(侧重 新局面、形式);东山再起(多用于本来有势力、 地位的人)/死灰复燃(多用于坏事);固若金 汤(用于城池或阵地)/坚如磐石(多用于意志) /坚不可摧(用于工事、意志)。
△更多成语,链接Z13清单“高考常考的近 义成语辨析”
解析
“温文尔雅”指态度温和,举止文雅。该成语 多用于形容人物,不能用来形容电视节目。
关键拓展
以下成语容易张冠李戴,需识记其适用对象: 耳提面命(长辈)、汗牛充栋(书籍)、美轮美奂(建 筑、装饰)、巧夺天工(工艺品)、石破天惊(事情、 文章议论)、相敬如宾(夫妻)、雨后春笋(新生事 物)、崭露头角(青少年)、振聋发聩(言论)。 △更多成语,链接Z7清单“容易张冠李戴的成语”
解析
“守正不阿”指坚守正道,不逢迎或不偏私。 这里将其理解为“坚守不改变”,犯了望文生 义的错误。
关键拓展
以下成语容易望文生义,需识记其关键字词的 意思:不刊之论(削除,更改)、不赞一词(参与)、 犯而不校(计较)、久假不归(借)、屡试不爽(差错) 、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细大不捐(舍 弃)。
辨正误 ➢考法9 多义误用 例题
[辽宁2012·13C]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 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 把目光转向了他。
解析 “短小精悍”常用来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 有力。其实它还有一个意思:形容人身材矮小而 精明强干。在本句中用来形容人,使用恰当。
关键拓展
常见的多义成语有:不翼而飞、不绝如缕、 灯红酒绿、淋漓尽致、如虎添翼、粉墨登场、 指手画脚。
关键拓展
以下几组近义成语,需注意用法的不同:信 口雌黄(语义重)/信口开河(语义轻);无微 不至(褒义)/无所不至(多含贬义);进退维 谷(多用于书面语)/进退两难(多用于口语); 瓮中捉鳖(主谓结构)/瓮中之鳖(偏正结构)。
△更多成语,链接Z13清单“高考常考的近 义成语辨析”
700分综合 考法解析
△更多成语,链接Z11清单“容易误判的 两用成语”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辨差别 ➢考法1 形近而义不同 ➢考法2 义近而适用范围有别 ➢考法3 义近而用法有别
辨差别
➢考法1 形近而义不同
例题
[课标全国Ⅰ2015·13③]早在上个世纪末, 当地决策者就 ,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 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 园区应运而生。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例题
[浙江2012·3B ]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 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 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
解析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句中的 “从根本上”语义重复。
关键拓展
成语使用时常见的语义重复有:忍俊不禁地 笑了、难言之隐的苦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让 人贻笑大方、津津乐道地说、海内外闻名遐迩、 心里一直耿耿于怀、无数莘莘学子、提出真知灼 见的意见。 △更多成语,链接Z10清单“容易重复赘余的成语”
综合考法1 辨析成语正误的方法 ➢1.通过排除锁定答案 ➢2.分析语义进行判断 ➢3.借助语法加以甄别
综合考法1 辨析成语正误的方法
➢ 1.通过排除锁定答案
辨析成语正误主要采用的是选择题型,故可用 排除法来解答。在排除的过程中,避生就熟、 以熟带生是一条应当遵守的原则。历年的高考 试题都会出现一些较为生僻的成语。从命题角 度看,这是有意拔高,既能使考生凭借所学的 知识来分析答题,又能使其扩大词汇量。而从 解题角度看,也有迹可循,越是生僻的成语越 不容易设置为错误选项,往往是那些半生不熟、 似懂非懂的成语,最容易出现问题。
➢考法4 语义重复 ➢考法5 不合语境 ➢考法6 谦敬错位 ➢考法7 搭配不当 ➢考法8 自相矛盾 ➢考法9 多义误用
辨正误
➢考法1 望文生义(重点)
成语属于固定短语,其意义是约定俗成的,具 有整体性,很多时候不能从字面推敲得知。
例题
[课标全国Ⅰ2017·17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 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 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 硕果累累。
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的成语有:善 罢甘休、天高地厚、同日而语、望其项背、相 提并论、一蹴而就。
△更多成语,链接Z11清单“用于否定句 中的成语”
辨正误 ➢考法8 自相矛盾 在具体语境中,有些成语自身意义尽管准确, 但有时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一致,因 而造成前后语意自相矛盾。
例题
[课标全国Ⅰ2017·17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 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 、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辨差别 ➢考法3 义近而用法有别
例题
李金发先生一生清高,不大与文坛往来,出版
的作品也甚少,但却以风格迥异的诗歌,成为
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
。
(开山鼻祖 始作俑者)
解析
“开山鼻祖”比喻某一事业或某一流派(学术、 技艺等)的创始人。“始作俑者”指恶劣风气的
创始者。从感情色彩来看,横线处应填“开山鼻 祖”。
△更多成语,链接Z5清单“容易望文生义的成
辨正误
➢考法2 张冠李戴(重点)
有的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有的指人,有的指 物;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专用于男女 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文章或文学艺术等。
例题
[课标全国Ⅱ2017·17⑥]央视《中国诗词大 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 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 的焦点。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 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 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 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假 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 度的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 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 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