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前言...........................................................Ⅲ1、范围.....................................................1 2、岗位职责.................................................1 3、生产组织及协作关系.......................................1 4、工作原理、流程叙述及所管设备.............................1 5、生产操作法...............................................2 6、不正常现象的原因及处理...................................3 7、交接班...................................................3 8、巡回检查..................................................4 9、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4 10、原始记录...............................................4
离子膜烧碱脱氯工序岗位操作法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淡盐水脱氯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明确了岗位职责、生产组织及协作关系,确定了开停车操作步骤、生产控制指标、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故障的判断与处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氯碱厂离子膜烧碱脱氯工序。
2 岗位职责
本岗位负责将电解送来的淡盐水送入脱氯塔,加入盐酸、碱、亚硫酸钠等除去氯气,把淡盐水送到盐水工序。
3 生产组织
3.1 生产组织
岗位操作工受厂部,车间,班长的领导,当班生产作业服从厂部值班长和公司调度的统一调度指挥。
4 工作原理、流程叙述及所管设备
4.1 工作原理
淡盐水中溶解的氯气量与氯化钠浓度、温度、压力和溶液pH值有关,生产过程中, 淡盐水的浓度、温度变化不大,所以脱氯主要取决于淡盐水的pH值和压力(真空度) 。
氯气溶解于水并保持如下平衡:
Cl2 + H2O=HCl + HClO
由上式可知,酸性淡盐水中,氯气溶解度随pH值的降低而减小,所以,淡盐水在脱氯前必须进行加酸处理。
鉴于淡盐水中的游离氯具有强氧化性,可用还原物质如亚硫酸钠等在碱性条件下与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除去氯。
Cl2 + Na2SO3 + 2NaOH → Na2SO4 + 2NaCl + H2O
4.2 流程叙述
从淡盐水槽(D-260)、阳极液排放槽(D-280)来的淡盐水加入盐酸调节其pH值为1.3±0.2后,氯气用水环真空泵抽真空抽出经脱氯塔冷却器后送往氯气总管或次氯酸钠管,在淡盐水中加入32%的碱调节其pH值为10.5±0.5后再加入亚硫酸钠除去残余的游离氯,用脱氯盐水泵(P-314)把淡盐水送到盐水工序;从脱氯塔冷却器、水环泵出来的氯水回到氯水密封槽、氯水槽,用氯水泵(P-317)送到进入脱氯塔前的氯水管。
4.3 所管设备
岗位所管设备见表1。
表1 设备一览表
4.4 生产工艺控制指标
生产工艺控制指标见表2。
表2 生产工艺控制指标
5 生产操作法
5.1 开车步骤
5.1.1 开启脱氯塔冷却器(E-310)、水环真空泵(C-319)、仪表冷却器(E-312)、(E-314)各冷却器的冷却循环水进出口阀门。
5.1.2 脱氯盐水泵(P-314)开始运行,LI-310达20%后启动P-314。
5.1.3 [LCIA-310]设定,设定值为70%后自动。
5.1.4 水环真空泵C-319开始运行,使压力计达到250Torr,
5.1.5 氯水泵(P-317)开始运行,LI-317达40%后启动P-317。
5.1.6 [PHICA-314E]管道形成:通过E-314返回氯水密封槽(DP-317)。
5.1.7 开始注入碱液,采用自动把[PH-314]设定在pH=10.5。
5.1.8 [PHICA-312E]管道形成:通过仪表冷却器E-312返回氯水密封槽(DP-317)。
5.1.9 开始注入HCl,在电解开始前采用自动使[PHCV-312E]设定在pH=1.3。
5.1.10 使用Na2SO3消除残存的有效氯。
5.1.11 准备Na2SO3溶液:确认亚硫酸钠槽(D-320)中已备好Na2SO3溶液。
5.1.12 打开上、下槽的连接阀门,打开(BS-320)的前后阀。
5.1.13 亚硫酸钠泵(P-324)开始运行:亚硫酸钠泵(P-324)开始运行,与亚硫酸钠槽(D-320)循环。
5.1.14 开始注入Na2SO3,打开[FI-324]、[FCV-324]的前后阀,在电解开始前30分钟开始注入Na2SO3。
5.1.15 调整Na2SO3的流量:调整Na2SO3的流量,使[ORA-314]达到+50mv以下。
5.2 停车步骤
5.2.1 脱氯工序在电解工序和二次盐水精制工序停止后,停止。
5.2.2 停止注入盐酸,关闭[PHICA-312]阀。
5.2.3 停止注入Na2SO3,停下亚硫酸钠泵(P-324)。
5.2.4 停止注入碱,关闭[PHICA-314]阀。
5.2.5 关闭真空泵。
5.2.6 当[LI-317]液位降到40%后停下氯水泵(P-317)。
5.2.7 当[LI-314]液位降到40%后停下脱氯盐水泵(P-314)。
5.2.8 关闭[FI-312]、[FI-314]的进出口阀。
5.3 脱氯工序的标准运行条件
脱氯工序的标准运行条件见表3。
6 不正常现象及处理方法
不正常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法见表4。
表4 不正常现象及处理方法
7 交接班规定
7.1 接班者提前到岗位按巡回检查路线进行预检,然后开班前会,将预检中发现的问题在班前会上提出,由交班班长把意见带回去,通知所属岗位操作人员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7.2 交接班时认真按“三一”(一点一点地交接,一件一件地交接,一字一字地交接),“四到”(看到,听到,摸到,嗅到),“五报”(报点号,报名称,报问题,报措施,报现状)的方法对口交接,交接者须给下班创造有利条件。
7.3 交接班者互相协助处理会交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7.4 严格“五交”(交生产任务及完成情况;交设备运行工艺条件及存在问题;交质量;安全曾出现过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措施;交全部工具及器具;交记录资料及用具)、“五不接”(岗位责任制规定内任务未完成和问题未处理个接;人生产任务未完成、原因不明不接;质量、安全存在问题未处理或未提出措施不接;工具、用具丢失或下落不明不接;记录不全不接)制度。
7.5 交接班过程发生的事故由交所者负责,接班后发生的事故由接班者负责,由于不清在接班后发生的事故由接班在负主要责任,但交班者也应吸取教训。
如属隐瞒事故而造成事故扩大由交班者负全部责任。
8 巡回检查要求
8.1 按巡回检查路线、内容巡回检查。
8.2 当班者在接班前检查一次,接班后每小时检查一次。
8.3 认真填写检查记录,执行挂牌制度。
8.4 在检查中发现不正常情况时,应及时与上下岗位联系,向班长或车间汇报、及时处理。
8.5 巡回检查中应注意:
8.5.1 生产及安全情况。
8.5.2 各工艺控制点的控制范围。
8.5.3 机械、阀门的运行情况。
8.5.4 管道、阀门的严重情况。
8.6检查内容
8.6.1、所属密封点
8.6.2、各罐中液位
8.6.3、各自动阀、仪表状况
8.6.4、机泵运转情况、润滑油位、冷却水、泵出口压力
8.6.5、阀门开关状况
9 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
9.1 严格遵守公司、厂部指定的有关安全生产制度。
9.2 岗位操作人员应穿戴好按规定发放的劳动保护用品。
9.3 泵的叶轮应有防护罩,运转时不得靠近。
9.4 开启泵前应先通机封冷却水。
9.5 严格遵守操作法,当班时应集中精力,精心操作,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不正常现象,消除事故隐患。
9.6 岗位操作者应经岗位操作法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安全作业证》后方能上岗操作,严禁无证上岗。
10 原始记录填写要求
10.1 填写原始记录时,应做到正确、及时、不涂改、不撕毁、不弄虚作假、不漏项、不出差错。
记录后,记录者应签名。
不允许有代签行为。
10.2 原始记录应按规定的时间顺序记,不允许记回忆录或预想录。
提前或超时十五分钟视为不按时记录。
10.3 原始记录应用碳素或蓝黑墨水填写。
字体应为仿宋体,字迹清晰、排列工整。
10.4 无数据或无规定记录用符号的空格则应划对角斜线。
斜线方向为从左下角至右上角。
单格空白则单格划线,连格空白则按项目划一条斜线。
划线空格上可用简洁词语描述无记录的原因,如:停车,待料等。
不允许出现空白格,也不允许出现既划线又填数据或填记录用规定符号的现象
10.5 记录纸表面要求整洁,无涂改现象,更改时只能划改,并在划改处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