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市地理域发展的影响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2分)1. (6分) (2018高二上·惠东期中)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 . 无划分指标依据B . 与自然河道一致C .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D .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 .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 .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 .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D . 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 . 市场B . 技术C . 资金D . 交通2. (4分) (2016高二下·重庆期中) 下图为某区域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
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B . 热带面积广大,气候炎热C . 矿产资源较贫乏D . 经济较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3. (2分)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A . 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B . 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 . 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D . 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4. (4分)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 . 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B .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C . 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D . 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5. (6分) (2018高二下·江西期中)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 .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 . 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 .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2)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B . 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C . 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D . 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3)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 . A-B-CC . C-A-BD . B-A-C6. (2分) (2013高一上·平阳月考) 有人说:“人类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主要是因为()A . 人类是生物,而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是非生物的B . 人类是地球生命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则是一成不变的C . 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使其更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D . 人类能够影响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却不能影响人类7. (4分) (2017高二上·牡丹江月考)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②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③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④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A . ①③B . ①②C . ③④(2)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①资金密集型产业②技术密集型产业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现代服务业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④D . ②④8. (4分) (2018高一上·齐齐哈尔期末) 预计在2030年前后建成通车的川藏铁路,东起四川成都,西至西藏拉萨。
下图为川藏铁路规划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修建川藏铁路遇到的自然障碍是()A . 多台风暴雨B . 地质条件复杂C . 河流汛期长D . 紫外线强烈(2)成都平原和青藏高原道路密度不同,其自然影响因素主要是()A . 地形B . 降水D . 光照9. (6分) (2017高一下·江苏期末)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③D . ①④10. (4分)(2016·无锡模拟)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城(如图)。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A . 开放性B . 差异性C . 整体性D . 联系性(2)正确表示江苏三区域间人口主要流向的是()A . ①→②→③B . ③→②→①C . ②→①→③D . ③→①→②(3)图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迁移方向是()A . ①→②→③B . ③→②→①C . ②→①→③D . ③→①→②二、综合题 (共5题;共68分)11. (10分) (2019高二上·滁州期末)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7月27日,互联网上的一条消息将天山北坡再次纳入人们的视线:《新疆天山北坡区域综合发展规划》完成并上报至国家发改委。
就在此前一个月,由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将该地区列入18个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
诸多利好因素显示出天山北坡已经有了新的战略地位——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材料二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
(1)简述新疆干旱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具体说明材料一中提到的“诸多利好因素”,包括哪些因素。
12. (20分) (2017高二上·东台月考)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大自然区的名称:B________,C________。
(2)黄土高原属于________区(三大自然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3) A,与B,C两个自然区的分界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三大自然区中,荒漠化最严重的是___________自然区(填代号);人口最多、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优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大自然区是__________(填代号)。
(5)填写下表,说明应从哪些方面比较三大自然区的区域特征差异。
13. (11分)不同地区民居特征可以反映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四合院是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保护四合院意义不仅仅是保护老房子,而是保护一种优秀文化传统。
回答小题。
(1)关于四合院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四合院的四面围墙,体现了身份地位B . 坐北朝南的正房为主人居住的房间C . 四合院的最大优点是冬暖夏凉D . 四合院的形成与北方地区的气候无关(2)下列各地的民居特征,表述不准确的是()A . 湿热地区雨水多,墙体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利于通风散热,可以保持屋内干爽B . 寒冷地区的劲、雪大,屋顶建成高耸的平顶,不易积雪,还可晾晒农产品C . 西双版纳的民居高脚、窗大、墙体薄,有利于排水散热D . 气候干旱的北非,墙厚窗小,保持室内温度较低,防止风沙的入侵14. (12分)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
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
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 . 原料地B . 消费市场C . 劳动力价格D . 交通运输(2)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A . 接近原料产地B . 接近消费市场C . 利用廉价劳动D . 方便产品运输(3)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A . 原料生产环节B . 加工环节C . 运输环节D . 销售环节15. (15分)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山区某聚落分布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 . 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B . 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C . 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D . 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2)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A . 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B . 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C . 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D . 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2分)1-1、1-2、1-3、2-1、3-1、4-1、5-1、5-2、5-3、6-1、7-1、7-2、8-1、8-2、9-1、9-2、10-2、10-3、二、综合题 (共5题;共68分)11-1、11-2、12-1、12-2、12-3、12-4、12-5、13-1、13-2、14-1、14-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