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植物营养肥料矿物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二、填空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肥料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

3、肥料按组分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按来源分为农家肥和商品肥;按主要作用分为直接肥和间接肥;按肥效快慢分为速效肥和迟效肥。

4、海尔蒙特于1640年,在布鲁塞尔进行了著名的柳条试验。

5、李比希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国际公认的植物营养科学的奠基人。

6、英国洛桑农业试验站是由鲁茨在1843年创立的。

7、李比希创立的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在理论上否定了腐殖质营养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矿物质营养;在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8、根据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归还土壤养分的方式应该是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9、最小养分律告诉我们,施肥应有针对性,应合理施用。

10、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生物田间试验法、生物模拟法、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技术法和酶学诊断法。

三、简述题:我国肥料资源有何特点?肥料利用存在什么问题?第二章大量营养元素1、名词解释(1)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2)营养元素间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3)营养元素间的相互相似作用(4)活性氧2、填空题(1)一般新鲜植物含有70%-95%的水分,5%-30%的干物质。

干物质中绝大部分是有机质,约占干物质重的90%-95%;矿物质只有5%-10%左右,也称为灰分。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16种,根据质量分数的高低,将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

氮、磷和钾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

(3)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

(4) 作物缺氮时,叶色转淡,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症状首先出现在下部叶子,而后逐渐向上蔓延。

(5)作物体内磷的含量一般是油料作物高于豆科作物,豆科作物高于禾本科作物;繁殖器官高于营养器官,幼嫩器官高于衰老器官;生育前期高于生育后期。

(6)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它与氢、氧可形成多种多样的碳水化合物。

(7)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消除有酶系统和抗氧化剂系统两大氧自由基清除系统。

(8)氮的营养功能主要表现在它是蛋白质、核酸、叶绿素、酶、维生素、生物碱和植物激素等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分,也是遗传物质的基础。

(9)硝酸还原成氨是由两种独立的酶分别进行催化的。

硝酸还原酶可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还原酶可使亚硝酸盐还原成氨。

(10)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必需性、直接性和不可替代性。

(1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同等重要律、不可代替律和相互相似作用。

3.判断题(1)油料作物的含磷量小于谷类作物。

(×)(2)植物各部位和不同组分的磷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调剂。

(√)(3)无机磷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器内,一小部分存在于液泡中。

(×)(4)磷是运转和分配能力很强的元素。

(√)(5)磷是再利用能力很强的元素。

(√)(6)作物对磷的吸收主要通过根毛区逆浓度主动吸收。

(√)(7)作物体内钾的含量比氮、磷少。

(×)(8)植物体内的钾素呈离子状态存在,不形成含钾的有机化合物。

(√)(9)氮能改善产品的外观,使水果色泽鲜艳,含糖量增加,被称为品质元素。

(×)4、简答题:(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按种类各有那些? 其评定条件是什么?(2)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营养功能?(3)NH4+-N的同化途径中,GDH途径和GS-GOGAT途径各有什么特点?(4)说明植物体内酰胺的合成及其重要意义。

(5)磷对植物有哪些营养功能?(6)为什么钾能增强作物抗旱、抗寒、抗病能力?5、论述题:植株缺乏氮磷钾养分时,各有何异常症状?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第三章中量营养元素1.填空题(1)植物体内的钙主要存在于细胞壁上。

(2)植物缺钙时先从新叶、茎尖等幼嫩部位开始表现症状。

(3)含硫的氨基酸有胱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等。

(4)棉花缺镁时根系短少,次生侧根不发达。

(5)需硫最多的是十子花科植物,而禾本科植物需硫较少。

(6)土壤中的SO42-,大气中的SO2,都可被植物吸收同化形成硫的有机化合物。

2.判断题(1)钙在茎叶中较多,果实、籽粒中则较少。

(√)(2)成熟的植株中,镁在茎、叶中的含量多于种子。

(×)(3)豆科植物地上部分镁的含量大于禾本科植物。

(√)(4)硫不参与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和电子传递。

(×)(5)在多肽链中,两个含巯基的氨基酸可形成二硫化合键。

(√)(6)番茄缺钙症状表现为苦痘病或水心病,苹果缺钙症状表现为顶腐病。

(×)3.简述题(1) 简述钙的营养功能?(2) 缺镁、缺硫与缺氮均会造成叶片黄化,三者有何不同?第四章微量营养元素1.填空题(1)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铁、硼、锰、铜、锌、钼、氯七种。

(2)植物缺铁时顶端和幼叶缺绿黄白化,根系中会有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的积累。

(3)植物吸收亚铁过多易导致氧自由基的产生,并使含锌、铜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生物膜受损伤。

(4)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缺硼时葡萄糖代谢进入以磷酸戊糖为主的代谢途径,形成酚类物质。

(5)在光合作用中,锰参与水的光解和电子传递。

(6)铜在叶绿体中和蛋白质结合,起稳定叶绿素的作用。

(7)CuZn-SOD是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简写。

(8)缺铜对禾本科作物生殖生长影响较大,小麦在孕穗期缺铜,花药和花粉发育不良,生活力差。

(9)作物缺铜时,一般表现为顶端枯萎,节间缩短,叶尖发白,叶片变窄变薄、扭曲,繁殖器官发育受阻,结实率低。

(10)锌能促进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而色氨酸是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前身。

2.选择题(1)植物吸收的Fe的主要形式是(A)A、Fe2+B、Fe3+C、螯合态铁(2)蔬菜作物较水稻、玉米等谷类作物含铁量相对较(B)A、低B、高C、一样(3)植物吸收的铁大部分存在于(C)A、线粒体中B、液胞中C、叶绿体中(4)植物体内的硼比较集中的分布在(A)A、子房、柱头等器官中B、叶子中C、根系中(5)甜菜的“腐心病”及小麦的“穗而不实”是由(C)A、缺钼引起的B、缺氯引起的C、缺硼引起的(6)燕麦“灰斑病”、棉花和菜豆“皱叶病”是由(B)A、缺铁引起的B、缺锰引起的C、缺铜引起的(7)玉米节间缩短而呈簇状及果树“繁叶病”是由(A)A、缺锌引起的B、缺锰引起的C、缺硼引起的(8)花椰菜的“鞭尾病”是由(C)A、缺铜引起的B、缺氯引起的C、缺钼引起的3.判断题(1)硼不是酶的组分,不以酶的方式参与营养生理作用。

(√)(2)硼不能通过与酶或其他有机物的螯合发生反应。

(√)(3)硼有化合价的变化,参与电子传递。

(×)(4)硼有氧化还原能力。

(×)(5)缺锌植物体内RNA聚合酶活性提高,RNA降解加快,蛋白质含量降低。

(√)(6)缺锌植物体内游离氨基酸和酰胺含量明显减少。

(×)(7)缺钼发生在酸性土壤上,常常伴生锰和铝的毒害。

(√)(8)氯是7种必需的微量元素中植物需要量最少的矿质营养元素。

(×)(9)钼是植物必需16种营养元素中需要量最少的一种元素。

(√)(10) 烟草是耐氯作物,玉米是忌氯作物。

(×)4.简述题(1)植物对缺铁是如何适应的?(2)简述植物缺硼症状?第五章有益元素和有毒元素1.名词解释有益元素有毒元素2.填空题(1)对植物有益的元素有硅、钠、钴(Co)、镍(Ni)、硒(Se)、铝等。

(2)植物的有益元素中,硅对于水稻、钠对于甜菜、钴对于豆科作物、铝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

(3)对植物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包括铬、铅、镉、汞等。

第六章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1. 名词解释土壤生物有效养分截获质流扩散根际2.填空题(1)植物根系的类型丛整体上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2)根系的数量(总长度)越多,植物吸收养分的理论机率也就越大。

(3)土壤中养分到达根表有两种机理:其一是根对土壤养分的主动截获,二是土壤养分向根表的迁移, 向根表的迁移又包括质流和扩散两种方式。

(4)根系生长最适温度范围在20~250C之间。

(5)根际养分分布与土体比较有累积、亏缺和持平三种状况。

(6)施用NH4+-N根系向外释放H+,根际pH值下降;施用NO3--N根系释放OH-或HCO3-,根际pH值上升。

(7)根际的厚度通常只有数毫米。

3.选择题(1)植物根系吸收阴离子( )阳离子时,根际pH值有所上升。

(A)A、大于B、等于C、小于(2)吸附与固定使磷、钾、锌、锰、铁等营养元素的移动性变(A)A、小B、大C、不变(3)根系密度越大,供应养分的有效空间就越(B)A、小B、大C、不变4.判断题(1)化学有效养分是指采用化学方法从土壤样品中提取出来的有机态养分。

(×) (2)土壤有效养分只有达到根系表面才能为植物吸收,成为实际有效养分。

(√) (3)在相同蒸腾条件下,土壤溶液中浓度低的元素,质流供应量大。

(×) (4)增加土壤湿度,能增加根表与土粒间的接触吸收,提高养分扩散速率。

(√) (5)根毛的存在拉长了养分迁移到根表的距离,减少总吸收表面积。

(×) (6)旱作土壤根际Eh值高于土体,水稻根际氧化还原电位低于土体。

(×) (7)根分泌物能增加土壤与根系的接触程度。

(√) (8)VA菌根可以增加植物对土壤中磷、铜、锌等移动性大的营养元素的吸收。

(×) 5.简述题缓冲能力不同的土壤,其养分强度因素和养分容量因素有何特点?并说明与合理施肥有何关系?第七章养分的吸收1、名词解释:自由空间根外营养主动吸收被动吸收2、填空题(1)我们学过的主动吸收的机理有载体运输和离子泵运输。

(2)植物吸收养分的全过程可人为地分为养分向根表面的迁移、养分进入质外体和养分进入共质体等三个阶段。

(3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区别在于:(4)介质中的离子间存在着相助作用和拮抗作用,从而影响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5)植物需肥的关键时期有养分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

(6)植物叶部吸收养分的途径有气孔途径和表皮细胞途径。

(7)影响叶部营养的因素有叶片结构、溶液的组成、溶液浓度及溶液反应、湿润时间和喷施次数及部位等。

3.选择题(1)植物吸收矿质养分的主要部位是:(A)A根 B叶 C 茎(2)植物吸收气态养分的主要部位是:(B)A根 B叶 C 茎(3)双子叶植物的根系CEC较单子叶植物的(C)A一样 B低 C高4、简答题:(1)ATP酶可由哪些离子活化?(K+、Rb+、Na+、NH4+、Cs+)(2)哪些离子间易发生拮抗作用?哪些离子间具有协同作用?(3)哪些因素会影响养分的吸收?(4)叶面营养有什么特点?5、论述题:什么是作物营养期、养分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它们在施肥中有何指导意义?第八章养分的运输和分配1.填空题(1)养分的横向运输是指养分沿根的表皮、皮层、内皮层,最后到达中柱(导管)的迁移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