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总复习教案2第二部分一、《中考要点提示》:1、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资源趋于枯竭。
③人口急剧膨胀。
④土地侵蚀扩大。
⑤生物多样性锐减。
2、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生态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类过度地开发自然,掠夺式开采自然造成的。
为了追求无限度的经济增长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已经超过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随着人口的爆炸性增长,这种“超载”会不断加剧。
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
3、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和探寻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途径与方法,可持续发展最终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共同选择的发展模式。
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要求。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经济、社会,大气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等等。
、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它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5、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此外,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等等。
6、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对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7、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平衡,开发难度大,资源损失浪费现象严重。
8、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体污染严重二、《典型例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分析1、XX年9月6日《江门日报》报道,由于,导致气温不断升高。
气温升高超过7.5℃~2.5℃,现在已知的物种中有20%~30%很可能灭绝。
若气温升高超过4℃,则全部物种的40%将会有灭绝的危险。
这表明()a、环境问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b、鸟类的养活直接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c、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必然导致生态的破坏d、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的理解。
“无节制的农业扩张和不可持续的森林开采,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说明人类对大自然不合理的利用;“气温升高导致物种的灭绝”说明人类的活动导致了生态的破坏,因此c答案是正确的。
而题肢a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题肢b、d本身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abd都不选。
故本题的答案应该选c参考答案:c2、为了使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从1974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提出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XX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改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可以说,环保,世界在行动,中国在行动。
这说明()①世界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保护环境刻不容缓②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345678*********2020-05-16第二部分一、《中考要点提示》:1、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资源趋于枯竭。
③人口急剧膨胀。
④土地侵蚀扩大。
⑤生物多样性锐减。
2、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生态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类过度地开发自然,掠夺式开采自然造成的。
为了追求无限度的经济增长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已经超过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随着人口的爆炸性增长,这种“超载”会不断加剧。
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
3、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和探寻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途径与方法,可持续发展最终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共同选择的发展模式。
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要求。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经济、社会,大气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等等。
、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它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5、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此外,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等等。
6、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对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7、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平衡,开发难度大,资源损失浪费现象严重。
8、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体污染严重二、《典型例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分析1、XX年9月6日《江门日报》报道,由于,导致气温不断升高。
气温升高超过7.5℃~2.5℃,现在已知的物种中有20%~30%很可能灭绝。
若气温升高超过4℃,则全部物种的40%将会有灭绝的危险。
这表明()a、环境问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b、鸟类的养活直接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c、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必然导致生态的破坏d、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的理解。
“无节制的农业扩张和不可持续的森林开采,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说明人类对大自然不合理的利用;“气温升高导致物种的灭绝”说明人类的活动导致了生态的破坏,因此c答案是正确的。
而题肢a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题肢b、d本身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abd都不选。
故本题的答案应该选c参考答案:c2、为了使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从1974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提出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XX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改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可以说,环保,世界在行动,中国在行动。
这说明()①世界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保护环境刻不容缓②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345678*********2020-05-16第二部分一、《中考要点提示》:1、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资源趋于枯竭。
③人口急剧膨胀。
④土地侵蚀扩大。
⑤生物多样性锐减。
2、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生态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类过度地开发自然,掠夺式开采自然造成的。
为了追求无限度的经济增长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已经超过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随着人口的爆炸性增长,这种“超载”会不断加剧。
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
3、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和探寻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途径与方法,可持续发展最终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共同选择的发展模式。
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要求。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经济、社会,大气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等等。
、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它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5、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此外,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等等。
6、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对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7、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平衡,开发难度大,资源损失浪费现象严重。
8、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体污染严重二、《典型例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分析1、XX年9月6日《江门日报》报道,由于,导致气温不断升高。
气温升高超过7.5℃~2.5℃,现在已知的物种中有20%~30%很可能灭绝。
若气温升高超过4℃,则全部物种的40%将会有灭绝的危险。
这表明()a、环境问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b、鸟类的养活直接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c、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必然导致生态的破坏d、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的理解。
“无节制的农业扩张和不可持续的森林开采,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说明人类对大自然不合理的利用;“气温升高导致物种的灭绝”说明人类的活动导致了生态的破坏,因此c答案是正确的。
而题肢a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题肢b、d本身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abd都不选。
故本题的答案应该选c参考答案:c2、为了使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从1974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提出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XX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改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可以说,环保,世界在行动,中国在行动。
这说明()①世界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保护环境刻不容缓②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345678*********2020-05-16第二部分一、《中考要点提示》:1、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资源趋于枯竭。
③人口急剧膨胀。
④土地侵蚀扩大。
⑤生物多样性锐减。
2、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生态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类过度地开发自然,掠夺式开采自然造成的。
为了追求无限度的经济增长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已经超过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随着人口的爆炸性增长,这种“超载”会不断加剧。
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
3、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和探寻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途径与方法,可持续发展最终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共同选择的发展模式。
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要求。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经济、社会,大气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等等。
、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它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5、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此外,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等等。
6、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对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7、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平衡,开发难度大,资源损失浪费现象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