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物质的聚集态习题答案1-1 实验室内某氦气钢瓶,内压为18 MPa ,放出部分氦气后,钢瓶减重500 kg ,瓶内氦气的压强为9.5 MPa 。
假定放出气体前后钢瓶的温度不变,钢瓶原储有氦气为多少(物质的量)?解:V 与T 一定时,n 与p 成正比,即: mol .0026410500MPa )5.918(MPa 183⨯=-总n 解得 mol 10645.25⨯=总n 1-2 273K和101 kPa 的1.00 dm 3干燥空气缓慢通过液态的二甲醚(CH 3OCH 3)。
假定(1)通过二甲醚后的空气被二甲醚饱和且液态二甲醚损失0.0335g ;(2)被二甲醚饱和的空气的总压强仍为101kPa 。
计算二甲醚在273K时的饱和蒸汽压。
解: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空气的物质的量:m ol 0445.0K273K m ol dm 8.314kPa 1.00dm kPa 1011133=⨯⋅⋅⋅⨯==--空RT pV n 二甲醚的物质的量:mol 10283.7molg 0.46g 02335.041--二甲醚⨯=⋅==M m n 二甲醚的摩尔分数:0161.00445.010283.710283.744=+⨯⨯=+=--二甲醚空二甲醚二甲醚n n n x 二甲醚的饱和蒸汽压: 1.626kPa kPa 1010161.0=⨯=⋅=p x p 二甲醚二甲醚1-3 在273.15 K 和1.01325×105 Pa 压力下,测得某气体的密度为1.340 g ·dm -3,在一实验中测得这种气体的组成是C 79.8%和H 20.2%。
求此化合物的分子式。
解=30.02(g·mol -1)每分子含碳原子:30.02×0.798/12.01=1.9953≈2每分子含氢原子:30.02×0.202/1.008=6.016≈6即分子式为:C 2H 61-4 在293 K 和9.33×104 Pa 条件下,在烧瓶中称量某物质的蒸气得到下列数据,烧瓶容积为2.93×10-4 m3,烧瓶和空气的总质量为48.3690 g,烧瓶与该物质蒸气质量为48.5378 g,且已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计算此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设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i,则9.33×104×2.93×10—4=(48.5378—48.3690)×8.314×293/(M i-29)解得M i=44.04(g·mol-1)1-5在300 K、3.03975×106 Pa时,一气筒含有480 g的氧气,若此筒被加热到373 K,然后启开活门(温度保持不变)一直到气体压力降低到1.01325×105 Pa时,问共放出多少克的氧气?解:设筒内剩余O2 x g,则:x=101325×480×300/(×373)=12.9(g)放出气体为:480—12.9=467.1(g)1-6合成氨原料气中氢气和氮气的体积比是3:1,除这两种气体外,原料气中还含有其它杂质气体4%(体积百分数)原料气总压力1.52×107 Pa,求氮、氢的分压。
解:p(H2)=1.52×107×(1-4%)×3/4=1.0944×107(Pa)P(N2)=1.52×107×(1-4%)/4=3.648×106(Pa)1-7将一定量的氯酸钾加热后,其质量失去0.480 g。
生成的氧气在水面上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起来。
在温度为294 K压力为9.96×104 Pa时,测得其体积为0.337 L。
试计算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294K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48×103 Pa。
解:设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9.96×104—2.48×103)×0.377×10-3=0.480×8.314×294/MM =32.041-8相对湿度定义为某一温度时,空气中水蒸气之分压与同温度饱和水蒸气压之比,试计算(1)303 K与100%相对湿度(2)323K与80%相对湿度时,每升空气中含水气之质量。
解:设303K及323K时,水气质量分别有x1及x2克。
303K及32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42.429×103Pa,123.34×103Pa。
(1)4.25×103×1.0×10-3=x1×8.314×303/18.016解得x1=0.030(g)(2)1.23×104×80%×1.0×10-3= x2×8.314×323/18.016解得x2=0.662(g)1-9 对于一定量的混合气体,试回答下列问题:(1)恒压下,温度变化时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是否变化?(2)恒温下,压力变化时各组分气体的分压是否变化?(3)恒温下,体积变化时各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是否变化?答:(1)不变化 (2)变化 (3)不变化1-10 常温下将装有相同气体的体积为5 L ,压力为9.1193×105 Pa 和体积为10 L ,压力为6.0795×105 Pa 的两个容器间的连接阀门打开,问平衡时的压力为多少?解:平衡时压力为:×105(Pa ) 1-11 将氨气和氯化氢分别置于一根120 cm 长的玻璃管的两端,并使其自由扩散。
试问两种气体在玻璃管的什么地方相遇而生成白烟。
解:设在离放氨气的管口x cm 处相遇。
[M (HCl)/M (NH 3)]1/2=u (NH 3)/u (HCl)= x /(120—x )将M (HCl)=36.45 M (NH 3)=17.0代入代入得x = 71.3(cm )1-12 一敞口烧瓶在280 K 所盛之气体需加热到什么温度,才能使31的气体逸出烧瓶? 解:逸出1/3,则烧瓶中留下2/3的气体,等压等体积下,瓶中气体温度T 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反比,则有:280/T =32/1,T =420K 。
1-13 实验室需要 4.0 mol ·L -1的 H 2SO 4溶液1.0 L , 若已有0.3 L 密度为1.07 g ·cm -3的 10% 的 H 2SO 4 溶液,应加入多少(体积) 密度为 1.82 g ·cm -3的90% 的 H 2SO 4, 然后稀释至 1.0 L ?解: 98%9082.198%1007.13000.10.4⨯⨯+⨯⨯=⨯V V = 2.2×102 mL1-14计算(1)60℃时, 180 g 水中溶有 180 g 葡萄糖, 已知60℃时水的蒸气压为19.9 kPa , C 6H 12O 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0, 求此水溶液的蒸气压。
(2)某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为 100.40℃ , 求其凝固点(已知水的 K b = 0.512 K ·kg ·mol -1, K f = 1.86 K ·kg ·mol -1)(3)求25℃时, 0.1 mol ·L -1 的 CO(NH 2)2溶液的渗透压。
解:(kPa)(2) ΔT b = K b ·m B0.40 = 0.512 ×m B (1)ΔT f = K f ·m BΔT f = 1.86 ×m B (2))2()1( f T ∆40.0=86.1512.0ΔT f = 1.45 ℃T f = - 1.45 ℃(3) Π= cRT = 0.1×8314×298 = 2.48×105(Pa)1-15 2.6 g 某非挥发性溶质溶解于62.5 g 水中, 该溶液的沸点为 100.78℃, 已知H 2O 的K b = 0.51 K ·kg ·mol -1, 求该溶质的摩尔质量解:ΔT b = K b ·m B0.78 = 0.51 ×m B m B = 1.53 mol ·kg -153.110005.626.2=M M = 27.2 (g ·mol -1) 1-16 将0.45 g 非电解质溶于30 g 水中, 使水的凝固点降低0.15℃, 已知H 2O 的K f = 1.86 K ·kg ·mol -1, 则该非电解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ΔT f = K f ·m B0.15 = 1.86 ×m B m B = 0.081 mol ·kg -1081.010003045.0=M M = 185 (g ·mol -1) 1-17 0.400 g 萘(C 10H 8)(摩尔质量为128 g ·mol -1), 溶于一定量的CCl 4中, 溶液的沸点升高了0.458℃ , 现在将一未知摩尔质量的物质0.538 g 溶于同量CCl 4 中,沸点升高了0.430℃, 求该未知物质的摩尔质量。
解:∆T b = K b m 设 CCl 4用量为 W , 未知物质摩尔质量为 M , WK ⋅⨯⋅=1281000400.0458.0b (1) WM K ⋅⨯⋅=1000538.0430.0b (2))2()1( 128538.0400.0430.0458.0M ⨯= M = 183 g ·mol -1 1-18 樟脑的熔点是 178.0℃, 取某有机物晶体 0.0140 g , 与 0.201 g 樟脑熔融混合(已知樟脑的K f = 40.0K ·kg ·mol -1), 测定其熔点为 162.0℃, 求这种有机物的摩尔质量。
解:0.160.1620.1780.401000201.00140.0=-=⨯M M = 174 (g ·mol -1) 1-19 30℃时蔗糖水溶液的蒸气压为4208.85 Pa ,试计算其渗透压。
已知: 30℃水的饱和蒸气压是4242.85 Pa ,水的密度为0.9956 g ·cm -3。
解:B *A A x p p ⋅=∆ B 85.424285.420885.4242x ⋅=- 0080.0B =xkPa 1012.1Pa 1012.130********.036⨯=⨯=⨯⨯==cRT 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