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手册

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手册

14.孙岩.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与现状[J].东方企业文化,2011,22:263-264.
工 作 记 录
设计方案论证(论文开题报告)
说明:开题报告应有明确的要求,应统一格式,内容应包括:主题依据、目的意义、研究原理及方法、进度、预期效果、主要参考文献等。
指导教师评语及改进意见:
该生毕业设计以人体下肢外骨骼控制为背景,选题有一定实用价值,难易适当。所设计方案具备可行性,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可以继续进行毕业设计。
答 辩 日 期
6月16日—6月22日(第16周)
指导教师审批签字:
年月日 (第周)
工 作 记 录
毕业实习(调研)
3月3日—3月23日 (第1周—第3周)
单位:图书馆
完成任务情况:
1.查阅了肌电信号采集设备和采集方法有关资料
2.查阅了肌电信号滤波算法相关资料
3.查阅了对肌电信号进行具体分析手段的有关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专题部分:
题目:
设计或论文专题的基本内容:
学生接受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日期
第1周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工 作 计 划
毕业实习(调 研)
3月3日——3月23日 (第1周——第3周)
单位:图书馆
任务:
1.查阅肌电信号采集设备和采集方法有关资料
2.查阅肌电信号滤波算法相关资料
3.查阅对肌电信号进行具体分析手段的有关资料
4.查阅模式分类神经网络有关资料
5.查阅运用Matlab进行具体数据处理和肌电分类的算法资料
工 作 计 划
所需参考资料目录
1.Deluca C. Physiology and mathematics of myoelectric signals[J]. 1979,26(3):313-325.
2.Kawai N, Tanaka E, Langenbach G E, et a1. Jaw-muscle activity changes after the induction of osteoarthritis in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by mechanical loading [J].J Orofac Pain 2008,55(2):153-162.
8.梁丹青,黄志芳,李立,等.等速肌力康复系统对膝关节损伤后力量训练的作用:2例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372-375.
9.杨大鹏,赵京东,姜力,等.三自由度仿人型假手及其肌电控制策略四.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30(7):804-810.
10.Hauschild M, Davoodi R Loeb G E. A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 for designing and fitting neural prosthetic limbs.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2007(1 5): 9-15.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研究所(系)评语及改进意见:
同意开题报告中的论述及指导教师的相关指导意见,可以按此思路继续进行论文的相关工作。
研究所所长(系主任)签字:年月日
工 作 记 录
方法研究与实验设计
完成日期:5月18日(第12周)
(实验研究、论文工作)
设计说明书
完成日期:6月2日(第14周)
(论 文)
专题部分完成日期: 月 日(第 周)
3月21日(第3周)
工 作 记 录
答 疑
内容提要:
1.汇报本周工作:(1)深入了解了肌电信号的产生机理、特征及干扰源。
(2)简单了解了肌电信号分析的几种方法。
2.汇报下周工作计划:(1)了解肌电信号分类的方法。
(2)了解实验设备,设计具体实验方案。
内容提要:
1.汇报本周工作:(1)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解读。
(2)明确研究背景与意义。
2.汇报下周工作计划:深入研究题目,了解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文章的技术路线。
3月14日(第2周)
内容提要:
1.汇报本周工作:(1)确定了文章的技术路线。
(2)对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
2.汇报下周工作计划:研究肌电信号的产生机理,特征以及在肌电采集过程中的干扰来源,简单了解肌电信号分析方法。
东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手册
设计(论文)题目:面向人体动力学模型构建的下
肢肌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姓名:李文博
学号:20103074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自动化1006班
学生信息栏:班级自动化1006学号20103074姓名李文博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面向人体动力学模型构建的下肢肌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2.Kawai N, Tanaka E, Langenbach G E, et a1. Jaw-muscle activity changes after the induction of osteoarthritis in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by mechanical loading [J].J Orofac Pain 2008,55(2):153-162.
3.孙砺.国内应用表面肌电分析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研究综述[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6):68-71.
4.Bilodeau M,Arsenault A B, Gravel D, et a1. EMG powers spectea of elbow extensors during ramp and step isometric contractions. European Joum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991, 63(1): 24-28.
5.刘虔铖,田学隆,李烽,等.基于肌电生物反馈的脑卒中康复治疗仪的研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26(2):417-420.
6.Park I, Kwon S C, Lee H D, et a1. Thumb-tip Force Estimation from SEMG and a Musculoskeletal Model for Real-time Finger Prosthesis[C].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habilitation Robotics. Kyoto, Japan: [s.n.],2009,305-310.
11.冯慧阳.基于第六次入普数据谈中国人口老龄化新变化[J],商业文化,2011,08:139.
12.汪玲怡.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6):471-472.
13.唐洪.关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6(02).
8.梁丹青,黄志芳,李立,等.等速肌力康复系统对膝关节损伤后力量训练的作用:2例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372-375.
9.杨大鹏,赵京东,姜力,等.三自由度仿人型假手及其肌电控制策略四.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30(7):804-810.
10.Hauschild M, Davoodi R Loeb G E. A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 for designing and fitting neural prosthetic limbs.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2007(1 5): 9-15.
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
(1)研究肌电信号的产生机理、特征和干扰来源等;
(2)sEMG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
(3)设计下肢不同的运动模式实验,记录肌肉在不同状态下的肌电信号;
(4)设计合理的滤波算法对采集的肌电信号进行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特征提取,研究肌电信号的特征指标与神经肌肉状态之间的联系,进而利用不同运动状态下肌电信号的特征值进行下肢运动模式分类。
11.冯慧阳.基于第六次入普数据谈中国人口老龄化新变化[J],商业文化,2011,08:139.
12.汪玲怡.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6):471-472.
工 作 计 划
拟定设计(实验)方案、论文选题
3月3日—3月9日(第1周)
设计方案论证(论文开题报告)
5.刘虔铖,田学隆,李烽,等.基于肌电生物反馈的脑卒中康复治疗仪的研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26(2):417-420.
6.Park I, Kwon S C, Lee H D, et a1. Thumb-tip Force Estimation from SEMG and a Musculoskeletal Model for Real-time Finger Prosthesis[C].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habilitation Robotics. Kyoto, Japan: [s.n.],2009,305-310.
7.HU Yong, Mal J N F, Luk K D K.Application of Surface EMG Topography in Low Back Pain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C].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IEEE EMBS Conference on Neural Engineering. Kohala Coast. HI, United States: [s.n.], 2007: 557-56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