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入职培训管理办法
一、培训目的:
1、规范新员工试用(见习)期管理,使新员工在入职前对公司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认识并认同公司的事业及企业文化,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理解并接受公司的共同语言和行为规范;
2、为新员工规范加强指导与考核提供依据,使新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掌握工作要领、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尽快进入岗位角色,以确保转正的新员工符合岗位要求;
3、加强对指导人的考核和激励,提高指导人的团队意识和带队伍的能力。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试用期或见习期的新员工及其指导人。
三、名词解释
试用(见习)期:试用期主要针对从社会招聘的新员工,根据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时间一般为一至三个月;见习期主要针对从大中专院校招聘的应届毕业生,根据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时间一般为半年到一年。
四、培训方式
1、脱产培训:由人力资源部和相关部门制订培训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采用集中授课、参观访问、野外拓展等形式。
2、在岗培训:由新员工所在部门负责人对其已有的技能与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进行比较评估,找出差距,以确定该员工培训方向,并指定专人实施培训指导,人力资源部跟踪监控。
采用直接传授、日常工作指导、一对一辅导等形式。
五、新员工培训体系
新员工培训分为综合培训(新员工入司综合培训)、专业培训(新员工入职专业培训)、岗位培训(新员工入岗岗位培训――导师带徒)。
六、各部门职责
1、人力资源部:负责统一规划、指导各部门、单位的新员工入司综合培训工作,制订培训规范、流程和相关表格;负责审查、考核各部门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情况,并协助提供相关资源。
2、公司其他各专业系统部门:负责组织、推动新员工入职专业培训(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新员工入职后培训全过程的协调管理,开展本部门新员工“导师带徒”岗位培训。
3、各单位:负责推动新员工入司综合培训,负责组织本单位新员工入职专业培训(工人),负责本单位新员工入职后培训全过程的协调管理,开展本单位新员工“导师带徒”岗位培训。
七、培训程序
(一)综合培训(新员工入司综合培训):
1、主要由人力资源部协调组织综合培训(新员工入司综合培训),其他部门配合进行综合培训中的部门间交叉引导培训,综合培训主要包括:
1)企业概况:公司创业历史、企业现状以及在行业中的地位、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组织机构、各部门的工作和业务范围、薪资福利政策、培训制度及新员工关心的各类问题解答等。
2)员工守则:企业规章制度、奖惩条例、行为规范等。
3)入职须知:入职程序及相关手续办理流程;
4)财务制度:费用报销程序及相关手续办理流程以及办公设备的申领使用;
5)安全知识:安全生产培训,进行安全生产的常识讲解及紧急事件。
6)部门间交叉引导培训:对新员工进行部门间交叉培训是公司所有部门经理的共同责任。
根据工作与其他部门的相关性,新员工应到各相关部门接受交叉培训。
部门间交叉培训主要包括:该部门人员介绍;该部门主要职责;本部门与该部门联系事项;未来部门之间工作配合要求等。
2、培训组织流程
(二)专业培训(新员工入职专业培训):
由各专业系统部门及各单位协调组织,培训内容区分不同的专业实施相关内容。
各专业系统部门主要负责本业务系统新入职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各单位主要负责本单位新入职工人的专业培训。
培训组织流程参照综合培训的组织流程。
(三)岗位培训(新员工入岗岗位培训――导师带徒):
根据岗位性质,由各专业系统部门及各单位协调组织本部门(或单位)的新员工入岗岗位培训――导师带徒。
(具体参见附录五:导师带徒实施办法(试行))
八、培训考核
培训结束后,主办部门应以考试、组织学员座谈、要求学员上交学习思想汇报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同时了解学员的培训情况和思想动态。
新员工培训合格后,进入上岗试用(实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