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财务会计的差
异
专
业
英
语
论
文
系部:会计系
姓名:许啊倩
学号: 201512012313
班级: ZB会计153
班
目录
一、存货的概念及分类 (5)
二、存货数量的确定对存货数量的确定 (7)
三、存货人帐价值的确定 (7)
四、存货的计价方法 (8)
五、总结 (9)
我们认为,随着会计制度改革的日趋完善,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的不断增强,应当逐步引人并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这对于企业发展和社会长远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
(9)
六、参考文献 (9)
中西方会计存货核算上的异同摘要:我国自1993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使我国财务会
计在广泛的领域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协调一致。
但由于一国的会计受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法律环境、金融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财务会计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财务会计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要遵循我国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西方财务会计并不能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得到运用,但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财务会计也处于不断变革之中,了解中西财务会计的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会计体系,提高会计人员对未来的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人讲悟性,“悟”即领会,觉醒,成语中有恍然大悟、执迷不悟之说。
据《孟子》一书记载: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当过一段时间管钱粮的小官,他给会计下过一个定义,曰“会计当而已矣”。
何为“当”?“当”就是量入为出、谋求收支平衡,也即会计标准。
至于如何“当”则无具体规范可循,从业人员具体拿捏,全靠一个“悟”字。
就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一改理论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禅”是指能通过静坐默想领悟佛理。
此种思维方式源于中国的封建制度,事事有规范,皇帝就没人当;行行讲规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因此,凡事必需神秘,人们不愿意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故凡事只能靠“悟”。
西方人讲规范,规范即标准。
此种思维方式源于西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
西方社会事事有规范,如果不讲规范,就没有资本主义今天的规模与发展。
中国政府总是统管着中国财务,国家财务如此,企业财务也是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正是在这种体制下国家政府采用了详尽
的财务制度去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在企业范围内大到投资、融资政策的确定,小到每一笔会计业务的处理,国家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企业自主理财的权力很小。
在西方,国家政府一般都不制定直接规范企业的财务制度,企业的会计核算也只遵循公认会计准则,而且由于西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会计准则与公司法税法的脱钩等,使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在实践上存在分离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进行了全方位的会计制度改革,它标志着我国将逐渐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 ,并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通过改革在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及会计核算方法等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我就中西方对于存货核算上的差异进行如下研究:
一、存货的概念及分类
存货是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会计中存货是指一个企业备供销售或备供制造产品的一切商品和货物。
其中,备供销售是指商业企业的商品库存和制造业企业的产成品库存,备供制造产品是指制造业企业的原材料、燃料库存和在产品库存。
存货是企业资产的主要构成内容之一,对企业非常重要。
而新会计准则对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从存货的概念入手,简单的介绍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几种计价方法,并浅谈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
响,使其更有横向的可比性。
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及信息资料的使用者提供准确的数据。
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类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尽管中西方会计对存货概念表述不尽相同 ,但从其实质上看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也就是说 ,企业的存货一是为生产,二是为销售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存货经常处于不断购置、耗用和销售之中。
其流动性很大。
因此,加强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西方会计中,通常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按经济用途划分。
1.存货按其经济用途可划分为商品存货、制造业存货和其他存货。
商品存货是指商业企业采购的以转手销售为目的的库存货品。
制造业存货是指从事制造的工业企业的存货 ,其中包括原材料存货、零部件存货、在产品存货、产成品存货和制造用品存货。
其他存货是指供生产部门以外的其他管理部门使用的库存事务用品和运输用品等。
2.按存放地点划分存货按其存放地点可划分为库存存货、在途存货、委托加工存货和委托代销存货。
库存存货是指已经运到企业并已验收人库的各种材料和商品以及已经验收人库的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
在途存货是指货款已经支付或虽未付款但已取得所有权 ,正在运翰途中的各种外购存货和已经发出但是还没有转让所有权也没有确认销售收人的存货。
委托加工存货是指企业已经委托外单位加工 ,但尚未加工完成的各种存货 ,委托代销存货是指企业已经委托外单位代销但是按照合同规定尚未办理代销货款结算的
3.存货按来源划分存货按其来源可划分为外购存货和自制存货。
外购存货是指从企业外部购人的存货,自制存货是指企业内部制造的存货。
我国会计中在对存货进行分类时 ,与西方相比略有不同 ,表现在对存货按经济用途分类时 ,通常划分为原材料、产成品、在产品、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等。
二、存货数量的确定对存货数量的确定
不论是我国还是西方会计都包括两种方法 ,即定期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
定期盘存制是平时增加的存货记帐,对发出的存货不记帐,期未通过实地盘点确定存货的期末结存数量及金额,然后倒算出本期已销售或耗用的存货数量及金额。
该种方法的核算手续比较简单 ,但是帐面上缺少完整的存货记录 ,无法了解存货的动态变化 ,也不利于对存货的控制和监督。
永续盘存制是指企业在平时增加的存货和发出的存货都要记帐,并随时反映出存货的结存数量。
采用该种方法可以随时了解存货的收人、支出和结存情
况 ,有利于对存货进行管理 ,但是核算手续比较繁琐 ,工作量较大。
在中西方会计实务中 ,除了特殊行业的企业对于特定商品的核算必须采用定期盘存制外 ,一般采用永续盘存制。
三、存货人帐价值的确定
众业增加的存货应按其实际成本人帐。
从不同途径取得的存货 ,其实际成本的价值构成也不同。
在西方会计中 ,影响存货人帐价值的因素主要有购货折扣 ,附带成本和制造费。
用其中影响外购存货人帐价值的因素主要有购货折扣和附带成本。
对企业购人的一切物品 ,都应按发票金额确认应支付的货款 ,但是企业在获得了购货折扣后 ,其实际付款金额和发票金额就会出现不一致 ,而且在规定现金折扣期的情况下 ,实际付款金额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购货折扣的核算通常有三种方法 ,即总价法 ,混合法和净价法。
在我国准则及有关制度中规定,各种存货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核算。
外购存货成本包括买价、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人库前的加工整理及挑选费用以及缴纳的税金。
存货采购成本是按照总价法核算的 ,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目前采取现金折扣方式销售及企业享受现金折扣的情况不太普遍 ,而且采用总价法又简便易行。
四、存货的计价方法
在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各种存货应按其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帐主要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和后进先出法等 ,允许企业选择使用。
在西方 ,对存货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方法在我国目前尚不允许采用。
在西方 ,对存货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也就是存货的成本低于市价时按成本计价 ,存货的市价低于成本时按市价计价当市价降低时,销售收人减少 ,市价低于成本时 ,发生存货跌价上的异同价损失 ,按市价计价则可把损失在当期收益中加以反映 ,避免本期产生虚假利润当成本低于市价时 ,若按市价计价则必然会加大存货价值 ,增加当期利润,企业将多支付税金 ,而这部分利润对于当期来说是未实现的,为了避免高估利润 ,则以成本计价在我国会计中 ,对存货计价暂时不
允许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而是按其成本计价这样在市价低于成本时 ,仍按成本列示在财务报表中 ,就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五、总结
我们认为,随着会计制度改革的日趋完善,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的不断增强,应当逐步引人并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这对于企业发展和社会长远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
六、参考文献
[1] 赵炳兰. 中西方财务会计的差别与借鉴[J]. 中国卫生经济, 1998, (04) .
[2] 徐恩华. 中西方会计规范之比较[J]. 财会研究, 1994, (06) .
[3] 钱卫红. 中西方财务会计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J]. 教育财会研究, 1997, (04) .
[4] 刘兴云,孟凡利. 中西会计差异初探(上)[J]. 财会通讯, 1994, (06) .
[5] 孟焰. 英国会计准则发展概况[J]. 中国农业会计, 1994, (11) .
[6] 矫卫中,张玉洁. 中西方会计制度的分析与比较[J]. 冶金财会, 1996, (11) .
[7] 刘桂平.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比较研究[J]. 天津商学院学报, 199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