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平台优化实践

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平台优化实践

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平台优化实践
摘要】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平台进行了优化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优化网络课程平台教学内容;分层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
用QQ或微信提高网络课程平台的利用率。

实践表明,上述举措可激发学生对医
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平台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平台;优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361-01
在信息技术日趋发达的今天,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辅助教学已逐步成为高校教
学改革的一种选择途径,得到学校和教师的普遍重视[1]。

许多实践表明,网络课
程平台在辅助学生的课程学习、形成性考核等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现有的很多网络课程平台存在着个性化差、与课堂教学结合
松散、交互性不强等诸多问题,网络课程平台长期处于“信息僵化”状态[3]。

学生
对网络课程平台的使用积极性不高,点击率低下。

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
学生对网络课程平台的利用率,让网络课程平台能切实辅助学生的课程学习,是
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昆明医科大学优质网络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医学遗传
学网络课程平台在长期的建设及优化过程中,有着较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1.以学生为中心优化网络课程教学内容
作为基础医学课程,医学遗传学教学涉及临床、检验、护理等多个专业,授
课学生人数每年超过2000人次。

在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初期,教师将教学大纲、
教案、课件、授课视频等资料及时传到网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

但实践过程中发现,这些教学资源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很多学生只是因为
医学遗传学课程的形成性考核需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完成而被迫在考试前做做平台
上的自测题,对其他与考试并不直接相关的栏目则很少关注。

究其原因,每个学
生的学习困难和学习需求涉及不同的知识点,以学时为教学单元的教学视频或课
件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绝大部分学生并不愿意为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困难去耐心看完一个学时的教学视频或课件,这导致教学视频及课件的点击率低下。

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后期在教学视频及课件的设置上,打破了根据学时设置
的传统做法,而是将上述内容以知识点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每个教学视频及课件
都短小精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某个知识点中的学习问题,利用较短的时间,
点开相应的视频或课件进行学习。

做到哪里不会学哪里、哪里不懂补哪里。

这一
举措有效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明显提高了学生对网络课程平台的利用率。

2.分层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昆明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课程开设于一年级,理论学时数仅为20学时,部
分教学内容只能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

而大一学生已习惯于中学灌输式教育,自
学能力较差,对自学存在着畏难情绪,往往选择放弃,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
生知识点的缺失,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为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在网络课
程平台上专门设立“自主学习”栏目,上传以知识点为教学单元的教学视频和课件,将课堂从教室中延伸到网络上,拓展教师的教学内容,有效解决了教学内容和课
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

此外,分层次设置自学内容,将“自主学习”栏目分为“规
定自学内容”及“课外拓展自学内容”两个层次的版块,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规定
自学内容”版块的学习,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课外拓展自学内容”这一版
块来拓展知识结构,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

为帮助学生检验自主学习效果,自学
部分的每个章节均在网络课程平台上提供相应的自测题。

上述举措可以帮助不同学习需求的同学进行有效的分层次自主学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质量。

3.利用QQ或微信提高网络课程平台利用率
手机早已成为现代大学生人手必备的工具,教师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终端的QQ或微信软件在教学环节中辅助网络课程平台的教学。

课前环节,教师在班级的QQ或微信群中发布预习内容的提示,并链接网络课程平台上相应的课件,方便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

课后环节,教师通过手机链接网络课程平台上的相应教学视频和自测题等内容,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进行有效的复习和自主学习。

与此同时,在利用手机终端开展师生间、学生间的学习交流和讨论中,教师有意识地收集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意见建议,不断优化现有网络课程平台内容的设置。

例如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建立“问题及答案集锦”,并将其以知识点的形式进行标注,以方便学生查阅。

上述举措可有效将网络课程平台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弥补师生间交流环节的薄弱,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辅导。

4.结语
现阶段各高校的课程网络教学主要依托于学校统一的网络平台进行建设,功能相对单一。

如何有效利用现有校园网络的硬件条件,建设对学生更有吸引力的网络课程平台,应在在网络教学内容的设置、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智能手机终端的辅助等软件条件上积极努力,有效提高网络课程平台的利用率。

实践表明,学生能从网络课程平台中收获越多,对网络课程平台的学习兴趣也就越大,从而做到良性循环,从被动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求知识,逐步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成.浅谈网络课程建设中的课程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10,(24):115-116.
[2]王卫群,王红,向征,等.网络课程平台在寄生虫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2):159-161.
[3]易彪.网络课程平台资源学生共享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36):8267-8269.
基金项目:昆明医科大学优质网络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医学遗传学》(J1301307301);昆明医科大学教研教改项目(2017-JY-Y-013);云南省高等学校卓越青年教师特殊培养项目(60113301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