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如何分析事例
(2) 假设分析法:彭德怀写万言书,
为民请命,丢掉官职,在所不惜。为 名担忧,百姓称颂。假如彭大元帅没 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下之乐而 乐”的美德,他就不可能深入群众调 查研究,冒着丢官甚至杀头的危险在 庐山会议上,义无反顾地送上了他的 “万言书”。
(3)两种分析法的使用。岳飞从小
立志“精忠报国”,一生为之奋斗, 为国为民,青史留名。因为岳飞从 小养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下 之乐而乐”的美德,所以他能一生 为国为民,流芳千古。假如岳飞没 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下之乐 而乐”的美德,他就不可能为国为 民奋勇抗金,青史留名。
事例论据与分析的方法
要用好既典型又生动的论据,必须做到叙述事例时要高度
概括,不能为叙述而叙述,叙述应为议论服务:事例叙述完后 要对所叙述的事例进行分析,要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所选取的 意思。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是:只叙述事例,不进行分析,形成 “论据+论据=观点”的错误形式,其实应用事实论据写作文好 比用砖垒墙,事例是砖,而分析议论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 开这“泥”墙就不牢固。
之所以… …是因为… …
4、评论分析法
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密切所举例子和观点的关系,或
为了突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要对其进行进行评论。
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 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 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 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 让洋人胆战心寒。由此可见:有远大的志向, 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 志者不能稳也。
2、反面阐述法
即用假设性的语言,从反面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讲出 来。这种分析法与假设分析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 掉李世民,李世民即位后不计前嫌,原谅并重用 了魏征。如果李世民不能做到宽宏大量,量才重 用,魏征又怎能“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汗马功劳?如果李世民没 有广阔的胸襟,唐朝又怎能出现夸耀于世的“贞 观之治”?
写作系列训练之
议论文如何分析事例
人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后不断勇往直前而获得的。瞧!古今中外哪个 成功者不是这样的。 越王勾践亡国后,决心奋力图强,他朝必定复国。他放下自 尊去当吴王的奴隶。卧薪尝胆,经历千辛万苦,最终三千越甲吞 吴。 林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民尊敬的总统之一。但是,谁也 没想到他在当选为美国总统之前,受到了多少打击。九次竞选九 次失败,再加上失妻之痛,生活贫困几乎让他陷入绝望的深渊。 但是,他却没有因此而绝望,并决心去竞选美国总统。无论受到 他的对手——美国贵族道格拉斯这种又那种的鄙视,他依然没有 放弃。最终,当选为美国总统。 你有没有吃过肯德基?那你认不认识桑德斯上校?他是谁? 他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他一生坎坷。在受到妻子的离异,失业 等挫折后,他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还能做什么?当他 接到那一点点救济金时,他还有他的炸鸡秘方,而是他找遍了全 美国的饭店,看看是否有人愿意购买他的秘方。终于,肯德基也 成为全球著名的连锁店。
2、反面阐述法 基本格式 如果不… …那么… …
3、因果分析法
即用因果关系的语言,将事物之间的 关系分析出来。 刘备出身平民百姓,但最终成就西蜀
一方霸业。正因为刘备少有大志,立志
要匡辅汉室,拯救黎民,所以在屡屡遭
到挫折时,刘备能够抱持信念,坚持不
懈,最终入主西川,建立了蜀汉政权。
3、因果分析法 基本格式 正因为… …所以… …
6、排比连引事例法
即用一两句话对所选事例进行高度概括,然后再运用到议
论的行文中。这样运用的前提是,所选事例必须是众所周知的。
伯牙对知音的追求使高山流水一曲成绝唱,苏 秦、孙敬对知识的追求让悬梁刺股一言成警训, 贾岛对诗的意境的追求而使“推敲”流传千 古.只有追求,才会有收获。
这段文字连引了3个事例,都没有展开,却使得整个 句子紧凑,文气贯通。但连引事例后应适当进行总的 评论。
排比连引事例法 基本格式 连引事例 ﹢ 总的评论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 重大发明,往往就是从疑开始的。 “苹果为什么落到地 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 极大的启示;“水开了,茶壶为什么跳起来?”这个 “疑”是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挂灯摇摆幅度不论 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 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 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然 而,寻常人熟视无睹,唯有具探求精神的人对此产生 “疑”,努力探求,以致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 造。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 矣!”
4、评论分析法
基本格式
因此… … 所以… … 由此可见… … 综上所述… … 这就告诉我们… …
5、设问分析法
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述事例中存在的矛盾进行发问,
然后再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 陶渊明辞官归隐,仅仅是因为厌恶官场的黑 暗生活吗?不,还因为他是一位文人,他的 创作只能属于自然,仔细体会他的诗吧,若 不是那恬静的田园生活,又怎能留下“心远 地自偏”的悠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的闲情和“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 忧”的欢快?
1、假设分析法
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讲 出来。 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 色犬马,终日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 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如 果秦王能居安思危,以求沉稳,那么可递 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秦朝也就不会只是 个短命的王朝了。
1、假设分析法
基本格式: 如果… …那么… …
(1)因果分析法。 先写原因,后写结果:彭德怀写万言书,为 民请命,丢掉官职,在所不惜。为名担忧, 百姓称颂。因为彭元帅具有“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在下之乐而乐”的美德,一生为之努 力奋斗,追求不懈,所以他通过调查研究, 写出了名垂史册的“万言书”。他也因此受 到了人民的称颂,被人民所怀念。 先写结果后交代原因:彭德怀写万言书,为 民请命,丢掉官职,在所不惜。为名担忧, 百姓称颂。彭大元帅之所以能写出“万言 书”,为民请命,而被人们所称颂,是因为 他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下之乐而乐” 的美德,他心中装着的是国家和人民,而没 有考虑个人的名利、生死
6、比较分析法
在正反两类事例之间通过过渡句进行议论比较,或者在叙 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 能够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 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 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 名就。然而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 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 王以一已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 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 满襟。
5、设问分析法 基本格式 有问 有答 为什么… … ? 因为 … …。
骄 傲
秦朝末年,项羽起兵反秦,一路势如破
竹,所向披靡。然而鸿门宴上,项羽骄
矜自傲,屡失良机,放走了刘邦,埋下 了隐患。几年之后,终于失其天下而自 刎乌江。 为什么一代豪的 哀叹中倒下?原因无他,只因为骄兵必败!
天底下,你活着,总会有一个位置。无论 这位置是大是小,是重要还是平凡,你总有 一个位置。 你失去社会的位置,失去职业的位置,或 是失去爱情的位置,但最终还会剩下一个大 自然赋予你的位置。 只有当你最终离开人世,属于你的位置才 消失。 在人的一生中,位置十分重要。它是一个 人终生奋斗的目标,甚至是人类繁荣发展的 基本动力。
爱 国
南宋爱国将领岳飞精忠报国,驰骋沙场,舍生
忘死,多次打败金兵;然而宰相秦桧贪生怕死,
卖国求荣,残害忠良。
比较分析法
基本格式
事例(正)﹢过渡议论﹢事例(反) 事例(正) ﹢事例(反) ﹢比较议论
请运用“因果分析法”和“假设分
析法”来分析下面两个事例,以证 明“青年学生要养成‘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在下之乐而乐’的优良品 德”这一论点 事例1、岳飞从小立志“精忠报国”, 一生为之奋斗,为国为民,青史留 名。 事例2、彭德怀写万言书,为民请命, 丢掉官职,在所不惜。为名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