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图形与证明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图形与证明
位线,将△AMN以N为旋转中心旋
转180°,得到四边形BCEM,则
1)求证:BM = CE
2)当△ 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
BCEM为菱形?证明你的结论.
引导思考,解答.
板书2)的正规解题过程.
通过解答进一步明确条件开放题的解题的步骤、思路。
引导审题、思考,写出1)的证明
引导多种思路解决问题.
引导体会结论开放问题的解题思路。
1)试判断四边形PEMF的形状,
并证明你的结论.
2)当P在AB上运动到什么
位置时,四边形PEMF的形状
更特殊?证明你的结论.
引导学生反思,总结。
引导思考,书写证明过程.
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心得.
独立思考、证明.
检验本节课的学习。
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
独立完成证明.
3.如图,在△ABC中,D是BC边
1.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BC ,将梯形ABCD
沿对角线BD折叠,点A恰
好落在BC上的A'处。
1)求证:AB = A'D
2) 判断四边形ABA'D是
什么四边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五.作业:
1. 整理本节课的基本题目.
2.已知,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P为AB上一动点,E、F、M
为DP、CP、DC的中点,
引审题、思考.
引导运用所学的方法。
审题、思考、回答.
在交流中体会图形平移的性质。
思考、证明,能口述证明过程。培养口同表达能力。
在交流中体会图形折叠的性质。
思考、能口述证明。
在交流中体会图形旋转的性质。
三.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节课
1)在解决条件性开放题时应如何做?
2)在解决结论开放问题时应如何做?
四.达标检测:
的中点,F、E分别是AD及延长线上
的点,CF∥BE.
(1)求证:△BDE≌△CDF;
(2)请连结BF、CE,试判
断四边形BECF是何特殊
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3)当△ABC满足一个
什么条件时,四边形BECF
的形状更特殊.说明理由.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1)求证:四边形BECO是平行四边形.
2)当□ABCD满足一个什么条件时,
可得四边形BECO是矩形?试说明理由.
2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EF
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D点折到D′
点处,则
1)求证:
△AD'E≌ △ABF
2)四边形AFCE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证明
你的结论.
3.如图,已知MN是△ABC的一条中
平行四边形
菱形
矩形
正方形
等腰梯形
引导复习,观察学情.
引导学生体会特殊四边形之间的联系.
回忆知识,为准确解题做铺垫.
回忆特殊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并回答
4、图形变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练习与反思
牛刀小试:
1.如图,□ABCD中,对角线AC,BD相
交于点O,将△AOD平移至△BEC,则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知识梳理(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知识体系)
1、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__相等, ________ 相等
2、特殊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3、特殊四边形的性质:
性质
边
角
对角线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与实用性。
2、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主动学习并敢于大胆猜想与质疑.
教学重点
三角形与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教学难点
如何准确运用性质与判定来解决开放问题.
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设计:在图形变换的条件下,解决三角形与四边形的综合开放性题目,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力求引导学生明白,结论开放的题目,从题目的条件入手,猜想结论,证明结论;条件开放的题目,从结论入手,探求出题目缺少的条件,从而添加所需条件,证明题目时,所添加的条件要当作已知条件,证出所求证的结论。同时要引导学生充分的认识图形变化的性质,灵活的选择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图形与证明(一)
课型
复习课
授课人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熟练掌握三角形与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2、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选择证明方法完成题目的证明。
3、体会条件开放和结论开放性题目的解题思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猜想、逆推等,能给出清晰有条理的证明过程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