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摘要随着管理理论的不断建立和创新,学者们对管理科学的方法论及研究方法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中国随着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管理科学也有了明显的发展。

通过对管理科学方法论发展历程及趋势进行回顾,不仅能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能结合具体情况指导未来的发展趋势。

建立严密的管理科学方法论体系是管理科学研究方创新的根本任务。

因此,本文通过管理科学的发展过程,管理方法的特点,来具体说明管理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管理科学方法论研究方法目录1管理科学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 (2)1.1古典管理阶段 (2)1.2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2)1.3‘管理理论丛林’阶段[2] (3)1.4现代管理理论的新思潮 (4)2当代管理科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 (5)3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7)3.1跨学科融合不断发展 (7)3.2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不断融合 (7)3.3注重跨文化分析 (7)3.4与哲学的结盟将更加深化 (8)结语 (9)参考文献 (9)1管理科学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在这一著作中他认为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或工作专业化中或的经济利益。

这一著作的发表对管理研究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而开始于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则有力的推动了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者们需要探索出正式的管理理论以指导管理者运行组织。

自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以来,管理科学学派纷纷创建,管理理论不断创新。

管理科学的发展可以按时间顺序划分成如下几个阶段[1]:1.1古典管理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以泰勒、法约尔、韦伯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

对科学管理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有泰勒和吉尔布雷斯夫妇。

他们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实验法,通过应用科学方法和科学分析找到从事工作的‘最佳方式’。

科学管理就是通过科学技术和手段改进工作或生产效率,科学管理的思想在当今的管理中仍然适用。

一般行政管理理论主要的贡献者是亨利·法约尔和马克斯·韦伯。

法约尔根据他的亲身经验将管理实践描述为有别于其他经营职能的一种活动,他认为管理这种活动普遍存在与所有人类的努力中,进而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

他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实证研究,并使用了归纳等方法。

韦伯描述了一种理想的组织类型——官僚行政组织。

这种组织的特征主要是依据劳动分工原则,具有清楚定义的层次、详细的规划和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的关系。

虽然这种理想的组织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是韦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理论研究的基础,说明了在一个大型的群体中工作应该怎样进行,也反映了许多当代组织的特征。

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对现在的管理思想和实践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如法约尔的贡献是管理职能理论,韦伯的理论对实际公司运营中的组织设计有重要贡献。

在这一阶段管理研究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

1.2行为科学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则是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说及随后发展的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梅奥领导的霍桑实验对组织行为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管理实验,得出结论,社会规范或小组的标准是个人工作行为表现的关键的决定因素。

虽然霍桑实验的研究程序和对研究发现的分析及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的争议,但是它强化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的研究。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弗鲁姆的期望激励理论等都是行为科学的代表性理论。

自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组织管理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开始,管理研究主要使用实验、类比、归纳等方法。

1.3‘管理理论丛林’阶段[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生产活动呈现出大生产的特点。

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为了最大化盈利并尽量使之告诉增长及减少投资风险,企业开始通过投资、兼并、收购、多元化经营、跨地域经营等实现目标。

这些变化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许多学者和管理专家从不同的背景、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对现代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出现了孔茨所说的管理理论丛林[3]。

管理理论丛林体现了持经验主义方法论的经验学派、行为科学派、管理过程学派与持理性主义方法论的社会系统学派、管理决策学派、管理科学学派之间的分歧和渗透。

[4](1)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是在古典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的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研究对象是管理过程和职能。

通过对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进行分析,从理性加以概括,把应用于管理实践的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糅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管理学科。

主要是通过经验和归纳来创新管理科学。

(2)社会系统学派及决策理论学派以及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是以组织理论为研究重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组织。

决策理论学派是在社会系统学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

他对法约尔用经验论进行建构的管理原则进行了系统的批评。

西蒙的决策理论还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内容,既重视了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又重视了人的积极作用。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是社会系统学派的进一步发展。

(3)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理,分析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

系统管理和系统分析在管理中被应用,提高了管理人员对影响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各种相关因素的洞察力。

(4)经验主义学派及权变理论学派这一学派的中心是强调管理的艺术性。

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概括和理论化,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实际的建议。

权变理论是在经验主义学说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就是依据环境自变数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的因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5)管理科学学派这一学派的特点是利用有关的数学工具,为企业寻得一个有效的数量解,着重于定量研究。

定量方法对组织经营中的计划和控制领域中的管理决策有着直接的贡献。

(6)经理角色学派这一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

它以经理担任的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以求提高管理效率。

(7)人际关系学派和群体行为学派人际关系学派把社会科学中的许多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研究管理中人际间及个人的各种现象。

而群体行为学派注重研究的是组织中群体的行为,包括群体的文化、行为方式和行为特点等。

到了管理理论丛林时期,研究方法有了明显的分化。

以德鲁克为代表的经验学派使用访谈、案例研究等方法,并且利用归纳法、比较法来概括管理经验; 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比较复杂,有的使用调查、试验、案例研究等方法,有的则采用观察、分析、思辨等方法; 西蒙则主要通过推理演绎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形成了管理决策理论; 管理科学学派应用建模分析的方法,提倡定量研究; 权变理论学派则结合了案例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

1.4现代管理理论的新思潮20 世纪80 年代开始,陆续出现了竞争战略、学习型组织、虚拟组织、质量管理、企业文化、企业再造等理论[5]。

从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来看,紧跟管理现实变化的研究较多,但很多学说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管理研究方法没有大的变化,但在计算机辅助、统计分析、变量测量等技术层面的研究却较为丰富。

管理学对具有实用性的不同研究方法论兼收并蓄,借鉴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逐步产生了一些普适性的管理研究方法。

例如,由实证论指导的实验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由诠释论指导的实地研究法和访谈法,由经验论指导的案例研究法,由理性论指导的理论研究方法等,都是当前最常见的管理研究方法。

2当代管理科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管理方法论是指在管理领域中进行探索的一般途径,包括哲学反思、逻辑和范式。

管理方法论同样可以分为管理研究方法论和管理实践方法论[6]。

但二者划分是相对的, 当对管理实践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时, 也必然涉及到管理研究方法论,有关管理实践的方法论层次的研究本身就是管理研究方法论的一项主要内容。

管理研究方法哲学层次方法有,如唯物辩证法和其他科学哲学方法。

管理实践方法的哲学层次的方法主要是指管理者的价值观和行为哲学, 包括科学主义方法( 管理者具备科学理性的价值观, 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和原则办事, 采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 、人本主义方法( 以人的本质、价值和尊严为思考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出发点, 倡导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的理念) 和后现代主义方法(基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 强调管理无固定模式和多元主义方法论) 等。

范式的意义是, 它决定了我们的着眼点, 决定着那些问题是允许被提出的, 同时决定着如何回答所提出的具体问题以及解这种类问题的方法与手段。

管理学研究范式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式的基本相同, 同时存在各种不同的范式,虽然每种范式下的具体管理研究方法不同, 但同一范式对管理研究的基本看法相同, 遵循基本相同的研究规则和方法论原则。

管理研究者在这些不同的范式指导下选择使用各类具体的研究方法, 或者说各类管理研究方法就集合在不同的“范式”旗帜下发挥着作用。

这就形成了管理学中多种知识来源的现实。

基于上述范式的定义, 管理学中的学派或者“理论丛林”是和“研究范式相对应的, 不同的学派具有不同管理分析模式, 也就是相应的研究范式。

管理研究方法通用研究方式实际上与管理理论丛林的“学派”的划分相同( 如管理过程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等) ,同一“学派”或者“研究范式”大体会采用相同的研究规范和方法; 管理实践的通用实践研究方式包括管理任务法( 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人员应该扮演的十项角色:发言人、企业家、挂名首脑、领导者、传播者、资源分配者、联络者、监听者、危机控制者、谈判者等) 、人本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以及系统管理方法等, 这些方法在任何管理领域都有适用性。

管理研究方法的具体研究方法一般包括科学方法中的经验方法( 观察、调查和实验) 、理论方法( 假说演绎、公理化方法、模型方法、系统方法等) 、逻辑方法( 归纳演绎、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 、因袭方法、权威方法、常识方法和直觉思辨方法, 以及从社会和人文学科中移植来的其他方法, 如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移植借鉴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管理实践的具体研究方法十分繁杂, 如可以按照管理职能分为计划方法、组织方法、控制方法、领导方法; 按照专业领域可以划分为生产管理方法、营销管理方法、财务管理方法, 也可以按照时间或者按照具体工具等划分。

3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因为管理研究方法论的任务并不仅仅在于指出包括科学方法和思辨方法在内的各类研究方法都可以应用到管理研究中, 关键在于回答“在管理研究中如何选择和使用各类性质差异巨大、种类众多的方法”这个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