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2、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3、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
花圃周围共20米长。
需放多少盆菊花?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
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
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
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
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11.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千克,桶中还剩下80千克。
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12.甲、乙两书架共有图书200本,甲书架的图书数比乙书架的3倍少16本。
甲、乙两书架上各有图书多少本?13.小燕买一套衣服用去185元,问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14.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是94岁,且甲的2倍比丙多5岁,乙2倍比丙多19岁,问:甲、乙、丙三人各多大?15.小明、小华捉完鱼。
小明说:“如果你把你捉的鱼给我1条,我的鱼就是你的2倍。
如果我给你1条,咱们就一样多了。
“请算出两个各捉了多少条鱼。
16.小芳去文具店买了13本语文书,8本算术书,共用去10元。
已知6本语文本的价钱与4本算术本的价钱相等。
问:1本语文本、1本算术本各多少钱?17、.A、B、C、D四人在一场比赛中得了前4名。
已知D的名次不是最高,但它比B、C都高,而C的名次也不比B高。
问:他们各是第几名?18、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
问:一头象的重量等于几头小猪的重量?19、甲、乙、丙三人,一个人喜欢看足球,一个人喜欢看拳击,一个人喜欢看篮球。
已知甲不爱看篮球,丙既不喜欢看篮球又不喜欢看足球。
现有足球、拳击、篮球比赛的入场券各一张。
请根据他们的爱好,把票分给他们。
20、有一堆铁块和铜块,每块铁块重量完全一样,每块铜块的重量也完全一样。
3块铁快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
4块铁块和10块铜块共重380克。
问:每一块铁块、每一块铜块各重多少?21、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人做了一件好事。
他们各自都说了一句话,而其中只有一句是真的。
甲说:“是乙做的。
” 乙说:“不是我做的。
” 丙说:“也不是我做的。
” 问:到底是谁做的好事?22、一张长8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纸板,在四个角落上各截去一个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所剩下的部分的周长是多少?23、人民路小学操场长90米,宽45米,改造后,长增加10米,宽增加5米。
现在操场面积比原来增加多少平方米?24、有一块长方形的木板,长22分米,宽8分米,如果长和宽分别减少10分米,3分米,面积比原来减少多少平方分米?25、一块长方形地,长是80米,宽是45米,如果把宽增加5米,要使面积不变,长应减少多少米?26、一个长方形,如果宽不变,长增加6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54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宽减少3米,那么它的面积减少36平方米,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7、一个长方形,如果宽不变,长减少3米,那么它的面积减少24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宽增加4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60平方米,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8、一个长方形,如果宽不变,长增加5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30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宽增加3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48平方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原来是多少平方米?29、一个长方形,如果它的长减少3米,或它的宽减少2米,那么它的面积都减少36平方米,求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
30、下图是某个养禽专业户用一段长13米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求养鸡场的占地面积有多大?31、用56米长的木栏围成一个长或宽是20米的长方形,其中一边利用围墙,怎样才能使围成的面积最大?.32、妈妈买了4把香蕉,一共13千克,除了第一把香蕉多1千克外,其余3把一样重,求第一把香蕉多少千克?33、.妈妈买了5只鸡和1只鸭,共付45元,已知一只鸭比一只鸡贵3元钱,一只鸭多少钱?34、哥哥买了4支铅笔和3块橡皮共用了5元9角,妹妹买了同样的两只铅笔和3块橡皮共用了4元3角,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各多少钱?35、数学俱乐部新添了2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了110元,桌子价钱是椅子价钱的3倍,一张桌子多少元?36、小明把动物卡片摆成一排,熊猫的卡片从前数第9张,从后数第7张,这排动物卡片共有多少张?37、.幼儿园小朋友排成一排做游戏,小可左边有6个人,右边有9个人,这一排共有多少人?38、民兵进行训练,每横排人数一样多,每竖行人数也一样多,李军站的位置从前面数是第4人,从后面数是第6人,从左面数是第3人,从右面数是第2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训练?39、有一个正方形花坛,在它的四周放花盆,要求每边上都放9盆花,并且每个顶点都有1盆花,这个花坛四周共摆放多少盆花?40、三二班同学排队,每横排人数一样多,每竖行人数也一样多,王红和郝文在同一竖行上,王红从前面数是第6人,郝文排在最后,和王红间隔3个人,王红和黄克在同一横排上,王红从左数是第2个人,黄克从右数是第1人,他们间隔5人。
三二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41、有两块木板,一块长72厘米,另一块长56厘米,如果把两块木板重叠后钉成一块木板,重叠部分是20厘米。
求钉成后的木板长多少厘米?42、三年级同学参加科技和美术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参加科技组的有36人,参加美术组的有2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课外兴趣小组?43、三年级同学有56人参加科技和美术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其中参加科技组的有36人,参加美术组的有2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44、二年级有40名同学参加跳绳和拍球两项比赛,有12人没有获奖,其中拍球获奖的有18人,拍球和跳绳两项比赛都获奖的有10人,跳绳比赛获奖的有多少人?45、有101个同学带着水壶和水果去春游,其中带水壶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1人,只带水壶和只带水果的各有多少人?46、一根木料截成3段要6分钟,如果每截一次的时间相等,那么截9段要几分钟?47、某人要到一座高层楼的第8层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如从1层走到4层需要30秒,请问以同样的速度走到8层,还需要多少秒?48、从1楼走到5楼共要走48级台阶,如果每上一层楼的台阶数都相同那么从1楼到7楼共要走多少级台阶?49、一座楼房每上1层要走13级台阶,到小英家要走39级台阶,小英家住在几楼?50、有一幢楼房高19层,相邻两层之间都有19级台阶,某人从2层走到12层,一共要登多少级台阶?51、.A、B二人比赛爬楼梯,A跑到4层时,B恰好跑到3层,照这样计算,A跑到16层楼时,B跑到几层楼?52、三年级学生组成一个正方形方队,共8行,每行8人,后来由于服装不够,只好去掉一行一列,问去掉了多少学生?53、.幼儿园小朋友在老师指导下,把棋子排成2个正方形方阵,如果在这个方阵中去掉横竖各一排,则这个方阵少了9枚棋子,那么这个方阵共有多少枚棋子?54、活动中,老师把学生组成一个正方形方队,其中有两行、两列都是男生,男生共有36人,其余是女生,问参加这个方队的学生共有多少人?55、、在一块正方形草地四周种树,四个角上都种上一棵,每边种10棵,这块草地四周共种树多少棵?56、、晶晶用围棋子摆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最外一层每边有围棋子11枚。
晶晶摆这个方阵共用围棋子多少枚?57、小芳有13枚硬币,有5分和2分两种,它们合在一起共有5角3分,5分和2分的硬币各有多少枚?58、.小霞给小丽4个苹果后还比小丽多5个苹果.小霞原来比小丽多多少个苹果? 59、某小学举行一次数学竞赛,共15道题,每做对一道题得8分,每做错一道题倒扣4分,小明共得72分.他做对了多少道题?(第二届北京市小学生迎新春数学竞赛试题)60、王师傅搬40块玻璃,搬一块得4元,如果打碎一块要赔6元,最后王师傅拿到了140元,问王师傅打碎了几块?61、小红到商店买铅笔和钢笔,全部的钱可以买6支铅笔和3支钢笔,或者10支铅笔和2支钢笔,如果全部买铅笔,可以买多少支?62、小马虎在做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6看成了9,把减数个位上的8看成了5,结果差是538,正确答案应该是多少?63、.小马虎在做加法题时,把百位上的5看成了3,把十位上的1成了7,结果和是650,正确答案应该是多少?1、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
2、3×(12-1)=33棵。
3、200÷10=20段,20-1=19次。
4、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
5、20÷1×1=20盆6、30×(250-1)=7470米。
7、[(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
8、1×2×2=4千米9、(25+10)×2=70个,(70+10)×2=160个。
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10、16÷2÷2=4(厘米),16-1-1=14(天)11、180+80=260(千克),260×2-30=490(千克),490×2=980(千克)。
12、答案:乙:(200+16)÷(3+1)=54(本);甲:54×3-16=146(本)。
13、裤子:(185-5)÷(2+1)=60(元);上衣:60×2+5=125(元)。
14、如果每个人的年龄都扩大到2倍,那么三人年龄的和是94×2=188。
如果甲再减少5岁,乙再减少19岁,那么三人的年龄的和是188-5-19=164(岁),这时甲的年龄是丙的一半,即丙的年龄是甲的两倍。
同样,这时丙的年龄也是乙两倍。
所以这时甲、乙的年龄都是164÷(1+1+2)=41(岁),即原来丙的年龄是41岁。
甲原来的年龄是(41+5)÷2=23(岁),乙原来的年龄是(41+19)÷2=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