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调查报告分析.doc

小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调查报告分析.doc

不同阶段小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标签:小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调查报告分析教育分类:课题研究
一、调查背景
为了全面开展“不同阶段的小学生文明礼仪现状的实践与探究”课题研究,深入了解在校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坚实基础。

我们课题组于2011年5月9日至月日,对1—6年级33%的学生进行了“小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调查问卷”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二、调查时间:2011年5月9日至月日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在校1-6年级33%以上的学生;问卷调查
四、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我校现有在校学生728人。

占总数33%。

问卷调查我们共分三次,对我校学生文明礼仪调查问卷共发放720份,收回720份,有效率为100%。

五、调查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学生在校文明礼仪现状;小学生孝敬父母家庭礼仪方面的现状;小学生品德社会礼仪方面的现状。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学生在校文明礼仪方面的调查情况:
从以上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学校文明礼仪方面,在学校看到老师,你会经常问好吗?我校有42%的学生会主动问好;在同学之间相处时,大部分学生还没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只有17%的学生能做到使用礼貌用语;在学校诸如升旗此类大型活动时,有58%的学生能做到严肃、庄重、衣着整洁;当遇到别人递东西时,大部分学生能做到起立双手接,只有少数学生事起立单手接。

学生礼仪表现突出,得益于学校的日常教育。

但我们也看到了学生礼仪的缺失,比如,还有一部分学生见到老师不能主动问好,同学之间相处不能使用礼貌用语。

甚至言语不合还会发生冲突。

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学校要通过一系列活动,加强对学生在校的礼仪教育。

使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修养和良好生活习惯。

除此之外,学校应注重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为学生做好心理讲座和心理咨询,同时为学困生以及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提供一整套较有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个性化心理服务。

表2、关于学生家庭文明礼仪方面的调查情况
从以上调查数据看,我校有53%的学生关心家人的情况。

还有极少部分同学从来没有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有80%的学生在家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少部分偶尔帮家里做家务,还有极个别的同学从不帮家里做家务。

有59.16%的学生能在和父母说话时使用礼貌用语,不乱发脾气。

还有部分学生是偶尔向父母发脾气。

有80.8%的学生能在父母生病时懂得照顾关心他们。

少部分学生在父母生病时不懂得照顾父母。

这些调查数据表明,我校在校学生基本能掌握了一些家庭礼仪,这和学校经常召开家长会,积极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有紧密的联系。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做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主要与一些家长的过度溺爱有关。

表3、关于学生社会礼仪方面的调查情况:
保护环境,遵守社会公德,是《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绿色环保教育,,大力弘扬“面对垃圾弯弯腰,我为环保作贡献”和“诚实做事,诚信做人”的美德。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我校75%的学生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95%以上的学生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89%的学生有良好的购物习惯;这是令人欣慰的。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加强社会礼仪方面的思想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明礼、导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爱护环境的思想,形成保护环境的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的美德。

同时,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加强珍惜资源、勤俭节约和诚实守信等诸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和同情心,越来越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但是从数据调查可以看出,我校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仍旧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主要的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还处于懵懂阶段,缺少对事物的认知,对自身文明礼仪的认知程度不够
小学生的思想还未成熟对某些行为不能作出很好的正误判断,这也就是学生自身对文明礼仪的认知程度。

有的同学能认识到什么是失礼行为,不可以做;有的同学拿不准正确的礼仪是什么?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对哪些是正确的礼仪还区分不清,所以在行为方面就会存在失礼;当然,也有极少部分同学是直接对自己的行为是不注意而经常失礼的。

虽说只有少部分同学对正确礼仪的认识不清晰,极少部分的同学对自己的行为不约束,但这都是不能被忽视的。

因为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又具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这极少部分不约束自己的同学很容易就对其他的同学带来负面的影响。

假如其他同学都被不好的方面影响了,那么很可能会引起恶性循环,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对此,学校文明礼仪的教育的重心应适当偏向少数对文明礼仪认识不清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的这部份同学。

二、学生受社会不良大气候的影响,学生自身的文明礼仪行为出现了反复现象。

小学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

只要受到家庭、社会和环境等大气候的影响,他门的思想就会有波动,小学生的礼仪行为就会出现时好时坏的反复。

甚至有的学生往往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不对还是去做。

因此,对于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的不仅是耐心,而且是毅力,做到持之以恒。

三、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存在发展性。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高年级学生礼貌用语的使用开始出现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碍。

不如低年级孩子那么大方自如。

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对非常熟悉的人总说这些礼貌用语没什么意思觉得多余,而不熟的人又没有感情基础运用起来又不大自然。

但这不表明高年级的学生礼仪行为倒退了,只是在提示我们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依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

方法和对策
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是构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优良的学习气氛的重要条件,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以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方面寻找方法和对策,具体如下:
(1)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及时的了解,注意时效性。

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注意观察,发现小学生存在哪些不文明现象,并做好记录、登记,然后探索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及矫正方法,对具体不文明行为进行引导纠正。

(注意不文明行为尽量不责任追究至具体某同学,否则不利于长期实行,而此做法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全面、及时引导好学生。


(2)通过学校日常管理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意识。

文明礼仪体现在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要根据《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明礼仪氛围。

开展形式多样的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采取讲故事、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形式,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契机,利用挂图、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通过教师模范行为引领文明礼仪。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文明礼仪,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七、参考文献:
《小学生文明礼仪现象不容乐观》/
贵州省大方县响水中心小学 2011年9月
附问卷调查:
小学生孝敬父母现状调查问卷
班级:姓名:
1.你知道你父母的生日吗? ()。

A.知道
B.不知道
C.没有留意
2.你有没有通过送礼物或者其他方式向父母表达过你爱他们
()。

A.有
B.没有
C.没有必要
3当你父母生病的时候,你懂得照顾他们吗?()。

A懂得 B.不懂得 C.不予理会
4.你与父母吃饭时,能把你最喜欢的菜和父母一起分享吗?
()。

A.能
B.不能
C.偶尔
5.你在家里帮父母做家务吗?()。

A.帮
B.不帮
C.偶尔
6.你经常不顾父母的感受,乱发脾气吗?()。

A.有
B.没有
C.偶尔
7.你能自己整理床铺吗?()。

A.能
B.不能
C.偶尔
8.你离家或回家时,有和父母打招呼的习惯吗?()。

A.有
B.没有
C.偶尔
文明礼仪行为调查问卷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1.接受别人物品时,你是( )。

A.起立双手接
B.起立单手接
2.见到老师时( )。

A.主动问候
B.被动问候
C.不问候
3.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 )
A.经常做到
B.偶尔做到
C.从没做到
4.有客人来访( )。

A.接待热情周到,使用礼貌用语
B.不理睬
5.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 )
A.经常做到
B.偶尔做到
C.从来没有这样做
6.使用文明用语。

( )
A.常使用文明用语
B.偶尔使用
C.从来没有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