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章 专题文化
❖ 第一节 哲学文化 ❖ 第二节 伦理文化 ❖ 第三节 史学文化 ❖ 第四节 语言与典籍文化 ❖ 第五节 宗教文化 ❖ 第六节 科技文化 ❖ 第七节 教育文化 ❖ 第八节 法律文化 ❖ 第九节 官制文化 ❖ 第十节 军事文化
第一次课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总论 历代文化 远古文化 夏商西周文化
分封制
天子 ↓↘诸侯
↓↘卿 ↓↘大夫 ↓↘士 ↓
宗庙祭祀制
嫡长所在即是宗庙所在,周王在自己 的都城设立姬姓主干的宗庙,即王庙,诸 侯只能在自己领地里设立低一层次的宗庙, 依次而降,平民没有资格设庙。
五、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第二章 历代文化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 第七节 ❖ 第八节 ❖ 第九节
纵横家
❖ 战国时期运用纵横两种外交政策之政客,以 鬼谷子、苏秦、张仪为代表,其言论集编于 《战国策》。
❖ 苏秦合纵,联合六国抗秦;张仪连横,说服 六国中的国家服从秦,攻其它国家。
杂家
❖ 战国末期——西汉初年的一个学派,“兼儒 墨,合名法”。
❖ 代表作《吕氏春秋》吕不韦与其门下客所撰; 《淮南子》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
2、农业文化:从产生的生产方式的不同, 文化可分为农业文化、工商业文化和游 牧文化。
3、家国同构的封建宗法文化:宗法制孕 育于商代,定型于西周,包括嫡长子继 承制、分封制、宗庙祭祀制。
宗法制度
❖ 宗法制度,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 宗庙祭祀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规定,最高统治者是天子,天子 之位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则封诸侯,其 位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封卿、大夫…… 士以后,别子成为平民,丧失贵族身份。
“天命之谓性”是对中的注解。
❖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 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
程子解释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三教九流
1、三教:儒释道。 2、九流: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五 时 五 五五五五 五 五五 六 五 形 情五变 音 间 味 色化气方 季 行脏 腑 官 体 志声动 角 平旦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握 征 日中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笑 忧 宫 日西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哕 商 日入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 哭 咳 羽 夜半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呻 栗
远古文化 夏商西周文化 春秋战国文化 秦汉文化 魏晋南北朝文化 隋唐文化 五代两宋文化 辽西夏金元文化 明清文化
第一节 远古文化
远古时期是指发明和使用文字 以前的时期。主要包括:170万年 以前的云南元谋猿人—蓝田人—马
农家
❖ 许行主张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贤者与民 并耕而食,主张无为而治;齐物价,物价以 数量相准,不问精粗;国中无伪,童叟无欺。
❖ 陈仲主张自食其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1、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以 中原文化为核心。
2、以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教人仁义礼智信, 孝悌忠恕。
性者统属于木; ❖ 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 ❖ 具有长养,发育特性者统属于土; ❖ 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 ❖ 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现象联 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 用以说明人体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附表一张。
什么是中?
《尧曰第二十》中记载尧禅位给舜时: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
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尚书》中舜让位給禹时: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 执厥中”。
孔子之孙子思在《中庸》中写道:“天 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 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 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 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 之为教化。
第一次课复习题
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2、简述三教九流 3、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4、简述宗法制度 5、简述周礼
一、中国传统文化含义
(1)中国的含义(见后页) (2)传统的含义 (3)文化的含义
文化包括物质、制度、行为、观念四个层面。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从远古至清晚期(1840年 以前)的中国古典文化体系。
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 以终身去践履,孔子说: “那就是恕!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3、重和谐、整体、直觉、实用
❖ 和包括天地之和与人际之和。 ❖ 和谐导致整体看问题,例如中医。 ❖ 重视直觉,不重视理论推演。 ❖ 数学、医学、农学、兵学实用科学相当发达。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
1、大陆连绵型文化:文化从地理区域的 角度划分,包括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
名家
以公孙龙和惠施为主要代表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
阴阳五行学说
战国时期以邹衍为代表。
❖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由阴阳二气构成, 阳气在天,阴气在地,由天地阴阳配合生 出五行,再生出万物。
❖ 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的特性和具有这 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阳代表积极、进取、 刚强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历代文化 第三章 专题文化
第一章 总论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三教九流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 五、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第二章 历代文化
❖ 第一节 远古文化 ❖ 第二节 夏商西周文化 ❖ 第三节 春秋战国文化 ❖ 第四节 秦汉文化 ❖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文化 ❖ 第六节 隋唐文化 ❖ 第七节 五代两宋文化 ❖ 第八节 辽西夏金元文化 ❖ 第九节 明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