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章文言文阅读第二节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章文言文阅读第二节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3分)
B.原三日即下 D.可无归乎/
男有分,女有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 A约定(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 归宿)。 2.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用了四条或 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用了1—3条“/”,每对1处给 1分。) 3. (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 信用(恪守诚信)(2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 得卫(1分)。 (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 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 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 (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
四、(2013年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 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 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 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 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 “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 ①鹬(yù):一种水鸟。②箝(qián):夹住。③喙(huì):嘴。
(节选自《清朝艺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
有江东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贡在诸侯那里买了个鲁国人,并给了那人一些钱。 B.子贡在诸侯那里买了个鲁国人,却拒收给他的赏金。
C.子贡在诸侯那里赎回鲁国人,并给了那人一些钱。
D.子贡在诸侯那里赎回鲁国人,却拒收给他的赏金。 [分析] 文言句子主要考查句子断句或句子翻译。
[考点3]内容理解。
[典例1] (2016年广东)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
CONTENT S PAGE
目录 页
第一部分
考点剖析
[考点1]课外文言词语。
[典例1] (2016年广东)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 江东 [典例2] (2017年考纲)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赐失之矣( ) (2)移风易俗(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分)
B.解狐非子之仇邪/子
C.国无尉/去国怀乡
闻达于诸侯
D.孔子闻之曰/不求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 免两败俱伤。
4 . (1) 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
(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1分) 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
理。(1分)
五、(2012年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 上。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 于低枝,其 ②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 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③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 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 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 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赵且伐燕( ) (2)以敝大众(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信于异类也( ) (2)去人太远(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
四、1.(1)将要 (2)使……劳苦(贫困)
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 (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 了。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
[分析] 课外文言词语考查,两种题型要注意。一是与课内文言词语
[考点2]文言句子。
[典例1] (2016年广东)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典例2] (2017年考纲)对画线句“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翻译
五、1.(1)使……信任 (2)距离
2.这种鸟羽毛非常珍贵罕见,而且能够驯养,一点都不 畏惧人。
3.①“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
雀。”(1分)②“信于异类也”。(1分)(用自己的话从人和鸟 两方面作答亦可)
4.如果鸟类宁愿接近凶恶的动物而远离人类,说明人对
鸟类的伤害比凶恶的动物更厉害,警示人类要保护鸟类,与 自然和谐相处。(分析2分,警示1分)
原因。(3分) [典例2] (2017年考纲)孔子对两个学生的做法分别持什么态度?他的 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分析] 主要围绕内容、人物分析、作者情感、思想主旨等方面进行 设置问题。有时是一题两问。
CONTENT S PAGE
目录 页
第二部分
真题实 战
一、(2016年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 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 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 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三、(2014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 对曰:“解孤可。”平公曰:“解孤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 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 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 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 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 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
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 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 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1.C (已:停止)
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3 .参考答案:勤奋、严谨、专注、不耻下问、持之以恒。
二、(2015 广东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
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 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 B
2.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3. 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外举不避仇,内举
不避子”;(2分)
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 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