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教和学分离了。
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
第三,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生卖不尽的。
《教学合一》《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21 页)教学做合一这个理论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
无论那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
要想教的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
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
”以收手脑相长之效。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 557页)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教学合一》《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126页)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
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在这个定义下,先生与学生失去了通常的严格的区别,在做上相教相学倒成了人生普遍的现象。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650页)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
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650页)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通的误解是以为:用嘴讲便是教,用耳听便是学,用手干便是做。
这样不但是误解了做,也误解了学与教了。
我们主张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方面:对事说是做;对自己之进步说是学,对别人的影响说是教。
(《答朱端琰之问》《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19页)我们可以说:不做无学;不做无教;不能引导人做之教育,是假教育;不能引导人做之学校,是假学校;不能引导人做之书本,是假书本。
在假教育、假学校、假书本里自骗骗人的人,是假人——先生是假先生,学生是假学生。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652页)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我们要晓得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晓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晓得了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然后才晓得如何去训练那教他的先生。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91页)“做”是在劳力上劳心。
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一)行动:(二)思想;(三)新价值之产生。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652页)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651页)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谈生活教育》《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428页)依照生活教育的五大目标说来:康健的生活即是康健的教育;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即是科学的教育;艺术的生活即是艺术的教育;改造社会的生活即是改造社会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它要运用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来改造无目的无计划的生活。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559页)生活教育的目标,分析开来,在乡村小学里,应当包含五种:一、康健的体魄;二、农人的身手;三、科学的头脑;四、艺术的兴趣;五、改造社会的精神。
我主张以国术(即武术)培养康健的体魄,以园艺来培养农人的身手,以生物学来培养科学的头脑,以戏剧来培养艺术的兴趣,以团体自治来培养改造社会的精神。
(《这一年》《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444页)“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个鸟放在林子里面。
“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个鸟关在笼子里的。
“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教育即生活”,是拿教育做生活,好教育固然是好生活,八股的教育也就造成八股的生活。
(《生活即教育——答操震球问》《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504~505页)生活教育者承认“生活即教育”。
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
(《教育的新生》《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593~594页)生活教育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制造生活工具,运用生活工具。
空谈生活教育是没有用的。
真正的生活教育必以生活工具为出发点。
没有工具则精神不能发挥,生活无由表现。
观察一个国家或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合乎实际生活,只须看他有无生活工具;倘使有了,再进一步看他是否充分运用所有的生活工具。
《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116页)生活教育的要求是: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
每个活动都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有工具,有指导,有考核。
智识与品行分不开,思想与行为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做事与读书分不开,即教育与训育分不开。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560页)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650页)生活教育的生命力特别强,它今天不是完成的东西,明天也不是完成的东西,它会永远随着历史和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仿我者死,创我者生!(《仿我者死创我者生》《陶行知全集》第11卷第717页)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
坏的社会,我们也要认识,也要有所准备,才能生出抵抗力,否则一入社会,便现出手慌足乱的情状来。
(《社会即学校》《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560页)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
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
(《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247页 )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
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的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
(《教育的新生》《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594页 )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使他们可以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94页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
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
人人在劳力上劳心,便可无废人,便可无阶级。
( 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129页)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
(《答朱端琰之问》《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19页)我以为世界上最有贡献的人只有一种,就是头脑能指挥手指行动的人。
(《手脑相长》《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519页)劳力而不劳心,则一切动作都是囿于故常,不能开创新的途径。
劳心而不劳力,则一切思想难免玄之又玄,不能印证于经验。
劳力与劳心分家,则一切进步发明都是不可能了。
所以单单劳力,单单劳心,都不能算是真正之做。
真正之做须是在劳力上劳心。
在劳力上劳心是真的一元论。
(《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128~129页)“做”是在“劳力上劳心”的“做”,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火的故事》《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531页)手脑联盟,则污秽的垃圾可以用来点灯烧饭,窒人的氮气可以用做养人的肥田粉,煤黑油里可以取出几千种的颜料,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几百粒谷,无饭大家饿的穷国可以变成有饭大家吃的富社会。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662页)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我以为不对,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行是知之始》《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3页)今日之学校是行以求知的地方,有行动的勇气,才有真知之收获,才有创造之可能。
(《古庙敲钟录》《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44页)※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是立国的根本。
※教员的天职是变化的,自化化人。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做个真正的人,第一就要有思想。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
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教的人尽义务,就能和学的人发生一种很宝贵的友谊。
※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子弟。
”※亲民亲物亲赤子,问古问今问未来。
※为了苦孩,甘为骆驼。
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自己在民主伤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不在做上用工夫,教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可以贡献社会。
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地不尽。
一校园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只有校长、教师、学生、工友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造成一个民主的学校。
※……教师们应该花一些时间到农民中间去体验生活,向他们学习,和他们同甘共苦。
※要和学生家庭联络。
把学校与家庭构成一体,彼此可以来往,教师不再孤立,学校也不再和社会隔膜,而能真正地通出教育的电流,碰出教育的火花,发出教育的力量。
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
金钱主义,最足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
※全校教职员要偕同旧生以身作则,拿全副精神来同化新生。
……教职员一定要和学生共甘苦,共生活,共造校风,共守校规,断不能有一个例外。
为人师表篇: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