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系统5

运动系统5


(二)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
• 根据肌肉跨过关节的数量可分为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 (一)单关节肌 • 只跨过一个关节,一般比较短而粗,作用力集中在一 个关节,收缩力大,如三角肌、胸大肌、臀大肌等。 (二)多关节肌 • 多关节肌的肌腹或肌腱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节, 一般较单关节肌长。如果多关节肌只对一个关节起作 用,则比较有利,发力大,关节运动幅度也大,这是 它比单关节肌优越的地 方。但是,多关节肌也有其 缺点,主要是“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1.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
作为原动肌当多关节肌收缩发力时,对其中一个关节发挥作用 后,对其余关节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现象称多关节肌主 动不足。如在屈腕的情况下,再屈指就会很困难。
2.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
作为对抗肌当多关节肌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拉长后 ,在其余关 节就不能被充分拉长,这种现象称多关节肌“被动不足”。如 当膝关节伸直时,大腿在髋关节处屈的程度就会大幅度减小, 这是骨后肌群被动不足的缘故。 • 了解了多关节肌的特点后,在设计体育动作时和运动实践中, 应尽量避免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使多关 节肌力量或伸展性集中在一个关节上,以取得较大的运动效果。 同时还可以在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情况下训 练肌肉,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
(四)确定原动肌的方法
一)方法介绍
找原动肌最精确的方法是肌电图或动态应变仪法即用电子仪器--肌电仪或示波器把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生物电流及其变化描记 下来,不但可以确定完成某动作的原动肌群,还可明确它们收 缩持续的时间和收缩强度。另一种方法是观察肌病患者的动作, 患肌做不出的动作,可以反证正常肌肉的功能。第三种方法是 利用正常解剖学中有关肌肉功能的知识。 不过在运动实践中往往有这种情况,即同样是髋关节屈曲,不 一定都是髋关节屈肌在收缩用力,例如跑步时髋关节屈,是屈 髋肌在收缩用力;在落地缓冲时髋关节屈,却是伸髋肌在收缩 用力。同是髋关节屈曲,原动肌却是截然相反的两群,是由于 环节受力情况不同,所以要正确分析动作,需要掌握环节受力 情况。
• 3分析讨论:
1)此练习可发展前锯肌、胸大肌、肱三头肌力量,训练夹肌、腹直 肌、髂腰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的控制能力。 2)采用不同姿势加高手或足的支撑高度,调整手和足承担体重的比 例就可减小或增大俯卧撑难 度,以适应不同对象的需要。
【基本概念】
1原动肌: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动力作用的肌群。 2对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 3固定肌:固定原动肌定点附着骨的肌群。 4动力性工作:肌肉收缩能引起运动环节的位置发生变化,而肌肉的长 度亦有所变化的这种肌肉工作。 5静力性工作:可使身体各环节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上的这种肌肉工作。
第二篇 人体运动的保证体系
第二篇 人体运动的执行体系
第三章
第四节
运动系统概述
人体运动的解剖学分析与应用
一 、肌肉的工作分析 (一) 肌肉工作及协作关系 (二) 肌肉工作的分类 (三)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 (四)确定原动肌的方法 二、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一) 运动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内容、目的和任务 (二) 动作分析步骤 (三) 整体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举例 四) 动作分析作业
【基本要求】
• 1.基本掌握肌肉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和肌肉 工作性质分类。 • 2.了解影响肌力发挥的解剖学因素和多关节 肌的工作特点。 • 3.了解环节受力分析法。 • 4.掌握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 5.基本会对体育动作进行分析。
【基本内容】
一、肌肉的工作分析
(一)肌肉工作及协作关系
二)环节受力分析法 环节运动是在力作用下产生的。作用于环节的力可分为
内力和外力两大类。内力主要是肌力;外力包括重力、 摩擦力、器械弹力、介质阻力和来自他人(对手)的肌 力等。内力总是与外力一起作用才能引起环节的运动。 所以,只有分析环节受力情况才能找出原动肌。
环节受力分析法分两步: 第一步指出完成动作时的关节活动状态,必要时可采用
(二)动作分析步骤 1. 确定动作名称。
2. 描述动作要领。 3. 划分动作阶段和确定动作的开始阶段。 4. 分析各阶段各环节的运动状况。 5.小结与建议
(三)整体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举例------俯卧撑
• 1动作阶段的划分:两上肢伸直,手和足支撑于地面,身体伸 • 2各阶段关节的运动,原动肌肌肉工作分析
• 每一个动作,都是在许多肌肉的参与下完成的。这些肌肉
在运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有的成为原动肌,有的成为 固定肌、中和肌或对抗肌。 一)原动肌 • 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动力作用的肌肉称为原动肌。它们的 收缩是完成动作的原动力,根据原动肌所起作用的主次, 又可分为主动肌和副动肌。如伸肘关节 的主动肌是肱三头 肌,副动肌则为肘肌。
【重点难点】
【思考练习】
1肌肉在动作中的协调关系分为哪几类肌群?概念如何并举例说明 。 2按肌肉工作性质分为哪几类工作?概念如何并举例说明。 3单关节肌与多关节肌的概念如何?各有何特点?并举例说明。 4动作分析一般分为哪几个步骤?试详述之? 5试详述环节受力分析法。 6试分析原地侧向推铅球推球出手阶段,持球上肢和躯干的动作(以 右手持球为例)。 7试分析排球正面屈体扣球击球阶段,击球上肢和躯干的动作(以右 手击球为例)。 8试分析引体向上时引体阶段上肢的动作,并比较正握和反握的效果, 并说明原因。 9试分析立定跳远蹬地时下肢的动作。
1)上升阶段:肩带前伸,前锯肌、胸小肌在近固定条件下完成动力 性向心工作,肩关节屈 ,肘关节伸,桡腕关节屈,则由胸大肌、肱 三头肌、前臂屈指、屈腕肌在远固定条件下完成 动力性向心工作。 2)下落阶段:肩带后缩、肩关节伸、肘关节屈、桡腕关节伸,上述 各肌在远固定条件下完成动力性离心工作。在各阶段中,颈、腰、 背、髋、膝保持伸直,踝关节背屈,是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 、 腹内斜肌、髂腰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完成静力性工作。 直俯卧成一直线,臀和腰不得蹋陷或弓身,可 分上升阶段和下落阶 段。
2.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
(1) 环节运动速度快
环节运动方向
外力
[ 快 -同 ] 伸
快速运动
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同侧
2.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
(2)环节运动速度慢
环节运动方向
外力 [ 慢 -反 ] 伸
慢速运动
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反侧
二、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一)运动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内容、目的和任务 一) 分析的内容
二)动力性工作 肌肉收缩能引起运动环节的位置和肌肉长度发生变化。 动力性工作又可分为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两种。 1. 克制工作:又称向心工作,肌肉的拉力矩大于阻力矩, 肌肉缩短,动点向定点靠拢,例如负重弯举的上举阶 段。 2. 退让工作:又称离心工作,肌肉的拉力矩小于阻力矩, 肌肉紧张,但渐渐被拉长,动点与定点逐渐分离,例 如负重弯举下降阶段。
录象机、电影机甚至光电摄影法记录下来。 第二步是分析环节受力情况即肌力和外力(重力)的关 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1.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
环节本身的重量或其他物体作用在环节上的力都 是外力。它
与肌力相抗衡时即作用方向相反。此时,环节运动方向若与外 力作用方向相反,而与肌力方向一致,就说明肌力大于外力。 这时完成动作的原动肌是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同侧的肌群。即 环节做屈的运动,屈肌是原动肌;环节做外展运动,外展肌是 原动肌 [反-同]
任何一个动作是由很多肌参加完成, 根据不同作用分为: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固定肌
拮抗肌 原动肌
拮抗肌
原动肌
三)固定肌 • 当肌肉收缩时,其拉力可使该肌所附着的两块骨 发生相向运动。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对动点骨 (运动骨)的作用,就需要有其他肌肉来固定原 动肌的定点骨(支撑骨)。这些 对支撑骨起固定 作用的肌肉称固定肌。 • 例如,在做负重弯举(屈肘)时,就需要固定上 臂,那些 固定上臂的肌肉就是固定肌。
二)对抗肌
• 与原动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相反的肌肉称为对抗肌。例如,作屈
肘关节(弯举)运动时,肱二头肌是原动肌,而起 伸肘作用的肱三头肌则为对抗肌。 • 原动肌和对抗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动作 的改变而变化的。 • 例如,在做伸肘运动(俯卧撑)时,肱三头肌又成 为原动肌,而肱二头肌则成为对抗肌。如果原动肌 和对抗肌同时收缩,则可使关节固定。
• 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涉及的内容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 系统、神经系统等在完成动作中的特点与规律。但主要是分析人体 各部分运动环节之间的机械运动规律,即骨、关节、骨骼肌的运动 规律。
二)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 通过对运动动作的分析,能了解和掌握正确动作姿势的关节、肌肉 运动机械规律,确立动作的规范,并运用其理论去指导教学和训练, 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教 学和训练水平,为鉴别合理的技术动作提供 形态学依据,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技术动作的辅助练习手段。
四)中和肌 • 如果原动肌对动点骨具有多种功能,为了有效的发 挥其中的某种功能,就需要有另外的肌肉来抵消那 些不必要的功能。这些用来抑制原动肌多余功能的 肌肉就是中和肌。 • 例如:髂腰肌有使大腿屈和旋外的作用,其屈的作 用可使大腿向前迈。而外旋的作用,则可产生“外 八字” 脚的步态。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就需要大腿 的内旋肌(如臀中肌前部) 来抑制髂腰肌的旋外作 用,此时的臀中肌前部就起着中和肌的作用。
2.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又有两种情况:
(1) 环节运动速度快,原动肌是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同侧的肌 群; [快-同] (2) 环节运动速度慢,原动肌是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反侧的肌 群。 [慢-反]
1.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
肌力大于外力 外力 [反- 同]
环节运动方向

完成动作的原动肌是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同侧
6. 克制工作:动力性工作的一种,又称向心收缩。此工作的特点 是肌肉的拉力矩大于阻力矩,肌肉缩短,动点向定点靠拢。 7. 退让工作:动力性工作的一种,又称离心收缩。此工作的特点 是肌肉的拉力矩小于阻力矩,肌肉紧张,但是渐渐的被拉长, 动点与定点逐渐分离。 8. 单关节肌:只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 9. 多关节肌:其肌腹或肌腱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 10.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多关节肌收缩发力时,对其中一个 关节发挥作用后,对其余关节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这种现象。 11. 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多关节肌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动拉 长后,其余关节就不能被充分拉长的这种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