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D (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 )控制是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的简称。
在自动控制领域中,PID 控制是历史最久、生命力最强的基本控制方式。
PID 控制器的原理是根据系统的被调量实测值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利用偏差的比例、积分、微分三个环节的不同组合计算出对广义被控对象的控制量。
图1是常规PID 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其中虚线框内的部分是PID 控制器,其输入为设定值 )(t r 与被调量实测值)(t y 构成的控制偏差信号)(t e :)(t e =)(t r -)(t y (1)其输出为该偏差信号的比例、积分、微分的线性组合,也即PID 控制律:])()(1)([)(0⎰++=tDIP dtt de T dt t e T t e K t u (2)式中,P K 为比例系数;D T 为积分时间常数;D T 为微分时间常数。
根据被控对象动态特性和控制要求的不同,式(2)中还可以只包含比例和积分的PI 调节或者只包含比例微分的PD 调节。
下面主要讨论PID 控制的特点及其对控制过程的影响、数字PID 控制策略的实现和改进,以及数字PID 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控制参数的整定等问题。
1.PID 控制规律的特点 (1)比例控制器比例控制器是最简单的控制器,其控制规律为0)()(u t e K t u P += (3) 式中,Kp 为比例系数;0u 为控制量的初值,也就是在启动控制系统时的控制量。
图2所示是比例控制器对单位阶跃输入的阶跃响应。
由图2可以看到,比例控制器对于偏差是及时反应的,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使被控量朝着减小偏差的方向变化,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比例系数Kp 。
图2 比例控制器的阶跃响应比例控制器虽然简单快速,但对于具有自平衡性(即系统阶跃响应终值为一有限值)的被控对象存在静差。
加大比例系数Kp 虽然可以减小静差,但当Kp 过大时,动态性能会变差,会引起被控量振荡,甚至导致闭环系统不稳定。
(2)比例积分控制器为了消除在比例控制中存在的静差,可在比例控制的基础上加上积分控制作用,构成比例积分PI 控制器,其控制规律为00)(1)()(u dt t e T t e K t u ti P +⎥⎦⎤⎢⎣⎡+=⎰ 式中, 称为积分时间。
图3所示为PI 控制器对单位阶跃输入的阶跃响应。
PI 控制器对偏差的作用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按比例部分的成分,另一个是带有累积的成分(即呈一定斜率变化的部分),这就是积分控制部分的作用。
只要偏差存在,积分将起作用,将偏差累计,并对控制量产生影响,即偏差减小,直至偏差为零,积分作用才会停止。
因此,加入积分环节将有助于消除系统的静差,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
显然,如果积分时间太大,则积分作用减弱,反之则积分作用较强。
增大,将使消除静差的过程变得缓慢,但可以减小系统的超调量,提高稳定性。
必须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来选定,如对于管道压力、流量等滞后不大的对象,可以选得小些,对温度、成分等滞后比较大的对象,可以选得大些。
(3)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积分调节作用的加入,虽然可以消除静差,但其代价是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
为了加快控制过程,有必要在偏差出现或变化的瞬间,不但要对偏差量做出反应(即比例控制作用),而且要对偏差量的变化做出反应,或者说按偏差变化的趋势进行控制,使偏差在萌芽状态被抑制。
为了达到这一控制目的,可以在PI 控制器的基础上加入微分控制作用,即构造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ID 控制器)。
PID 控制器的控制规律为])()(1)([)(0⎰++=tdiP dtt de T dt t e T t e K t u 式中,d T 称为微分时间。
理想的PID 控制器对偏差阶跃变化的响应如图4所示,它在偏差变化的瞬间处有一个冲激式的瞬态响应,这就是由微分环节引起的。
图4 理想PID 控制器的阶跃响应由微分部分的控制作用dtt de T K u d p d )(= (6)可见,它对偏差的任何变化都会产生控制作用,以调整系统的输出,阻止偏差的变化。
偏差变化越快,控制量就越大,反馈校正量就越大。
故微分作用的加入将有助于减少超调量,克服振荡,使系统趋于稳定。
微分作用可以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小调整时间,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2.数字PID 控制算法在连续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中,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PID 控制,其对应的传递函数表达式为)11()()(s T sT K s E s U d i p ++= (7)对应的控制算法表达式为 ])()(1)([)(0⎰++=tdiP dtt de T dt t e T t e K t u (8) 式中,P K 为比例增益;i T 为积分时间常数;d T 为微分时间常数;)(t u 为控制量;)(t e 为被控量与设定值 )(t y 的偏差。
为了便于计算机实现PID 算法,必须将式(3)改写为离散(采样)式,这可以将积分运算用部分和近似代替,微分运算用差分方程表示,即∑⎰=≈kj tj Te dt t e 0)()((9)Tk e k e dt t de )1()()(--≈(10) 式中,T 为采样周期;k 为采样周期的序号(k=0,1,2...);和分别为第和第k 个采样周期的偏差。
将式(9)和式(10)代入式(8)可得相应的差分方程,即⎭⎬⎫⎩⎨⎧--++=∑=)]1()([)()()(0k e k e T T j e T Tk e K k u dkj iP (11)式中,)(k u 为第 k 个采样时刻的控制量。
如果采样周期T 与被控对象时间常数比较相对较小,那么这种近似是合理的,并与连续控制的效果接近。
模拟调节器很难实现理想的微分dt t de /)(,而利用计算机可以实现式(10)所表示的差分运算,故将式(11)称为理想微分数字PID 控制器。
基本的数字PID控制器一般具有以下两种形式的算法。
图5 位置型算法流程图(1)位置型算法模拟调节器的调节动作是连续的,任何瞬间的输出控制量 u 都对应于执行机构(如调节阀)的位置。
由式(11)可知,数字控制器的输出控制量)(ku也和阀门位置相对应,故称为位置型算式(简称位置式)。
相应的算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因为积分作用是对一段时间内偏差信号的累加,因此,利用计算机实现位置型算法不是很方便,不仅需要占用较多的存储单元,而且编程也不方便,因此可以采用其改进式——增量型算法来实现。
(2)增量型算法根据式(11)不难得到第(k-1)个采样周期的控制量,即⎭⎬⎫⎩⎨⎧---++-=-∑-=)]2()1([)()1()1(1k e k e T T j e T Tk e K k u dk j iP (12) 将式(11)与式(12)相减,可以得到第k 个采样时刻控制量的增量,即)]2()1(2)([)()]1()([)]2()1(2)([)()1()()1(-+--++--=⎭⎬⎫⎩⎨⎧-+--++--=-∆k e k e k e K k e K k e k e K k e k e k e T T k e T Tk e k e K k u d i P d i P (13)式中,p K 为比例增益;i K 为积分系数,i p i T T K K /=;d K 为微分系数,T T K K d p d /=。
由于式(13)中对应于第k 个采样时刻阀门位置的增量,故称式(13)为增量型算式。
由此,第k 个采样时刻实际控制量为)()1()(k u k u k u ∆+-=(14)为了编写程序方便,将式(13)改写为)2()1()()(210-+-+=∆k e q k e q k e q k u(15)式中,⎪⎪⎭⎫ ⎝⎛++=T T T T K q d i p 10 ;⎪⎭⎫⎝⎛+-=T T K q dp 211;T T K q d p =1。
由此可见,要利用)(k u ∆和)1(-k u 得到)(k u ,只需要用到)1(-k e , )2(-k e 和)1(-k u 三个历史数据。
在编程过程中,这三个历史数据可以采用平移法保存,从而可以递推使用,占用的存储单元少,编程简单,运算速度快。
增量型算法的程序流程图如图6所示。
增量型算法仅仅是在算法设计上的改进,其输出是相对于上次控制输出量的增量形式,并没有改变位置型算法的本质,即它仍然反映执行机构的位置开度。
如果希望输出控制量的增量,则必须采用具有保持位置功能的执行机构。
数字PID 控制器的输出控制量通常都是通过D/A 转换器输出的,在D/A 转换器中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4~20 mA 的电流信号或0~5 V 的电压信号),然后通过放大驱动装置作用于执行机构,信号作用的时间连续到下一个控制量到来之前。
因此,D/A 转换器具有零阶保持器的功能。
图6 增量型算法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