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知识讲解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知识讲解


共识大纲
抗血小板药 物种类及药
理作用
冠心病的抗 血小板治疗
缺血性卒中 和TIA的抗 血小板治疗
血栓素A2抑 制剂
慢性稳定性 心绞痛
非心源 性卒中
二磷酸腺苷 P2Y12受体
抑制剂
血小板糖蛋 白IIb/IIIa受体
拮抗剂
其他抗血小 板药物
急性冠脉综 合征
冠状动脉血 运重建术后
ACS的新型 P2Y12受体
内皮损伤诱发血栓形成
在制定抗血栓形成的治疗策略时,首先要注意: 受累的部位是静脉还是动脉循环系统; 血管受累的程度与部位; 血栓形成的扩展,栓塞或复发的危险性; 抗血栓形成治疗与出血的相对利弊。
动脉血栓 治疗侧重抗血小板治疗,应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 格雷等可减少动脉血栓的发生; 静脉血栓 形成主要为血液瘀滞和高凝所致,因此应使用抗凝血药如华 法林、肝素,而且应该注意有无易栓症。
主要内容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 ACS的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 冠心病特殊人群
冠心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抗血小板治疗是减少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再发事件和死亡的重要用药之一
临床推荐
1. 如无用药禁忌证,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都应服用阿司 匹林,最佳剂量范围 75 ~ 150 mg/d。
3. 考虑用血小板GP IIb/IIIa 受体拮抗剂的情况有: ①冠状动脉造影示有大量血栓,慢血流或无复流和新的血栓并发症; ②拟行PCI的高危而出血风险较低的患者。
4. 计划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至少停用氯吡格雷 5d,除非需要紧急手术。
冠心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抗血小板药物种类及药理作用
血栓素A2 抑制剂
二磷酸腺 苷P2Y12 受体抑制

血小板糖 蛋白
IIb/IIIa受 体拮抗剂
其他抗血 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应用最广泛的血栓素抑制剂,起效迅速
噻吩吡啶类药物 噻氯匹定:抗血小板作用较强,但起效慢,且有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 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果强,起效快,部分患者应用标准剂量时无法获 得满意疗效 普拉格雷:抗血小板效果和速度快于氯吡格雷,但出血风险更高
冠心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UA/NSTEMI
尽早、充分、持久的抗血小板治疗对于UA/NSTEMI患者的疾 病进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推荐
1. 所有患者立即口服阿司匹林 300 mg,75 ~ 100 mg/d长期维持。在 禁忌应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可用氯吡格雷替代。
2. 使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尽早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保守 治疗患者)或600 mg(PCI患者),然后75mg/d,至少12个月。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 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根据 近年来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相关临 床实验结果,综合国内外多家权 威机构发布的最新指南和我国心 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现状,组织相 关专家撰写了《抗血小板治疗中 国专家共识》,并发表在2013年3 月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
抑制剂
冠心病特殊 人群
心源性 卒中
卒中急 性期
心房颤动
周围动脉疾 病(PAD)
心脑血管疾 病的一级预

抗血小板治 疗的其他主
要问题
出血风险 评估和处

血小板反 应多样性
血小板激活通道
凝血酶
血小板
纤维蛋白结合位点—
GPⅡb/IIIa受体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激活
抗血小板药物分类及作用机理
血小板活化途径与抗血小板药物
临床证据
2001年CURE及PCI CURE研究证实:对已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无 论是否行PCI,联合长期使用氯吡格雷有益于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
NSTEMI保守治疗患者
NSTEMI 的PCI患者
0.14
0.12 累 积0.10 风0.08 险0.06 比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304医院) 心内科 张丽伟
凝血系统
机体的正常止(凝)血,主要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 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正常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其中, 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是生理性止(凝)血的重要成分。
血小板:血小板粘附在血管内皮损伤后裸露的胶原表面,粘附 的血小板释出二磷酸腺苷(ADP)和血栓素(TX)A2促使更多的 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内皮损伤激活内、外源性 凝血系统,在血小板小梁之间形成纤维蛋白析出,纤维蛋白网 之间网络大量红细胞,形成血栓体,最后局部血流停止、血液 凝固,形成血栓。
ADP 肾上腺素
凝血酶
TXA2
胶原
PAR
抵克力得
氯吡格雷
新型ADP阻滞剂 Vorapaxar
阿司匹林
5-羟色胺
沙雷格酯
腺苷
AMP
潘生丁, 西洛他唑
摄取
ADP
GP IIb/IIIa
前列环素
GP IIb/III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拮抗剂
纤维蛋白原
GP IIb/IIIa
血小板
主要内容
血栓素A2抑制剂 二磷酸腺苷P2Y12受体抑制剂 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 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非噻吩吡啶类药物 替格瑞洛:疗效强于氯吡格雷,但出血风险略有升高,还有其他不良反应
阿昔单抗:抗血小板作用最强,但具有受体免疫原性、不可逆性和非特 异性不足的特性 小分子类新型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包括依替巴肽,替罗 非班和拉米非班
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拮抗剂Vorapaxar:目前显示预后未改善,且明显 增加出血风险 西洛他唑
2. 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氯吡格雷可作为替代治疗
冠心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NSTE ACS通常是由在冠状 动脉中部分闭塞的,血小 板富集的血栓引起的
Unobstructed lumen
非梗阻管腔
Thrombus
血栓
在斑块破裂部位血小板经GP IIb-IIIa受体结合通过纤维 蛋白原发生交联
GP IIb-IIIa
Platelet
血小板
Fibrinogen
纤维蛋白原
破裂的斑块
动脉管壁
Van de Werf F. Thromb Haemost. 1997;78(1):210-213 Moser M, et al. J Cardiovasc Pharmacol. 2003;41(4):586-592; Davies MJ. Heart. 2000;83(3):361-36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