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二语文测试题—单元一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1.下面加点字的音、形无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廖.廓(liòo)挥斥方遒.(qiú)B.揶渝.(yú)溽.闷(rù)浪遏.飞舟(è)C.忸怩.(ní)罗绮.(qí)乐不思蜀.(shǔ)D.峥嵘.(róng)漪.沦(yī)孤芳自赏.(shǎng)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的。
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乐府、诗余等。
它始于唐,盛于宋。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3.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4.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明喻)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5.对《死水》中“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作者对这沟死水的绝望和厌弃,并希望它一直“烂”下去。
B.表现作者要用“破铜烂铁”、“剩菜残羹”填平这沟死水的决心。
C.表现作者的批判精神,要拆穿其伪装,让丑恶以其本来面目示人。
D.表现作者的反抗精神,要打破这沟死水,给它注入活力。
6.对《死水》中“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一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以动衬静,这死水中的蛙鸣更让人感觉到这里可怕的死一般的沉静。
B.几声蛙鸣打破了死一般的沉静,让人感到了几许活力、几许希望。
C.此处的青蛙可以和鲁迅笔下被关在“铁屋子”里的少数清醒者相类比。
D.此处的歌声是丑恶者的喧嚣,它们在为就要到来的死亡唱挽歌。
7.下列各项关于诗歌一般特点的说法,哪两项是不完全正确的()A.富有想象力,构思精巧。
B.语言具有音乐性,必须押韵。
C.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D.最凝炼地反映生活。
E.由诗人创作或由专门机构收集。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日本内阁要员前往“靖国神社”为东条英机等战争罪犯招魂的反动行径,对于曾饱受侵略战争祸患的中国人民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B.“顺美”牌服装无论是用料的质地、设计的款式、加工的水平还是包装,都堪称上乘。
C.改革开放20年来,这个厂卷烟的产量和质量,年年都上新台阶,去年上缴国家的利税与20年前相比,足足增加了一千倍。
D.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帮助后进青年和挽救、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
9.仅从下列各句中的“红”来看,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组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D.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10.下列属于新诗的一项是()A.《回延安》、《梅岭三章》、《罪恶的黑手》B.《女神》、《太阳吟》、《王贵与李香香》C.《沁园春·长沙》、《一月的哀思》、《周总理,你在哪里?》D.《七律·长征》、《给乌兰诺娃》、《天上的街市》二、阅读题(35分)(一)课内阅读(15分,每小题3分)根据《沁园春·长沙》上阕,完成11—15题。
1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三句词语的次序同一般语序不一样,这是为了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
如果说变成一般语序,该怎么样写?答:12.诗句中的“看”字,可称“领字”,它领起了下文的哪些句子?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两句B.①—④四句 C.①—⑥六句 D.①—⑦七句13.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词语移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层林尽染B.百舸争流C.鹰击长空D.鱼翔浅底14.诗词讲究炼字,《沁园春·长沙》的上阕中,字锤炼得十分精彩的一项是()A.立、看、染、争B.染、争、击、翔C.立、透、竞、问D.看、流、击、竞15.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表现了作者的愤恨、迷茫和不解。
B.表现了作者的远大胸怀和革命壮志。
C.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奥秘的寻求与探索。
D.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怀疑与挑战。
E.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和革命前途的担忧。
(二)迁移阅读(20分,每小题4分)16.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完成17—18题。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972.1.21 17.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四个意象,据你的理解,把下面互相对应的项目用线连接起来。
①邮票A.表示两地分居②船票B.象征永恒隔绝③坟墓C.意味两地相思④海峡D.表示人为割弃18.诗歌的艺术特征主要有四点:A.高度集中而又凝炼地反映生活;B.有浓郁的抒情色彩;C.有丰富的想象力;D.富有韵律美。
这些特征在《乡愁》中体现得比较充分,请将四个特征的序号分别填入下面的括号中。
⑴在朴素、平淡的描写中处处流露诗人寂寞孤独的情怀。
()⑵全诗四节,每节四句,节拍一致,句式整齐,节奏匀称,韵律平稳,读起来琅琅上口。
()⑶全诗不到百字,却能把诗人从小到大,从思母、恋妻到悼母、思乡之苦凝结于一体。
()⑷这么多年梦牵魂萦的苦恋,竟然通过小小的喻体得到了具体生动的反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塑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9.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金黄的稻束/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塑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三、填空、简答题(25分)21.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的是意大利的(),他的代表作是()。
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是俄国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是诗体小说()。
(4分)22.歌德是德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作家,他的代表作是诗剧(),是作者花了60年时间创作成功的。
拜伦和雪莱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拜伦的代表作是诗体小说();雪莱的代表作是()和()。
(4分)23.为使下面划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除一些词语。
在删除时那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5分)太阳的“热情”似乎没完没了。
在2000年6月28日这一天的上午,我国上空电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离层再一次遭到太阳的“干扰”。
必须保留的是: 。
仿照下面①②句式及修辞格,在“忠诚”“朋友”“善良”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另外写两个与①②相同的句式。
注意两句中词语的联系。
(6分)①贪婪和奢侈导致堕落。
②鱼只看到鱼饵,狗只看到骨头,贪婪只看到金钱。
24.。
(6分)25.。
(6分)四、作文(60分)26.作文:读艾青的诗《盼望》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题目自理拟。
盼望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高二语文测试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D(A项“廖”字形应为“寥”,音liáo。
B项“渝”字形为“揄”。
C项“绮”音qǐ)2.C(“《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不对,应是长调)3.C(应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4.B(不是明喻,“桃花”隐喻铁锈)5.C(要紧扣诗的主旨理解)6.A(其余的几项引申得太牵强了)7.BE8.C(A不合逻辑;B成分多余;D搭配不当)9.C(借代,代花。
其余三项第一句的“红”都没有用借代)10.B 11.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12.D 13.C 14.B(染:形象地写出了枫叶经霜,变为红色,好像染过的一样。
争:把无意识的舸,写成了有意识的竞争者。
击:写出了鹰在长空中矫健有力地展翅翱翔的神韵。
翔:以鸟不扇动翅膀而盘旋回飞的姿态,来描写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神态,很传神)15.BD 16.D 17.①—C ②—A ③—B ④—D 18.(1)B (2)D (3)A (4)C 19.D 20.D 21.但丁《神曲》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22.《浮士德》《唐璜》《西风颂》《云雀》23. ②③④⑧24.忠诚和信赖战胜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