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块构造特征简析
摘要:通过对新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块TP208井实钻录井、测井及区域资料的综合分析,对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和奥陶系内各层系界面纵横向展布形态进行对比,阐述不同期次的地质构造运动对本区块地层沉积的影响,以及最终形成目前的构造格局特征。
关键词:区域构造阿克库勒油气藏地质背景
新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块,是中石化西北油田近年来的勘探开发新区块,也是增储上产的主力区块。
TP208井位于托甫台区块的东南部,该井于2009年10月13日开钻,2010年3月8日完钻,完钻井深6462.00m,层位O2yj。
通过对该井的实钻录井、测井、测试及区域邻井资料综合分析对比,对托甫台区块的构造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1 区域构造特征
TP208井位于托甫台构造东南边缘带,塔河油田七号区块西南部,属阿克库勒凸起西南斜坡部位。
阿克库勒凸起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中段南翼,西邻哈拉哈塘凹陷,东靠草湖凹陷,南接满加尔凹陷及顺托果勒隆起,北邻雅克拉断凸、库车凹陷。
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在区域南东-北西向的挤压背景
下,碳酸盐岩台地遭受改造、淹没、消亡,鼻凸形成以及陆屑海岸沉积发展时期,形成向西南倾伏的北东向展布的大型鼻凸,总体表现为南西低、北东高。
地表淡水沿断裂下渗、溶蚀,形成加里东期古岩溶缝洞。
晚奥陶世-中泥盆世,随着满加尔周边沉降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原台地建造在晚奥陶世末消亡。
中泥盆世末的海西早期运动,强烈的构造隆起与陆源碎屑注入,使塔河地区主体上奥陶统-中泥盆统剥蚀殆尽,中-下奥陶统也受到部分剥蚀。
海西中-晚期,本区进入以挤压为主的构造开合旋回,志留系与泥盆系不整合面以上,泥盆系东河塘组-下石炭统向鼻凸高部上超。
中二叠世-晚二叠世末,发生海西晚期和末期运动,本区受强烈南北向挤压,发生构造变形,断裂活动强烈,形成晚二叠世岩浆裂隙型喷溢。
海西晚-末期运动,还使本区整体抬升遭受剥蚀,大部分地区缺失上石炭统-下二叠统,中-上二叠统仅在鼻凸周围局部残存,个别地方下石炭统也缺失,三叠系超覆于中-下奥陶统之上。
印支-燕山期,本区在南西-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北东向张性断裂,造成下侏罗统沉降、沉降中心从三叠系向北东迁移,中、上侏罗统缺失。
喜马拉雅期是塔河地区构造调整时期,阿克库勒凸起受水平挤压作用,库车前陆盆地沉降中心向南迁移而产生不均衡急剧沉降,塔河地区早古生界与晚古生界不整合面以上地层由原来整体南倾在喜马拉雅末变为整体北倾,形成明显的北低南高北倾单斜构造格局,并使前期形成的油气藏发生相应的调整与油气再充注重新成藏,部分油气沿断裂向上运移而在三叠系、侏罗系形成次生油气藏,阿克库勒凸起最终定型。
这种构造格局有利于隆起上及其东南向三面油气源区生成的油气沿
奥陶系顶部不整合面及断裂长期持续的向隆起高部位运移,即塔河油田奥陶系中统、中-下统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形成大型油气藏的地质背景。
2 托甫台区块构造特征
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块,位于阿克库勒凸起西南岩溶斜坡部位,有利于岩溶发育,形成岩溶缝洞型储集体。
井区东与塔河油田七号区块相接,西南为托甫台区块主体部位,东南为阿克亚苏及哈德构造带,北与牧场北4号构造相接,TP208井位于托甫台区块东南部位。
本井区在海西晚期构造运动的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变形,形成整体向北西方向倾斜的缓斜坡。
TP208井属于阿克库勒凸起西南缘岩溶斜坡发育带,岩溶作用相对较强,为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区。
构造圈闭形成于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类型多样,主体上以T50(前中生界顶面)和T60(志留与泥盆系界面)两个大的角度不整合反射界面,形成上、中、下三层不同结构的构造格局。
中新生界发育较齐全,T50之上晚古生界及全部中新生界地层,整体表现为向西北倾斜的单斜,由T50地震反射波形态和井区资料可见,T50之上地层呈近似均匀坡度向北西方向倾斜,地层倾角约3~6°,最小处仅0.7°,最大处10°,其间断层、圈闭等地质构造欠发育。
从T56(卡拉沙依与巴楚组界面)地震反射波形态和井区资料可见,T56整体表现为向北西倾
斜大格局,但在本井四周呈平台状,局部背、向斜、圈闭等构造不发育;石炭系下统卡拉沙依组、巴楚组,泥盆系下统东河塘组地层与前中生界地层相似,也为北西向单斜,且坡度更缓,地层倾角约1~4°,最小处仅0.5°,几乎为水平沉积,从构造演化次序及格局推测,前中生界构造形态应为T60的继承与演化。
T60和T70(志留与奥陶系界面)之间保存了志留系下统地层,构造形态仍为北西向倾斜单斜,志留系中上统地层在本区缺失,志留系下统塔塔埃尔塔格组、柯坪塔格组直接超覆于奥陶系上统桑塔木组之上。
本井区T70反射界面之下,中-上奥陶统表现为由西向东方向呈阶梯状抬升的斜坡,随着奥陶系地层整体向东部抬升,延伸至相邻塔河油田七号区块时中-上奥陶统被严重剥蚀。
但在托甫台区块整个奥陶系地层连续完整沉积,仅上奥陶统桑塔木组沉积厚度就达459.00~527.00m,包括“恰尔克组红色标志层”在本区是最具有代表性,也是发育最稳定、最完善的。
井区上奥陶统桑塔木组、良里塔格组及中统一间组均表现为由东向西倾斜的缓坡,地势整体较为平缓,地层倾角约2°~5°,在距本井5~3km的东部和北部发育小型的背斜构造,在距本井3~4km的西部发育复式褶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距本井125m的西侧发育一条大型逆断层,平面延伸约10km,最大断距约100m,最小断距约10m,该断层在空间上横贯井区南北方向,时间上从奥陶系中统一间房组上延至奥陶系上统桑塔木组,跨越了良里塔格、恰尔巴克组,从T70桑塔木组波及到T74一间房组,甚至可能穿插到了奥陶系中-下统。
从T70、T72(良里塔格组和桑塔木组界面)、T74地震反射波形态可见,井区奥陶系上统桑塔木组(T70)界面)、良里塔格
组(T72界面)继承了T74构造格局,在本井区周围古地势依然较为平缓,呈缓坡向西倾斜,地层倾角变得更小。
3 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见,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块古生界到中新生界地层发育较全,构造格局以斜坡为主,相对较为简单,但斜坡带强烈的岩溶作用和本区的大型逆断层,使油气与构造关系变得复杂起来,需要我们对局部和隐蔽构造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研究,才能更好的利用构造特征进行油气勘探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