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新语言文字运用题汇编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 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教育部发布的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指出,仅在四年级、八年级学生中,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其中八年级学生重度不良比例超过30%,这组数据令人。
近视成因分为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近视比例中国学生的上升了将近50%以上。
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造成的。
其中,家长。
据调查,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近视毫不在意,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防控学生近视,已。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努力,過制并扭转学生近视高发、低龄化趋势。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将近50%。
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造成的。
B.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 50%以上。
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C.中国学生的近枧比例上升了将近 50%以上。
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D.近视比例中国学生的上升了将近50%以上。
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是由于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造成的。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如果心灵的窗户蒙了尘,甚至被“关”上了,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B.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因为他们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
C.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D.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因为他们心灵的窗户蒙了尘,或者被“关”上了。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骇人听闻触目惊心责无旁贷当务之急B.骇人听闻胆战心惊难辞其咎迫在眉睫C.危言耸听触目惊心难辞其咎迫在眉睫D.危言耸听胆战心惊责无旁贷当务之急20.下面是某校园广播站的一则广播稿,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5 分)《吕梁英雄传》(长篇小说),作者系我国著名作家马烽和西戎。
全书共 80 回之多,全部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
为提高同学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校广播站将播出专题节目,为大家解读这部小说,到时将开通热线,由王宏老师为同学们垂询相关问題。
敬请关注!二、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 -19 题\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 )。
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不仅书法是写字,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
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要想,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
孜孜不倦点滴积累,,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
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
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17.下列在中文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 )(3 分)A、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它不仅仅是艺术B.不仅仅它是艺术,首先因为书法是中国的文字C.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D.它首先因为是中国的文字,而不仅仅是艺术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3 分)A.独步一时薪火相传潜移默化水乳交融B.独一无二薪火相传耳濡目染合而为一C.独步一时生生不息潜移默化合而为一D.独一无二生生不息耳濡目染水乳交融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不仅书法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
B.书法不仅是写字,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
C.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
D.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
20.下面是一则招聘启事的开头部分,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致。
(5 分)瑞鑫公司是一家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示注册的大型企业集团,成立于 2000 年。
在集团成长的过程中,先进的理念带领着 XX 集团飞速发展,日前已为 XX 行业的领航企业。
现因业务拓展需要,面向社会诚聘业务员 20 个,具体要求如下......①改为;②改为;③改为;④改为;⑤改为。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 分)做人如水,不一定汪洋一片、波澜壮阔,但须清澈明净让人回味。
材料:花树山挺拔伟岸清逸秀丽芳香四溢千姿百态傍花随柳高大巍峨艳丽娇媚枝繁叶茂姹紫嫣红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心有高标,方可致远。
”文物保护也好,文化建设也好,最需冷静审慎,长远考虑,最忌大干快上、好大喜功、拍脑门决策。
盲目地傍剧扬名,还只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文化政绩冲动的一个小缩影。
从像孙悟空、西门庆这样虚构的小说人物被过度利用,到以“最大炒饭”“最大月饼”等世界吉尼斯纪录为噱头拉升城市关注,浮躁、庸俗、功利、短视等问题把文化政绩的泡沫越吹越大。
( )。
倘若假古迹遍布中华各地,俗文化充斥时代心灵,我们所期待的文化振兴岂不成了?今天,我们无比渴求得到更多历史文化的滋润,也往往受困于浮躁庸俗的烦恼。
越是这样,我们越要谨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越要懂得尊重文化规律、引领世道人心的重要性。
戒骄戒躁,有所为有所不为,珍惜用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我们才能告剔文化干涸、精神粗鄙、品位低劣的洼地,站在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地上。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望梅止渴有隙可乘世代相传相反相成B.望梅止渴乘虚而人薪火相传相反相成C.海市蜃楼有隙可乘薪火相传相得益彰D.海市蜃楼乘虚而人世代相传相得益彰18.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急躁、庸俗、功利、短视等问题让文化政绩的泡沫越吹越大B.浮躁、庸俗、功利、短视等问题让文化政绩的泡沫越吹越大C.浮躁、庸俗、功利、短视等问题被文化政绩的泡沫越吹越大D.急躁、庸俗、功利、短视等问题被文化政绩的泡沫越吹越大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许多古建筑记录着城市变迁和文明历史,无情的推土机把它们摧毁了。
B.无情的推土机把许多真正记录着城市变迁和文明历史的古建筑摧毁了。
C.许多真正记录着城市变迁和文明历史的古建筑,却被摧毁在无情的推土机下。
D.无情的推土机摧毁了许多真正记录着城市变迁和文明历史的古建筑。
20.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5 分)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写出浓浓春意,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
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
《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
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
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班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
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
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
如此,茶才,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
前人于此常有的描绘。
近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
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
( )。
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形之中完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
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莫衷一是不足为据意味深长出神入化B.众口纷纭无案可稽耐人寻味炉火纯青C.莫衷一是无案可稽意味深长炉火纯青D.众口纷纭不足为据耐人寻味出神入化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B.苏轼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C.这正是极为传神地演绎了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D.“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名句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B.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C.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20.下面是某杂志社一则征文启事的初稿部分,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5 分)今年的 6 月15 号是《人民日报》社成立 70 周年纪念日,为纪念《人民日报》开办 70 周年,本社特决定举办以“我与人民日报的故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