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三年制中专)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一、指导思想本专业培养机电设备安装、维修与管理人员。
毕业生应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问题;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民主法制观念,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分析、解决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中一般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获取本专业新技术、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初步的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有关要求,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毕业生应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生活情趣,并能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职业面向业务工作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一般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工作,其主要业务范围是: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保养、维修、管理和操作机电设备从事生产等工作,也可从事与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设计一般安装或修理的工艺装备和零件测绘。
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技能、能力:知识结构:1. 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
3. 掌握机械、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调试和使用的基本知识。
4. 掌握机电设备安装、维修、保养的基本知识。
5. 具有工程材料及其加工的初步知识。
6. 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7. 具有初步的设备技术经济分析及现代化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能力结构:1. 具备机修钳工、维修电工必需的基本操作技能。
2. 具有一般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
3. 具备测绘并设计机械零件及简单部件的能力。
4. 具有对设备设计、安装图纸进行工艺性审查的初步能力。
5. 具有实施与编制常用机电设备维修或安装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
6. 具备常用机电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维修、保养的能力。
7. 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和设备管理的基本能力。
8. 具备正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及读图、制图能力。
9. 具备正确使用手册、标准和与本专业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10. 具有借助工具书查阅设备说明书及本专业一般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三、招收对象与学制招收对象:初中毕业生;学习年限:3年学制:全日制四、培养方案框架注:表中带“*”的课程为选修课程。
有的课程对多项能力培养有支撑作用。
五、教学进程与学时(学分)分配表(附表一)六、教学活动按周分配表(附表二)七、主要课程介绍(一) 公共课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15学时)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26学时)法律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54学时)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基础知识(34学时)哲学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
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5. 语文(168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6. 数学(180学时)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
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
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7. 英语(168学时)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8. 物理(150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力学、电磁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初步知识。
使学生理解并能运用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初步了解近代物理学中的一些主要概念和成就,着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物理基本实验的能力。
9. 计算机应用基础( 90学时)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10. 体育(118学时)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二) 职业基础课1. 机械制图与CAD (168学时)“机械制图”课程主要讲授投影知识和机械制图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和空间形体想象能力,要求学生能较熟练地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工作图和部件装配图,并能按给定的要求正确标注尺寸、极限配合及表面粗糙度等。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绘图能力。
2. 机械工程力学(48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静力学、运动学和材料力学。
通过静力学和运动学的学习,应使学生认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初步学会运用这些规律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简单的力学问题。
材料力学部分应使学生掌握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较熟练地对杆件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并具有初步的实验能力。
3. 电工与电子技术(72学时)本课程电工学部分主要讲授直、交流电路及常用电动机、电器设备的应用知识,使学生了解常用电动机、电器的工作原理,能看懂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原理图。
学会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仪表和选用常规电器元件,并能安装调试较简单的控制电路;工业电子学部分主要讲授直、交流放大电路、振荡电路、脉冲与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能阅读简单的电子线路图,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
4. 金属工艺学 (48学时)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类别和用途、金属加工的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金属毛坯和零件常用加工方法,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加工设备及工艺过程,初步具有使用常用金属材料的能力、使用毛坯和确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初步具有钳工、车工和焊工的操作技能。
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5.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34学时)极限与配合部分主要讲授光滑圆柱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螺纹联接、键联接、圆柱齿轮等公差以及直线尺寸链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了解有关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正确解释图样上标注的公差,并能按“极限与配合选用原则”用类比法选择合理的极限与配合;测量技术部分主要使学生掌握测量技术基础知识,了解常用测量仪器的种类、应用范围和检测方法,通过专用周的实训,使学生具有正确选用现场常用测量仪器,对一般零件进行综合检测的初步能力。
6. 机械设计基础(102学时)本课程主要通过常用机构和常用机械零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常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和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的能力;7. 液压与气动(68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常用液压和气压元件、液压和气压回路及典型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等内容,使学生熟悉常用液压与气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初步掌握油路与气路的分析方法和故障排除方法。
(三) 职业技术课程1.机械加工 (102学时)本课程讲授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要性能、结构特征、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切削原理、刀具的基础知识、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工艺规程的编制、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夹具设计的基础知识以及机械加工质量分析等内容。
使学生能正确选用、合理使用、维护保养、调试常用金属切削机床,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编制简单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并能根据工艺要求正确选择和使用常用的工艺装备。
2.设备管理(52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机电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分类及前期管理,计划、润滑、备件等管理,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修理、更新改造、技术经济分析以及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等知识。
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备设备现代化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