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1.答: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等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的过程及其结果,系统地、连续地进行核算,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并根据核算资料对经济活动或事项进行分析、利用和检查。
2.答: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称为价值运动。
3.答: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统称为企业会计六大会计要素。
其中,资产、负责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表现为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4.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
它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它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按目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破产停业。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用货币来确认、计量和报告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会计事项。
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
5.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首要质量特征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会计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6.答:狭义会计方法主要包括:(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表等等。
7.答: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保障,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五、实务题(二)练习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情况资产(800 000) = 负债(210 000) + 所有者权益(590 000)(1) +6 000 +6 000(2)+4 000-4 000(3) +70 000 +70 000 (4) +40 000 +40 000(5)+20 000-20 000(6)+1 000-1 000(7) -30 000 -30 000(8) +40 000 +40 000 (9) +6 000-6 000(10) -30 000 -30 000(11) -10 000 -10 000(12)+4 000-4 000(13) +10 000-10 000 合计 886 000 = 186 000 + 700 000 (三)练习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基础下收入、费用的确认及利润的计算。
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业务序号收入费用利润收入费用利润1 7 2002 60 0003 18 0004 30 0005 1 8006 40 000 40 0007 1 5008 2 000 2 0009 3 00010 600合计 58 000 7 400 50 600 130 000 10 700 119 300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1.会计科目就是指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也是经济业务按管理要求归类后的名称。
会计科目可以按其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通常按其经济性质(或经济内容)和其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属性分类。
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等科目:按其提供核算信息的详略程度分类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略程度一般可划分为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两个层次。
2.账户就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工具,它以会计科目为其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账户可以按其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账户按其经济性质(或经济内容)内容分类,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等账户。
3会计科目和账户区别:在于会计科目只有名称,账户除了有名称外,还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用来记录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化及结果。
两者的联系:在于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账户应当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用来分门别类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第三章借贷记账法五、实务题答案有多种。
其中之一的答案可以是:当月发生的5笔经济业务及分录为:1、收到某单位的投资2 000 000元,其中货币资金1 600 000元划入存款户,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两台价值400 000元。
借:银行存款 1 600 000固定资产 400 000贷:实收资本 2 000 0002、向银行取得一年期借款40 000元。
借:银行存款 40 000贷:短期借款 40 0003、赊购材料一批,价款120 000元,材料已入库。
借:原材料 120 000贷:应付账款 120 0004、从银行提取现金16 000元。
借:库存现金 16 000贷:银行存款 16 0005、用银行存款支付销售费用4 000元。
借:销售费用 4 000贷:银行存款 4 000习题三1、补编会计分录(1)借:银行存款 7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7 000(2)借:库存现金 7 000贷:银行存款 7 000(3)借:库存现金 20 000贷:实收资本 20 000(4)借:原材料 2 000贷:应付账款 2 000(5)借:管理费用 500贷:银行存款 500(6)借:应付账款 3 000贷:库存现金 3 0002、根据上述对应关系说明经济业务内容(1)销售产品,价款7 000元收存银行。
(2)从银行提取现金7 000元。
(3)收到投资者投入的现金20 000元。
(4)赊购材料2 000元,材料已入库。
(5)用银行存款支付办公用品费500元。
(6)用现金偿还欠某单位的材料款3 000元。
3、计算“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及余额银行存款库存现金期初余额 1 000 (2) 7 000 期初余额 2 400 (6) 3 000 (1) 7 000 (5) 500 (2) 7 000本期发生额 7 000本期发生额7 500 (3) 20 000期末余额 500 本期发生额27 000 本期发生额3 000期末余额 26 400应付账款(6) 3 000期初余额 1 000(4) 2 000本期发生额3 000 本期发生额2 000期末余额 0 习题四(1)编制分录1、借:原材料10 000 6、借:库存现金9 000贷:应付账款10 000 贷:银行存款9 0002、借:银行存款80 000固定资产20 000 7、借:应付职工薪酬9 000贷:实收资本100 000 贷:库存现金9 0003、借:银行存款 6 000 8、借:应付账款12 000贷:应收账款 6 000 贷:银行存款12 0004、借:银行存款 1 000 9、借:短期借款20 000贷:库存现金 1 000 贷:银行存款20 0005、借:应交税费13 000贷:银行存款13 000(2)登记“丁”字账并结账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期初余额 1 500 ④1 000 期初余额20 000 ⑤13 000⑥9 000 ⑦9 000 ②80 000 ⑥9 000 本期发生额9 000 本期发生额10 000 ③ 6 000 ⑧12 000 期末余额500 ④ 1 000 ⑨20 000本期发生额87 000 本期发生额54 000期末余额53 000原材料固定资产期初余额120 000 期初余额128 500①10 000 ②20 000本期发生额10 000 本期发生额0 本期发生额20 000 本期发生额0 期末余额130 000 期末余额148 500应收账款库存商品应付账款初余15 000 ③ 6 000 初余90 000 初余12 000⑧12 000 ①10 000 本发0 本发6 000 本发0 本发0 本发12 000 本发10 000 末余9 000 末余90 000 末余10 000短期借款实收资本应付职工薪酬初余30 000 初余300 000 初余20 000⑨20 000 ⑦9 000本发20 000 本发0 ②100 000 本发9 000 本发0 末余10 000 本发0 本发100 000 末余11 000末余400 000应交税费初余13 000⑤ 13 000本发 13 000 本发 0末余 0(3)编制试算平衡表第四章基本经济业务(一)计算题1、单利计息到期本息=100×(1+6%×3)=118(万元)复利计息到期本息=100×(1+6%)×(1+6%)×(1+6%)=119.1016(万元)2、锅炉的建造成本=200 000×(1+17%)×90%+16 000+20 000×17%+23 000+8 000=261 000(元)3、费用分配率=15 000/(4 000+2 000)=0.25甲材料分配采购费=4 000×0.25=1 000(元)乙材料分配采购费=2 000×0.25= 500(元)甲材料总采购成本=100 000+1 000=101 000(元)甲材料单位采购成本=101 000/4 000=25.25(元)乙材料总采购成本=60 000+500=60 500(元)乙材料单位采购成本=60 500/2 000=30.25(元)4、制造费用总额=1 500+2 500+600=4 600(元)费用分配率=4 600/(1 300+1 000)=2A产品分配制造费用=1 300×2=2 600(元)B产品分配制造费用=1 000×2=2 000(元)5、A产品生产成本=12 000+300+5 000+1 000=18 300(元)6、(1)平均年限法年折旧额=50 000 ×(1-4%)/5=9 600(元)(2)年数总和法第三年年折旧额=48 000×3/15=9 600(元)(3)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48 000/1 000 000=0.048本月折旧额=5 000 ×0.048=240(元)(4)双倍余额递减法第一年折旧额=50 000 ×2/5=20 000(元)7、若B公司17日付款,B公司应支付给A公司的金额为:200 000 ×(1+17%)×80% ×98%=183 456(元)若B公司28日付款,A公司实际收取的金额为:200 000 ×(1+17%)×80% ×99%=185 328(元)8、先进先出法产品销售成本=100×10+(100×10+150×11.2)=3 680(元)结余产品成本=50×11.2+200×11.5=2 860(元)加权平均法加权单位成本=(200×10+200×11.2+200×11.5)/600=10.9 产品销售成本=350×10.9=3 815(元)结余产品成本=250×10.9=2 725(元)9、营业利润=2 060 000-1 600 000-100 000-50 000-20 000-5 000-60 000=225 000(元)利润总额=225 000+40 000-65 000=200 000(元)净利润=200 000×(1-25%)=150 000(元)未分配利润=150 000-150 000×(10%+60%)=45 000(元)留存收益=150 000-150 000×60%=60 000(元)(二)分录题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账簿一、单项选择题第七章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第八章财产清查五、练习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第九章会计报表及分析五、实务题1.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金额如下:“应收账款”项目=80000+24000=104000(元)“预付账款”项目=44000+8000+28000=80000(元)“应付账款”项目=140000+12000=152000(元)“预收账款”项目=72000+ 4000=76000(元)“存货”项目=200000+164000+280000=644000(元)2.3、(1)流动比率=1200/600=2 速动比率=(1200-600)/600=1资产负债率=1400/2800=50%(2) 总资产周转率=3200/2800=1.14销售净利率=800/3200=25%(3) 贷款后的资产负债率=(1400+300)/(2800+300)=54.84%贷款后的流动比率=(1200+300)/(600+300)=1.67(4)通过计算,应该给光大公司提供贷款,因为光大公司2007年的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1和资产负债率50%都属于正常范围之内,说明光大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都较强,另外,由于光大公司2007年的销售净利率为25%,说明光大公司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所以应该给光大公司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