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施工方案毕业设计目录、工程概况 (2)二、编制依据 (2)三、施工准备 (3)四、支撑方案 (4)五、高大梁支模架施工 (5)六、高大支模的拆除 (8)七、高支模施工的安全管理 (10)八、监测措施 (12)九、浇捣砼输送安全措施 (13)十、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5)十、计算书 (24)十二、附图 (37)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工程地点:XXX1.2建设单位: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3设计单位:XXX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1.4监理单位:XXX建设监理有限公司1.5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位于XXX XXX规划小区内。
建设项目总高度49.8米,地上16 层,设有一层商铺,建筑土0.00相当于海拔高程系统,土0.000距2#楼筏板-4.8米:3#楼承台-4.6米:6#楼承台-2.0米;承台、底板厚度1.0m;(筏板1.2 m)建筑面积约2#楼10780.4 m2;3#楼10922.76 m2; 6#楼14554.61 m22、高支模概况高支模概况:本工程高支模位于1#—6#楼,承台、(2#楼为筏板)至一层顶板,首层商铺处。
各栋模架高度:(2#楼7.76M,3#楼7.56M, 6#楼6.63M)高支模的结构设计概况如下:本工程高支模高度范围为5.00 m〜7.8m,梁的跨度为3.9m、5.0m、6.4m、梁截面尺寸最大为200*1450,现浇板厚为120mm采用满堂红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系统,高支模架支设在基础承台、筏板面,C35钢筋混凝土上(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搭设)。
第二章编制依据为了保证本工程高支模及高大梁的施工安全,根据《湖北省建设工程高支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以及建设部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按相关规定特编制本专项施工方案。
方案编制计算依据如下:1 、施工图纸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 80-1991 );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 JGJ162-2008)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 );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2003);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2011版);11 、《木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5-2003)12、本方案支撑系统计算采用PKPM软件进行计算,软件版本为:CMIS 2010.2版13、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鄂建安字【2009】45 号)(建质【2009】87 号)第三章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在施工前完成图纸会审、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复核轴线标高等技术工作,并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和施工规范等技术文件,做好三级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减少和避免施工误差。
二、物资准备( 1 )材料准备:支撑系统:采用为48 x 3.5mm钢管;模板:采用915mrX 1830mrX 12mm(厚)胶合板;木枋:采用50x 100mn木枋。
确保材料质量合格,货源充足,按材料进场计划分期分批进场,并按规定地点存放,做好遮盖保护。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旧扣件使用前进行防锈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必须更换;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并对多次使用的受力材料作必要的强度测试。
(2) 机具准备:根据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做好机械的租赁和购买计划,并做好进场使用前的检验、保养工作,确保运转正常。
架子扳手用于脚手架搭设和拆除;力矩扳把,用于检查脚手架扣件拧紧力是否达到要求。
(3)周转材料准备:做好模板、钢管、扣件、木枋、支顶等周转材料的备料工作,满足施工要求。
三、劳动力准备(1)计划架子工4 人,负责架子搭设及拆除,按实际情况调整人数,并提前做好安排。
测量放线工2 人,负责对脚手架垂直度的控制(2)做好施工人员进场的安全、质量、防火、文明施工等教育工作进行岗前培训,对关键技术工程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进行三级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施工进度计划;各项安全、技术、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要求;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等。
必要时进行现场示范,同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遵纪守法教育。
第四章支撑方案一、楼板支撑架的设置⑴ 模板均采用采用915mM 1830mM 12mm(厚)胶合板:⑵ 支撑系统:板支撑选用为48 x 3.5mm钢管作立柱,纵横间距控制在1200X 1200mm 以内,梁支撑选用中为48x 3.5mm钢管作立柱纵横间距控制在1000X 1000mm详见施工附图)。
(3)纵横水平拉杆:选用为48x 3.5mm钢管竖向最大间距为1.5m,水平拉杆在遇结构砼剪力墙时,须与剪力墙进行“回顶” ,加强高支模的整体稳定性,底部纵横向水平管离地高度不大于200mm。
⑷纵横向剪刀撑:选用为48x 3.5mm钢管由底至顶四周连续设置纵、横向三道。
⑸ 平面水平剪刀撑:选用为48 x 3.5mm钢管,高度超过5米的高支模竖向共设四道,底部(扫地杆处)、顶部各设一道,中部设二道;(6)底座:立杆底部采用脚手架配套底托。
⑺ 板底横楞50mnx 100mm木枋间距为300mm顶托梁均采用50mnx 100mn木枋(详见施工附图)。
二、梁模板支撑设置⑴ 梁截面为200*750采用以下方法支撑,模板支架采用的钢管类型为为48x 3.5。
梁截面支撑立杆间距,1.0m,纵向间距为0.6m,梁底第一道龙骨采用50x 100松木方,间距为300mm梁底模及侧模均采用12mm的胶合夹板;梁侧内龙骨竖向设置,采用50x 100松木方纵向间距为300mm外龙骨采用为48 X 3.5双钢管纵向设置,沿梁断面高度中间设置1道,即与对拉螺栓的间距一致;对拉螺栓采用直径14mm的对拉螺栓,沿梁断面高度中间设置1道,对拉螺栓横向间距600mm (详见施工附图)。
2:梁截面为250*:1.0M 以上,采用以上方法支撑,沿梁横断面高度设置2道,加设通长钢管即与对拉螺栓的间距一致,沿梁断面高度设置,2 道,对拉螺栓横向间距600mm。
三、楼板模板支撑设置(1)楼板为120厚采用以下方法支撑模板支架采用的钢管类型为为48 X 3.5。
板截面支撑立杆横距1.0m,纵向间距为0.6m,立杆的最大步距控制在1.20米;第一层龙骨采用50X 100单枋间距为300mm第二层龙骨采用为48X 3.5双钢管;底模及楼模板均采用12mm的胶合夹板;模板及支架系统的验算取梁截面:250 X 1450分别进行支架系统的稳定验算;楼面板支架系统取板厚120进行稳定验算。
楼面梁、板支撑系统采用扣件式钢管组合而成。
梁模板支撑的顶架采用垂直于梁轴线的布置方式,板模板支撑时采用平行于板短向布置,并根据梁底的高度组合拼装。
梁和楼板的脚手架跨距和间距应按设计确定。
第五章高支模梁支模架的施工一、施工工艺流程I、放出轴线及梁位置、定好水平控制标高2、梁板模支撑架搭设3、架设梁底龙骨4、梁底模安装5、梁侧模安装6、架设板底木枋龙骨于顶托上7、板模板安装8、纵横、水平剪刀撑安装9、整个支撑系统验收10、梁、板钢筋绑扎敷设II、梁板混凝土浇筑12、混凝土保养13、达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14、拆模令经监理审批、同意拆模、拆下机托15、拆除梁、板模板,清理模板16、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立杆二、支撑架搭设(1)安装顺序底座布置一放纵横水平扫地杆一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层立杆,底端与水平扫地杆扣接固定,固定底层杆前应校核立杆的垂直度,每个方向装设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二层水平加固杆与立杆扣接固定,校核立杆和水平杆符合要求后,将扣件固定T按上述要求依次延伸搭设直至第一步架完成,再全面检查一遍构架质量,确保构架质量要求后再进行第二步水平杆安装直到完成一随后按搭设进程及时装设剪刀撑。
(2) 支撑系统安装1)支撑搭设前,应按公司要求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确认。
2)对钢管、配件进行检查和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及配件。
3)对工作面进行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
4)根据立杆平面布置图要求放线定位,先弹出钢管立杆位置线,垫板、底座安放位置要准确,搭设时可采用逐排和通层搭设的方法,并应随搭设扫地杆水平纵横加固杆。
5)立杆底座,立杆底部采用脚手架配套底托。
6)水平杆与立杆扣接牢固,纵横扫地杆离地面高度不大于200mm。
7)支架立杆的垂直度控制,立杆的全部绝对偏三50mm在脚手架高度段H内,立杆偏差的相对值小于H/600。
8)立杆管件的连接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
9)立杆、可调托座应根据支撑高度设置,可调托座杆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
10)立杆、水平杆及剪刀撑的布置应严格按要求布置。
1 1) 模板承重架应与已浇注的砼墙或柱作为接结节点,增强整体稳定性。
12) 模板支架搭设完成后,必须先自检,再通知公司相关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经过监理、验收通过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模板安装(1)梁底、梁侧模采用12mm胶合板,梁底平板模铺设在50 X 100松木方上,50X 100 松木方搁置在为48 X 3.5mm双钢管托梁上。
1)先在柱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水平控制标高线,按设计标高调整扣件式脚手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至预定的高度,然后在可调顶托的托板上安放为48x 3.5mm双钢管固定后在其上安装梁底龙骨。
龙骨安装完成后,用胶合板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L/ 1000~3L/1000。
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梁底模安装后,再安装侧模、压脚板及对拉螺栓。
2)为了防止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的现象,采取如下措施:A、支模应遵守侧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B、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拉线通直将梁侧模钉固。
C、砼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砼浇筑时,不得采用使支撑系统产生偏心荷载的砼浇筑顺序,泵送砼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砼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