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癌中医诊疗规范

肺癌中医诊疗规范

---------------------------------------------------------------最新资料推荐------------------------------------------------------
肺癌中医诊疗规范
肺积(肺癌)肺积相当于现代医学肺癌,是当前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城市男性肺癌占恶性肿瘤死亡的38.06%,女性占 16.1%,列为肿瘤之首。

一、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针织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病理诊断:
无明显可确认之肺外原发灶,必须符合下列各项之一者,方能确立病理学诊断:
(1)肺手术标本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者;(2)行开胸探查、肺针穿刺或经纤维支气管镜采得肺或支气管活检组织标本,经组织学诊断为原发支气管肺癌者;(3)颈和腋下淋巴结、胸壁、胸膜或皮下结节等转移灶活检,组织学表现符合原发支气管肺癌,且肺或支气管壁内疑有肺癌存在,临床上又能排除其他器官原发癌者。

2、细胞学诊断痰液、纤维支气管镜毛刷、抽吸、冲洗等细胞学标本,镜下所见符合肺癌细胞标准者,诊断可以确立。

需注意除外上呼吸道甚至食管癌肿。

3、符合下列各项之一者,可以确立临床诊断:
1/ 6
(1) X 线胸片见肺部有孤立性结节或肿块阴影,其边缘呈脑回状、分叶和细毛刺状,并在短期内(2-3 个月)逐渐增大,尤以经短期积极药物治疗后可排除结核或其它炎性疾病者;(2)节段性肺炎在短期内(一般为 2-3 个月)发展为肺不张,或肺叶不张在短期内发展为全肺不张者(3)上述肺部病灶伴远处转移,邻近器官受侵或压迫症状表现者,如:
邻近骨破坏、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明显增大,短期内发展的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同侧喉返神经麻痹(排除结核和主动脉病变后)和颈部交感神经节(排除手术创伤后)、臂丛神经、膈神经侵犯症等。

肺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肺癌金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肺脾气虚证:
久嗽痰稀、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腹胀纳呆、浮肿便溏、舌质淡、苔薄、边有齿痕、脉沉细。

2.气滞血瘀证:
咳嗽气短而不爽、气促胸闷、心胸刺痛或胀痛、痞块疼痛拒按、唇暗,舌紫暗或有瘀血斑、苔薄、脉弦或涩。

3.气阴两虚证:
咳嗽有痰或无痰、神疲乏力、汗出气短、口干发热、午后潮
---------------------------------------------------------------最新资料推荐------------------------------------------------------ 热、手足心热、有时心悸、舌质红苔薄或舌质胖有齿痕、脉细。

二、治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肺脾气虚证治法:
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方药:
六君子汤加减。

人参 10 克,炒白术 20 克,茯苓 20 克,陈皮10 克,法半夏 10 克,炙甘草 6g。

2.气滞血瘀证治法:
行气散结、活血化瘀。

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 10 克,红花 10 克,川芎 10g 生地 12g 赤芍 10 克当归 10g。

3.气阴两虚证治法:
益气养阴。

方药:
沙参脉麦冬汤。

北沙参12g 麦冬 12g 白扁豆 9g 桑叶 10g 玉竹 12g 天花粉 12g 炙甘草 6g 4.辨病用药:
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加用 2-3 味具有明确作用的中草
3/ 6
药,如: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鱼腥草等。

(二)辩证选择口服中成药根据病情选择应用斑蝥胶囊、参一胶囊等。

(三)辩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根据病情选择应用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等。

(四)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脚、中药熏药、贴敷疗法等。

(五)针灸治疗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择应用体针、电针、耳针、灸法、穴位埋线和拔罐等方法。

(六)其它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可选用适当的中医诊疗设备以提高疗效,如:
热疗治疗仪、免疫治疗仪等。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 1.中医症候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中医症候的改善情况。

评定指标:
中医症状根据临床观察分为 4 级:
(0)无症状(1)轻度(2)中毒(3)重度,治疗情况根据症状出现情况记录。

评价方法:
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情况比较显效:
---------------------------------------------------------------最新资料推荐------------------------------------------------------ 症状消失、或症状积分减少大于等于 2/3;有效:
症状减轻,积分减少大于等于 1/3,小于等于 2/3;无效:症状无减轻或减轻小于 1/3 2.生存质量观察中医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前后行生活质量判定。

评定指标:
卡氏评分评价方法:
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情况比较显效:
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 20 分以上有效:
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 10 分以上稳定:
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不足 10 分或没有变化无效:
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 3.客观疗效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的瘤体变化评定标准:
目标病灶的评价 CR 完全缓解:
所有目标病灶消失,至少维持 4 周 PR 部分缓解:
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减少 30%,至少维持 4 周 SD 病变稳定:病灶最大径之和有减少但未达 PR 或有增加未达 PD PD 病变进展:
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 20%或出现新病灶优化方案:
进一步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结合临床,针对每个患者个体施行辨证论治,以期达到较好效果,充分发挥传统医学的优势。

(二)对照患者入院前后的病情变化情况,采用以下方法进
5/ 6
行评价 1.中医症候:
中医症候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肺癌中医症候标准进行评价。

2.生存质量:
主要采用卡氏评分评价 3.客观评价:
瘤体变化采用目标病灶的评价 4.化验指标:
血象、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的监测方法参照化验室相关要求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