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财务分析报告范文前言本报告从财务指标的角度分析讨论xx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本报告所提全国性商业银行包括: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5家银行组成的大型商业银行(以下分别称为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交行,统一称为大型银行)以及由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渤海银行等12家银行组成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下分别称为招商、中信、浦发、民生、光大、兴业、华夏、广发、平安、浙商、恒丰、渤海,统一称为股份制银行),再加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恒丰银行未披露xx年年报,因此在本报告中未将恒丰银行列入进行分析。
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称为邮储)于xx年9月28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已经成为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具有了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特点,因此从xx年开始,邮储银行也被纳入分析和评价。
不过,其初始条件和业务结构的特点会在后续的分析中体现出来。
全国性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xx年12月31日,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和总负债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占比分别达到了54.58%和54.73%,较上年分别下降了2.54个和2.62个百分点(见图1和图2)。
其中,5家大型银行在总资产及总负债上的市场份额均继续呈下降趋势,股份制银行在总资产及总负债上的市场份额也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具体而言,大型银行的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市场份额与xx年相比分别下降了0.52个和0.46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的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市场份额与xx年相比分别下降了0.91个和1个百分点。
截至xx年末,全国性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137.7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92%;负债总额为127.4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59%。
本报告将从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流动性水平四个方面对全国性商业银行xx年度财务状况予以分析。
除另有注明外,各项财务数据均取自监管部门及各银行的定期财务报告、新闻稿件等公开披露信息。
资本状况随着严监管的到来,不少为躲避监管的表外业务都要真实还原,银行的资本压力非常大。
所幸全国性银行中除了渤海银行、广发银行及恒丰银行外,都获得了上市融资的渠道,其中不少还是“A+H”的模式。
显然,与资本补充渠道相联系,资本充足率也呈现这样的特点。
xx年,不少银行进行了资本补充(见表1)。
此外,浙商银行试图回归A股,农业银行通过增发计划。
银行密集补充资本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大限将至有直接关系。
该文件要求,到2018年底前,非系统重要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7.5%、8.5%和10.5%。
截至xx年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35%,资本充足率为13.65%,较xx年底均略有上升。
目前,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整体水平高出监管最低标准2~3个百分点。
下面将着重分析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情况。
如图3所示,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最高的为建行(15.5%),最低的为广发(10.71%),5家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股份制银行整体水平;相较于xx年,有12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有所提高,提高幅度较大的是招商(3.94个百分点)和光大(2.69个百分点),有5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有所下降,下降幅度较大的是中信和平安(0.33个百分点)。
在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最高为建行(13.71%),最低为广发(8.01%),显然没有上市的广发、渤海都面临严峻的资本充足率方面的压力。
整体而言,大型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要高于股份制银行;相较于xx年,有10家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有所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是招商(1.48个百分点),招商银行发行了优先股,有7家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有所下降,下降最多的是中信,为0.31个百分点(见图4)。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最高的为通过发行境内优先股筹资600亿元的建行(13.09%),最低的为广发(8.01%),整体上大型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较高;相较于xx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上有9家银行上升、8家银行降低,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光大(1.35个百分点),降低幅度最大的是浙商,为0.99个百分点(见图5)。
杠杆率方面,17家银行全部达到了银保监会4%的监管要求。
其中最高的是建行(7.52%),最低的是渤海(4.24%);相较于xx 年,有14家银行杠杆率水平有所提高,光大的提高幅度较大(1.01个百分比),而中行、农行和工行的杠杆率均有小幅下降(见图6)。
资产质量截至xx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长继续减缓,不良贷款余额为17057亿元,较年初增加1935亿元,同比少增44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4%,与xx年末持平;拨备水平继续小幅提高,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分别为181.42%和3.16%。
对于全国性商业银行,以下将从不良贷款、风险抵补能力、贷款集中度三个方面分析其资产质量情况。
不良贷款情况从不良贷款余额近3年的变化趋势来看,与xx年相比,大部分全国性商业银行xx年的不良贷款余额均呈现较快增长趋势,但整体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其中,增速超过30%的有渤海(35.88%)和浦发(31.32%),xx年增速超过30%的有6家银行;增速低于10%的有9家银行,包含五大行及邮储、广发、招商、浙商。
大型银行不良贷款增速下降明显,对不良贷款的控制整体上表现优于股份制银行。
不良贷款率方面,除了邮储银行外,xx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全部突破1%,大多数银行超过1.5%。
浦发银行(600000,股吧)超过农行,不良贷款率居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之首,较xx年上升0.25个百分点,高达2.14%,其次是农行(1.81%)、华夏(1.76%)、渤海(1.74%)、民生(1.71%)、平安(1.7%),最低的是浙商(1.15%)。
从不良贷款率近3年的变化趋势来看,有13家全国性商业银行xx年不良贷款率下降,仅有4家上升,且上升幅度较xx年明显减小。
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浦发(0.25个百分点),其次是华夏(0.09个百分点)、渤海(0.05个百分点)、民生银行(600016,股吧)(0.03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农行(0.56个百分点),其次是招商(0.26个百分点)。
同时,考虑到不良贷款涉及五级分类下的主观判断,而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此选择关注类贷款及逾期贷款率考察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面临的潜在不良贷款压力。
图10列示了近3年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
与不良贷款余额类似,关注类贷款余额也与银行资产规模相关,大型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远高于股份制银行。
xx年,大型银行中,工行关注类贷款规模最大(5619.74亿元),除邮储外,规模最小的是交行(1306.67亿元);股份制银行中,关注类贷款规模最大的是民生(1139.49亿元),最小的是浙商(106.51亿元)。
就近3年关注类贷款变化趋势而言,xx年有9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增加,且增幅分化较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增幅较大,渤海(34.55%)、华夏(25.37%)和民生(23.48%)增幅超过20%。
从关注类贷款率来看,除华夏与民生比xx年有所增长外,其他银行都在下降,其中广发下降得最多,有1.52个百分点,但仍然维持在4.17%的高位。
从xx年关注类贷款率来看,华夏从xx年的4.2%增加到4.6%,取代广发成为关注类贷款率最高的银行,而邮储仍然保持着较低的水平,由xx年的0.81%下降到xx年的0.68%,仍然是所有全国性银行中最低的。
浙商的关注类贷款比率也较低,仅1.15%。
(见图11)另外一个考察银行贷款质量的指标则是逾期贷款率。
xx年有8家银行的逾期贷款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也有9家银行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下降最多的是光大,下降了1.01个百分点;上升最多的是华夏,上升了1.56个百分点。
xx年邮储的逾期贷款率稍有提升,但仍维持在低于0.98%的全国性银行中最低水平,其次是浙商(1.2%)。
五家大银行的逾期贷款率总体较低,交行最高(2.2%),建行最低(1.29%)。
(见图12)风险抵补能力目前,银监会通过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两项指标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综合考核,其中前者以150%为基本标准,后者以2.5%为基本标准,两者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第一,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是贷款损失准备(现一般按贷款减值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是基于不良贷款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再进行相应计算的一项指标,其性质是衡量信贷风险抵补的程度。
拨备覆盖率多寡有度,以能适应各行风险程度并符合监管要求为宜,不能过低导致拨备金不足,利润虚增;也不能过高导致拨备金多余,利润过低,股东和税务部门不会高兴。
根据银监会xx年出台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银行业监管机构设置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考核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
其中,贷款拨备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拨备覆盖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
为了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真实反映资产质量,腾出更多信贷资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018年2月28日,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___》(银监发20187号,以下简称“7号文”),将拨备覆盖率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图13列示了近3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
xx年,所有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在监管及格线(120%)以上。
大型银行中,农行拨备覆盖率最高(208.37%),交行最低(153.08%);股份制银行中,浙商拨备覆盖率最高(296.94%),在所有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
xx年有12家银行贷款拨备覆盖率有所提升,其余4家银行拨备覆盖率进一步下降。
大型银行拨备覆盖率下降幅度较xx年大幅减小,中行下降幅度最大(3.64个百分点),农行上升幅度最大(34.97个百分点)。
股份制银行拨备覆盖率变化进一步分化,招商、中信、光大、渤海、广发、兴业、民生的拨备覆盖率呈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招商上升了82.09个百分点;浦发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36.69个百分点;平安、华夏呈现相对较小的下降幅度。
拨备覆盖率的下降往往反映了银行不良资产的上升。
第二,贷款拨备率。
图14列示了近3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贷款拨备率。
5家大型银行中,农行虽在xx年下降至3.77%,但仍连续4年保持贷款拨备率最高;交行(2.30%)、工行(2.39%)、建行(2.55%)、中行(2.31%)的贷款拨备率水平均高于1.5%,其中农行和建行高于2.5%的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