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
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ational Missile Defense-NMD)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由5大部分组成:预警卫星、改进的预警雷达、地基雷达、地基拦截弹和作战 管理指挥控制通信系统。预警卫星用于探测敌方导弹的发射。改迸的预警雷达NMD系统的“眼睛”, 能预警到4000~4800千米远目标。地基雷达将地基拦截弹(NMD核心)导引到作战空域。
1970年世界博览会在日本大阪举行
日本——不容忽视的一极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在很多经济领域 赶上或超过美国,他们不意像过去一样受美国的控制,出现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 局面。日本并极力争取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是多极中不容忽视的一极。
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
Slobodan Milosevic
在科索沃南弗联尔盟波科科维索索奇沃沃农((田KK发oos现osov北voo)约)地投战区下争的造国成际大禁批止难使民用无南19斯的家4拉1B可.8夫L.归2U联0-盟~97共2A0和0/6B国.3集总.1束统1 炸弹
威助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加之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 治和恐怖主义,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形成严峻挑战。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1999年 3月24日~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道主义干涉”幌子,对南联盟进行持续78天轰炸。
冷战结束后,新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呈 现出多极化的趋势。然而,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一方面美国的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盛行;另一方面“多强”的力量也在不断增强,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仍 将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总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洲首都”)
北约成立后,美国控制了北约的“一体化”军事机构,为北约制定军事战略。实际上是把美国 的军事战略作为各成员国军事活动基本原则,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并在欧洲大陆组成遏制苏联 和东欧的弧形包围。经过5次扩大,北约已形成了拥有26个成员国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
2006年7月17日,八国集团同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刚果(布)6个发展中国家 领导人对话会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着重就全球能源安全问题作 了阐述。
八国首脑齐聚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八国集团峰会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①美国在世界各地的霸权行径处处碰壁、屡屡受挫,表明多 极力量对美国的干预、制约和防范越来越强。②在反恐、能源、环保和防止核扩散等重大国际问题 上,美国也不得不与各大国协商、合作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
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致三人牺牲
中国学生抗议美轰炸我驻南使馆
1999年5月8日,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严重侵犯中国主权。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单 方面宣布独立。北约的战争行动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实际上却以其非人道的行 为导致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是20世纪末世界格局转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标志。
分裂和对抗
美国苏联“冷战”时期相互关系
竞争与合作
多极化“一超多强”相互关系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① 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美国
欧洲联盟(欧盟)
日本
中国
俄罗斯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走向缓和,但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和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和发 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出现后,世界各种力量仍在进行新的分化和组合,新的世界格局尚 未定型,“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在继续下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西欧16%
欧盟出口1的965年 德国“豹Ⅱ”坦克
欧盟出口的英国“鹞”式战机
其他46%
美国27%
西欧27%
1993年
欧盟(欧洲联盟)——强有力的一极
欧盟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区经济集团,具有雄厚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其扩大后 的经济规模超过美国,已成为多极中强有力的一极。欧共体改名为欧盟后也从经济一体化发展为综 合一体化,成为世界最富强的组织。至2007年1月止共有27个成员国。
俄罗斯X-65巡航导弹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 1952.10.7~
俄联邦第二任总统
俄罗斯“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
俄罗斯总统普京 法国总统希拉克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
美国总统克林顿 英国首相布莱尔
“一超”与“多强”并存
五大国首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2000年9月7日)
第六学习主题 第19课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课堂小结
导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兰西共和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美利坚合众国 俄罗斯联邦
出席联合国成立五联十合周国联年(合大U国会ni五特ted大别N常纪ati任念on理会s-U事议N国的)世会界旗各国领导人团体照
白俄罗斯
1991.08.25 1991.12.08
摩尔多瓦
1991.08.27 1991.12.21
阿塞拜疆
1991.08.30 1991.12.21
乌兹别克斯坦 1991.08.31 1991.12.21
吉尔吉斯斯坦 1991.08.31 1991.12.21
塔吉克斯坦 1991.09.09 1991.12.21
2000年9月6~8日,由中国倡议的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议在纽约举行。美国、 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综合国力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格局多极 化趋势的进程。“一超多强”格局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存在,其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
世界五大力量的关系
“一超多强”之间既相互借重、利用与合作,又相 互竞争、制约和防范,协商和谈判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 重要主张和手段。
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
Mahmoud Ahmadi nejad 1956.10.28~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
2002年伊朗被披露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2003年美国威胁要制裁伊朗,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 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全面合作。2004年伊朗开始与英法德谈判,暂停一 切铀浓缩活动。2005年欧盟与伊朗核会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伊朗坚持发展核技术。2006年1月10 日,正式启封核燃料研究设施。2007年3月1日,在伦敦举行六国(中、美、俄、英、法和德)会谈 中,由于意见不一致,未就伊朗核问题达成共识。
热衷于“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国军队
二战后的美国一直想称霸世界,处处表现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时期以遏制苏联等社会 主义国家,防止共产主义扩张;冷战后表现出保持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地位,建立美国主导的国 际新秩序。
1965年和1993年美国与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欧盟其出他口49的%法国幻影美20国003战5%机
第六次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
2004年11月29日,第六次中国、日本和韩国领导人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中国国务院总 理温家宝、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和韩国总统卢武铉出席会议。三国领导人着重围绕中日韩合作的进 展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中邓国小(平被检誉阅中为中中“国国国世海新人界军型民旅经歼解济沪击放级的机军奇导((迹弹歼1”驱918逐)14)年上舰1海0月浦1东日新)区
中国——日益增强的一极
第三世界的兴起,对多极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1978年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 速发展,2006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已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多极中影响日益增强的一极。
亚洲议会和平协会(AAPP)第三届年会在北京、重庆举行
极是指综合实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多极化是指世界上出现了多极并存 的发展趋势。世界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国际力量对比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或体系。
美国新型海军舰艇“西金斯”(Higgins 威廉·赖斯·西金斯上校)号
美国——最强大的一极
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后的美国,由于具备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 实力,拥有世界最多的高科技人才,处于难以撼动的“一超”地位,是多极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极。 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的深刻变化,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并企图称霸世界。
末代苏共中央总书记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
1991年的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叶利钦和末代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重要的一极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苏联解体,俄 罗斯作为地跨欧亚大陆的大国,经济基础好,人口素质高,至今仍具有较强的军事和科技实力。它 继续作为一个统一的拥有足以毁灭美国的军事力量而存在,仍然是多极化力量中重要的一极。
亚洲议会和平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Asian Parliaments for Peace—AAPP)是由亚洲和南太平 洋地区岛国及部分领土在亚洲的主权国家议会组成的地区性议会组织,于1999年9月在孟加拉国首 都达卡成立。2002年4月16日至19日,第三届年会在北京和重庆举行,主要议题是“和平与发展”。
亚美尼亚
1991.09.23 1991.12.21
土库曼斯坦 1991.10.27 1991.12.21
哈萨克斯坦 1991.12.16 1991.12.21
“独立国家联合体”(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CIS “独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