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的检查及诊断
散在龈下牙石
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或 牙颈部有连续而
1、牙龈指数
牙龈指数及记分方法(Löe和Silness)【1963、 1967年提出】 记分标准 0=牙龈健康 1=牙龈轻度炎症:牙龈的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 肿,
探诊不出血 2=牙龈中等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 血 3=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
•
的检查
•
•
1、牙尖交错合:又叫正牙切刃相接触的咬
合状态。
•
3、早接触:当下颌从姿势位,自然无偏斜上升,
闭合至上下牙轻轻接触(此为肌位),若不是牙尖交错广
泛紧密接触,而仅仅是少数牙或个别牙接触,称为早接
触。
1.牙松动
2.X线检查: 牙周间隙增宽,硬板不清、断续或消失,牙 槽骨呈垂直吸收,有时可见根折及牙骨质吸收。
③免疫学技术 ④DNA探针 ⑤聚合酶链反应
⑥以酶为基础的检测法
Florida
数字减影
显示骨密
度变化
黑箭头
示骨密度
拔牙后X线下片降
拔牙后X线片
白箭头
示骨密度
四、牙动度仪
原理:用一恒速的小圆柱快速冲击 牙面,仪器能以数字显示牙周膜对该冲击力的 阻力,牙越松则阻力越小,显示数值越大。
• 五、龈 沟 液 检 查
• 1. 方法: (1)方向 牙周探针尖端紧贴牙面,
• 探针与牙长轴平行 ,探测邻面时, • 探针向邻面中央略为倾斜 • (2)动作 提插式行走
• (3)力量 以20~25克为宜。
• 附着水平探测
• A B C三个牙的探诊深度都是 6mm, 但由于龈缘(GM)位置不同,
• 附着丧失的程度也不同:
3. 牙龈的特殊变化 a.新月型充血环 b.早接触牙咬合时受压侧龈发白 c.龈裂、不对称性龈退缩 d.龈缘突
4.牙齿的变化 a. 牙齿形成小平面,过度磨损、 面磨平、过深的面
凹,过锐的牙尖及过高陡的边缘嵴。 b. 牙齿的松动、移位。
一、正常牙周组织的X线像
正常牙周组织的X线像 1.釉质 2.牙本质 3.牙髓腔
数字减影
显示骨密
度变化
黑箭头
示骨密度
拔牙后X线下片降
拔牙后X线片
白箭头
示骨密度
• 一、微生物学检查 • ①培养技术 通过培养可检测出优势菌,同时可进行抗菌药的敏 • 感试验,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 ②涂片检查法(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2、刚果红负性染色法) 优点:较培养法简便而快速,半小时即可完成。 缺点:不能鉴别出细菌的种属和性质,即不能检出特异性病原菌。
根据菌斑显示剂染色的范围判定菌斑指数( Quigley-Hein法)
记分标准
0=牙面无菌斑 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 2=牙颈部连续窄带状菌斑宽度不超过1mm 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但少于牙 面1/3 4=菌斑覆盖面积至少占牙面1/3,但不超过2/3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Greene和Vermillion指出)
1、龈沟液的采集方法 2、龈沟液的定量方法 3、龈沟液的成分
• 六、基 因 检 测
• 某些类型的牙周炎可能与遗传有关。某些基因的多态性与炎 症和免疫反应密切联系。如IL-1基因的多态性与成人牙周炎相 关,FcγRⅢB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早发性牙周炎相关等
牙周的检查及诊断
薛汐潮
根据菌斑显示剂染色的范围判定菌斑指数( Quigley-Hein法)
记分标准
0=牙面无菌斑 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 2=牙颈部连续窄带状菌斑宽度不超过1mm 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但少于牙 面1/3 4=菌斑覆盖面积至少占牙面1/3,但不超过2/3
记分标准DI-S: 0=牙面上无软垢 1=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 2=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与2/3之间 3=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Greene和 CI-S: Vermillion指出) 0=龈上、龈下无牙石 1=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 2=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在牙面1/3与2/3之间 ,或牙颈部有
A. 牙龈增生,探诊深度6mm,附着 丧失3mm
• B. 龈缘位于釉牙骨质界,探诊深 度6mm,附着丧失6mm
• C. 牙龈退缩,探诊深度6mm,附 着丧失9mm
GM
GM GM
v v
v
v
• (一)牙松动检查 • 方法一:0=生理性动度
1=超过生理性动度,但幅度在1mm以内 2=牙松动幅度在1~2mm间 3=牙松动幅度在2mm以上 • 方法二:0=生理性动度 1=颊(唇)舌方向松动 2=颊(唇)舌和近远中方向均有松动 3=有垂直方向松动者
2、出血指数
出血指数(BI)(Mazza,1981) 记分标准 0=牙龈健康,无炎症及出血
1=牙龈颜色有炎症性改变,探诊不出血 2=探诊后有点状出血 3=探诊出血沿牙龈缘扩散 4=出血流满并溢出龈沟 5=自动出血
(二)牙周探诊工具
a.UNC-15探针:每1mm均有刻度标记,每5mm有加粗的 颜色标记 b.非金属探针:每1mm均有刻度标记,每5mm有加粗的 颜色标记 c.Williams探针:刻度标记分别为1、2、3、5、7、8、9 、10mm d.WHO(CPITN)探针:尖端为一0.5mm球状,刻度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