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公共艺术的特征及内涵[精]

第五章 公共艺术的特征及内涵[精]

《安慰洞》体现了艺术家对普通公众的关怀, “精神干预”。
美国纽约联合国广场公共艺术 打结的枪杆,1988年,由卢森堡赠送。弯曲打结的枪管表示了人们对非暴力的向往, 以及呼吁国际裁军行动,寓意联合国的主要职责是“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卢浮宫前公园欢迎的手,铜与花岗岩,这些手形态各异,不仅表达对人们的欢迎,更像是一个融洽 的大家庭的手握在一起,共同庆祝。这些公共艺术景观体现着对人文的关怀情感。
“风塔”可以利用风力 将水渠中经净化的水从 底部提升到高架步行道 标高层,作为旱季灌溉 植被用水;在其它季节, 经过提升的水又回灌到 水渠中,通过这一循环 过程一方面营造了富有 意趣的水的流动、跌落 的视听环境
• 废弃物利用 广东歧江公园大量机器经艺术和 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 场景之中。这件作品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 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
第五章 公共艺术的概念、 目的、特征及内涵
一、概念
伴随着城市化、社会 化而发展。
改善公共环境和居住 环境。
以公共性为价值核心。
改善公共环境
公共空间多元的视觉艺术形态。旨在对城市公共环境进行文化性、艺术性和人性化的改造与创建。 法国里昂火车站出口,公共艺术的介入,既丰富了建筑的外部空间,又缓解疲劳感。三个长发飘飘
的女孩,指引人们行进的路线,使旅途充满新奇。
不仅为新社区创造公共艺术环境,也改善老社区的品质, 使之焕发出新的魅力与内涵。 德国 法兰克福老建筑,添置水中金属雕塑作品,给人们带 来惊喜,处于交叉口,又起到了分流车辆的左右。城市功 能和美学的有机结合。
改善居住环境
价值核心为公共性
服务公众,价值核心为公共性,以满足公众对于文化的需求、历史的眷顾、社会的参与、文脉的传 承,亲近自然的需求等。 巴黎,贝尔西体育馆,开放的公共景观。“大峡谷”深入地下,形成明暗对比,成为开放的公园。 不仅成为地区的焦点和文化聚集地,还成为公众参与互动的场所。
墨尔本街头的导向牌,导向牌好比是城市的眼睛, 在日益国际化的城市中尤其引人注目。
生态设计/绿色设计 对场地最小干预和最大限度维持,防止生态破坏。
创作缘起: 材料选择: 艺术的提炼: 生态的作为:
一件成功的公共艺术蕴含丰富的信息:作为艺术的构成之美、融于自然的韵律之美、保护自然的生态之维、 作为文化符号的文化之意、作为社会内容的功能之用和社会之思。
旧区改造与公共艺术的生态重塑 北杜伊斯堡公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工厂的历史信息, 利用原有的“废料”塑造公园的景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 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巴黎 蓬皮杜艺术中心 “圆桌” 20世纪,移民使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中国旅法艺术家陈箴站在一个移民的角度,以作品揭示移民所面临的文化问 题。见证一位移民面对与自己母体文化不同的文化时的种种反应。“圆桌”是为联合国成立50周年创作的。圆桌周 围由世界五大洲搜集来的椅子暗含了不同文化,被抬高的椅子被固定在桌子上,暗示着共存、平等、对话的现状及 内在的悖论。
• 喷泉从布满铆钉的钢板中喷出。以造船过程中普遍使用的铁栅格作为设计材料。
公共艺术在数字领域的生态基因 九霄(Clouds 9)工作室与詹姆斯·克拉(James Clar)共同
研究了“能量筛网”的概念,即一种经电脑程序控制的LED金属网,记录自然环境信息的变化, CPU依据各“树叶”吸收阳光的多少控制LED光的明暗、色彩,从而在一日和四季中变换出不同的 外观和色彩,呈现出绚丽的光电效果,也与自然和环境形成对话。
由公众参与完成的铺地设计
三、特征
成功的公共艺术特征: 1、与环境和谐共存 2、满足委托方、公众和艺术家的共同愿望 3、有助于城市的复兴,为城市增值 4、为环境及经济带来可观的效益。
看似平凡无奇的指路牌,被设计成精美的艺术品, 材料、色彩和周边环境的协调都匠心独运.
1967 毕加索 芝加哥Daley Center 没有人知道是女人、狗,或是其它的什么,艺术家没有命名, 因此人们将它称为“The Picasso”.人们喜欢在下面休憩玩耍,这已成为芝加哥的地标性作品, 赋予城市以独特的个性。
美國奧斯汀市,太阳能光电板公共艺术
场域性
场域性亦即“地方特色”,需与特定场所的自然、人工及人文环境相融合。顺应空间 肌理和文脉传承,成为 “场所精神”的载体。
利用既经济、又美观的材料,既简单而又朴素的设计理念,大力提倡环保、 健康、简朴而实用的公共建筑。
公益性、服务性
可赏、可用,渗透到生 活中的各个层面,使生 活更富艺术性和情趣, 成为公共生活中的艺术。
四、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
公共性
“公共” 西方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可追溯到古希腊城邦时期的广场,其正式出现与近代 西方市民社会的产生密切相关。 汉娜·阿伦特:以古希腊的城邦生活作为研究的理论来源。
⑴ 市民社会的产物; ⑵ 民主的、开放的、进入公共领域的;与私密性、封闭性是相对立的; ⑶ 舆论的、参与的,是可以自由交流和相互讨论的;
欧洲18世纪市民公共空间及其公共活动-文艺沙龙
18世纪作为市民公共空间的画廊 两年一度的卢浮宫皇家艺术学
院油画雕塑展览会面向公众开放,人们可以自由地对艺术作品展开 讨论和评判
社会性
“介入”不仅是一种物理性的空间介入行为,更是在艺术观念上对社会问题和 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反映,是对社会的一种艺术干预。
⑴ 面向(to)公众 发言 ⑵ 为(for)公众思考 ⑶ 涉及 (about) 公共 社会的公共事务和 重大问题
美国洛杉矶 位于一个办公楼旁,以夸张、非现实的形态,象征着现代生活中人的生活状态与无奈
生态性
体现环保意识 生态设计/绿色设计 旧区改造与公共艺术的生态重塑 公共艺术在数铜雕塑
巴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精心设置的椅子和地面拼花,将人们带入一种原初质朴的世界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