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处理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处理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处理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9月
目录
一、湿垃圾处理基础薄,投资缺口大 (4)
1、垃圾分类行业产业链再梳理,湿垃圾是新增项 (4)
2、餐厨垃圾末端处置尚有缺口,厨余垃圾规模数倍于餐厨 (5)
二、处理路线:与餐厨有共性又有差别 (7)
1、餐厨垃圾处理:厌氧消化是主流工艺 (7)
2、厨余垃圾处理:成本略高于餐厨 (8)
3、厨余垃圾处理的补贴规模可控,未来看垃圾收费 (9)
4、参与者:传统的餐厨垃圾处置企业和垃圾焚烧公司 (10)
(1)传统的餐厨垃圾处置企业 (10)
(2)垃圾焚烧公司业务向前端延伸 (11)
三、主要风险 (13)
1、垃圾分类政策推进和管理成效低于预期 (13)
2、厨余垃圾项目建设进度不达预期 (14)
湿垃圾处理投资缺口大:实行垃圾分类后,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环节产生影响最大的是湿垃圾的转运和处理,一方面体现在垃圾车的需求的增量,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新增湿垃圾处理设施。

根据经验数据,每人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约为0.3-0.5kg,数倍于餐厨垃圾(每人每天产生量约为0.1kg),我们预测仅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每天的厨余垃圾清运量就达到13 万吨,厨余垃圾的处置能力缺口大,预计投资规模将超650亿元。

厌氧是主流工艺,补贴规模整体可控,未来看垃圾收费:参照餐厨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厨余垃圾也是主要采用厌氧消化,但是厨余垃圾的产气率、提油率较低,而外运处理的固渣(沼渣)较多,因此成本略高于餐厨垃圾。

现阶段,厨余垃圾的处理项目的盈利还是依赖于政府补贴。

预计46个试点城市的厨余垃圾处理每年的补贴额约为170亿元,净增加补贴额为130亿元,补贴规模整体可控,若垃圾收费制度能顺利推行,则有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餐厨垃圾处理和垃圾焚烧公司最受益:1)厨余(餐厨)垃圾处理的流程复杂,系统的稳定性要求高,具有比较高的技术门槛,因此已经在餐厨垃圾处理领域积累工程经验的公司,在工艺设计、系统集成、设备选型和安装等方面都会具备优势,这批公司会是未来的厨余垃圾处理EPC 工程领域最大的受益者。

2)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向“上游”的厨余垃圾处理领域进行业务延伸,一是能够继续掌握生活垃圾的资源,对冲因为实行垃圾分类后造成的入炉垃圾量的减少;二是可以把湿垃圾处理作为垃圾焚烧的预处理环节,严控各个环节,提升入
炉垃圾质量,最终提高发电量。

垃圾焚烧厂和厨余垃圾处理厂合建或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一、湿垃圾处理基础薄,投资缺口大
1、垃圾分类行业产业链再梳理,湿垃圾是新增项
作为全国率先开展垃圾分类管理的城市,上海目前主要推崇“点-站-场”模式,同时结合两网融合,即小区分类、中转站收集、分拣中心分选收集再生资源、末端处置的模式。

与过去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相比,变化主要有:(1)增加了前端督导的环节;(2)干湿垃圾从源头开始分离,并建立独立的湿垃圾转运、处理环节;(3)可回收垃圾趋向于集中管理;(4)有害垃圾的单独收集和处置。

可回收垃圾是由分散到集中的管理制度上的变化,居民的有害垃圾产生量相对较少,因此在源头上垃圾充分分类后,对于整个环节产生影响最大的是湿垃圾的转运和处理,一方面体现在垃圾车的需求的增量,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新增湿垃圾处理设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