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吨无纺布生产线项目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xx县XX无纺布有限公司年产XXXX吨无纺布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一二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总论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年产XXXX吨无纺布生产线项目1.1.2项目实施单位概况(1)单位名称:xx县XX无纺布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XXX(3)单位概况xx县XX无纺布有限公司拟在XXX市xx县投资10000万元建设年产XXXX吨无纺布生产线项目,公司以生产环保型无纺布为主,逐步完善以无纺布为主的产业链,最终形成完善的行业生产个销售体系。
1.1.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国家产业政策和纺织工业产品结构调整要求(3)《xxx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1(4)xx县工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5)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1.1.4项目提出的理由无纺布是一种非织造布,它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将纤维通过气流或机械成网,然后经过水刺,针刺,或热轧加固,最后经过后整理形成的无编织的布料。
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优点是不产生纤维屑,强韧、耐用、丝般柔软,也是增强材料的一种,而且还有棉质的感觉,和棉织品相比,无纺布的袋子容易成形,而且造价便宜。
它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拒水、透气、柔韧、不助燃、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等特点。
该材料若置于室外经自然分解,其最长寿命只有90天,置于室内在8年内分解,燃烧时无毒、无味、且无任何遗留物质,从而不污染环境,故环保由此而来。
由于产品用途广泛,市场前景广阔可以充分改变产业结构,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当地经济发展可产生积极影响。
根据xx县工业园区发展规划,xx县XX无纺布有限公司决定在XXX市是xx县投资年产XXXX吨无纺布生产线项目。
项目概况1.2.1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X市xx县工业园。
1.2.2建设规模项目建成达产后,生产各种无纺布年产量达XXXX吨,年销售收入达到9000万元。
1.2.3项目建设期项目建设期为1年,即2012年6月~2013年5月。
1.2.4建设内容厂区总占地2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车间、办公楼、宿舍楼等,配套建设变配电站等公用工程。
1.2.5投资规模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8400万元,流动资金需求为1600万元。
1.2.6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全部由企业自筹。
1.2.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经调查研究和测算,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主要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促进纺织产业升级纺织产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不可替代的支柱性作用。
中国内地纺织服装市场增长潜力堪称世界之最。
随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纤维消费也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纺织工业从贸易、投资到服务等方面得到全面开放。
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纺织行业作为纺织工业技术改造的重中之重,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
用高新技术替代传统纺织产业是进入21世纪最主要的产业政策。
根据《国家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和《中国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应用:加快推进产业用纺织品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满足水利、交通、建筑、新能源、农业、环保和医疗等新领域的需求。
重点发展以宽幅高强工艺技术为主的土工格栅、土工布、防水卷材等多功能复合材料,高端土工布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提高到50%;加快推进针刺、水刺、纺粘等先进工艺和高性能纤维在环保过滤用纺织材料生产上的应用,新材料比重由20%提高到50%;支持多功能篷盖材料、膜结构材料等轻量化特殊装饰用纺织材料的开发应用;支持采用高性能纤维开发风力发电机叶片、航空和航天器预制件等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年产量达到5000万平方米;开发节水灌溉、储水材料和缓释包装材料等农用纺织材料;加快手术衣、隔离服、仿生器官等医用纺织材料及制品的开发和应用;推广纺粘、熔喷、水刺及其复合非织造工艺技术,突破“三抗”(抗微生物、抗血液、抗酒精)手术衣、隔离服等科技攻关项目的产业化难题。
《xxx省纺织工业调整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
重点推进以宽幅高强工艺技术为主的土工格栅、土工布、防水卷材等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开发;加快推广针刺、水刺、纺粘等先进工艺和高性能纤维在环保过滤用纺织材料生产上的应用;支持多功能蓬盖材料、膜结构材料等轻量化特殊装饰用纺织材料的开发应用;支持高性能纤维生产的过滤材料,手术衣、隔离服、纺织仿生器官等医用纺织品,节水灌溉及储水材料、缓释包装等农用纺织材料的开发。
为适应世界纺织品市场形势的发展,我国的纺织工业目前正在加紧进行技术结构调整,使产品向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以适应国内外市场对纺织品越来越高的要求。
国家对纺织传统加工业的产业政策总起来讲即是进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变低水平加工能力过剩而高档产品加工能力不足的现状,使纺织传统加工业的技术水平能有明显提高。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对促进纺织行业产业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增加市场竞争力,积极面对国际竞争我国是世界上纺织生产大国,纱线品种之多,数量之大独一无二,但高支纱占有相对狭小的分额,制约着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从行业的发展来看,技术进步必须提高到日程上来,中国要从纺织大国变为纺织强国,关键是要提升纺织品的现代科技含量。
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工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在。
配额的取消可以使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外销公司降低成本,成本的降低可以加强外销纺织品的竞争力。
但在面临纺织品服装配额限制减少、潜在市场扩大的同时,我国纺织服装业不能盲目乐观,因为配额取消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的加剧。
取消限制后,各国纺织品平等竞争,我国配额取消后的附加值较低的低档次产品将受到国际市场上的强力冲击,这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适应自由竞争下的国际市场提高了难度。
因此,我国的纺织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通过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与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减少低档次大路产品的生产量,扩大高档产品的生产,以质量、以品种抢占市场,为自身的发展增强后劲。
近年来世界上各类新型纺纱技术创新不断,先后涌现出针刺无纺布、热熔无纺布等工艺和产品,但以水刺无纺布技术与设备的发展最为迅速和完善, 1996年总产量约为250万吨,1999年已经达到280万吨,预计2010年将达到500万吨。
目前在数量上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除北美和欧洲以外第三大非织造布地区。
非织造工业急剧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创新带来的生产成本的降低,新的应用领域的开拓以及替代相当数量的纺织品与针织品。
目前非织造材料仅占纺织品市场的1%-2%。
在非织造材料中,用即弃产品占83%,耐用品仅占17%。
悬殊巨大的比例意味着非织造材料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
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60多个,同时还将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市场分析3.1.1国际市场美国非织造布协会(INDA)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后期间,世界非织造布产量将超过563万吨,总产值达到2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可达%。
无纺布生产主要国家美国非织造行业的发展将继续高于该国工业生产增长率,其非织造卷材出口量约为其它纺织品进口量的2倍左右,美国非织造布贸易的年增长率是进口大于出口。
欧洲市场非织造布的主要用途为卫生材料领域增长%;服装领域(主要是防护服)增长最快,增幅达25%;其次是液体过滤材料,增长23%;医疗与外科用途增长16%。
随着东欧国家经济逐步走向工业化,非织造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3.1.2国内市场内需增长仍然是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
未来5年我国国内人均衣着类纤维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速,预计到2012年国内纤维加工总量将超过300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将达到15—16公斤。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进程加快,家用纺织品需求总量将大幅增长,发达国家家用纺织品在纤维消费中的比重达到30%~40%,而目前我国的消费比重还比较低,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涉及医疗、卫生用、家庭装饰用、服装、包装、工业、农业等各类辅助工业的迅猛发展,无纺布行业进入新一轮的大发展时期,也将带动生活用、家居用、产业用纺织品消费的不断增长,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应用空间非常之大。
其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预计到2012年,中国的产量将达到全世界产量的14%,其消耗量将增加到全世界的32%,达650万吨。
特别是国家执行限塑令以来,无纺布在购物袋方面的应用,将为该项目的建设拓展广阔的市场。
建设规模3.2.1建设规模根据上述的市场分析预测,项目单位依据市场需求并综合考虑生产规模效益。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达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为XXXX 吨,年销售收入达到9000万元。
3.2.2产品方案项目达产年产品生产方案如下表:第四章场址选择场址所在位置现状4.1.1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场址位于XXX市xx县工业园内4.1.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项目土地权属类别为国有出让土地,占地面积为20000平方米。
4.1.3场址现状建设场地地势平坦,厂区内新设计道路、出入口与工业园区道路有机相连,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场址建设条件4.2.1地质结构1.地貌:场地位于xx县位于中朝地台的南经重,郯庐深大断裂的西侧,区域地质复杂,地质结构自上而下为表层粘土、粘土、基岩。
区内岩浆较发育,岩性简单,规模较大。
总体而言,项目地址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有利于工程建设。
2.水文地质:根据场地水质分析结果资料,建筑场区范围内地下水的化学类型对建筑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3.地震烈度:根据建设部建抗(1993)13号《关于执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有关规定的通知,本工程设防裂度要求为Ⅶ度。
4.2.2当地自然条件1、气象水文条件项目所地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光照充足、雨量丰富、梅雨显着、降水集中的特点。
年平均气侯℃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无霜期210天,年平均降水量800—1000毫米。
一方面,光、热、水配合较好,生太环境多样;另一方面,由于本区属于气侯上的过渡带,冷暖气团交锋频繁,进度多变,季风气侯使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季节分配不均。
降水特征为:夏季多冬季少,春雨多于秋雨,但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即使同季,各年差异也很大。
地表水是区域内水资源的主体,xx县地表水丰富,河流、湖泊、水库较多,水质良好。
2、地形地貌xx县自然环境优越,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比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