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建档档案知识问答
1、什么是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通常是指记录社区居民健康资料的系统化文件,主要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及社区健康档案等。
2、为什么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为了切实改变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模式,让城区居民真正享受到免费的预防保健服务和廉价、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
我市城区将从今年起,为城区居民建立完整、真实的健康档案。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根据居民健康档案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所需,从而能够提供优质,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改善社区卫生状况。
3、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好处有哪些?
①健康档案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是一份终生属于自己的完整健康信息资料。
对自己的日常健康管理、就医都能提供十分有益的帮助;②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健康档案,能享受到社区责任医生动态、连续、完善、细致的“一对一”的医疗卫生服务,好比拥有了自己的私人医生。
减少就诊时的重复检查,节省医疗费用支出。
5、如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①城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服务时建立;②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的方式建立。
建档医生根据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发放居民档案信息卡,并录入计算机,建立电子化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以户为单位,实行一人一档。
③社区居民主动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规定项目的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