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大道节点施工策划2
降水井施工通过招标择优选用实力强、信誉好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具体降水方案通过现场降水实验后进行确定。
4.3.3顶圈梁及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施工
地下连续墙及抗拔桩施工完毕后,拆除内侧导向墙,清除导向墙顶泥浆,凿除地下墙顶浮浆,进行顶圈梁及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施工。
太湖大道节点处顶圈梁为800×1000mm(宽×高)钢筋混凝土,第一道支撑采用700×900mm砼支撑,砼支撑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顶圈梁及混凝土支撑施工采用竹胶板模板、商品混凝土施工。
第四阶段
4-1
74、87、89
7
110KV电力电缆改移完成后进行
4-2
32、75、88
4.3.2抗拔桩及降水施工
太~清区间在太湖隧道节点处共设置14根抗拔桩,抗拔桩采用Φ900mm钻孔灌注桩,设计桩长为28m,抗拔桩设置在立柱底。
抗拔桩施工采用两台回旋钻机进行施工,优质膨润土拌制泥浆护壁,孔口采用钢制护筒护壁,刚性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
悬吊安全保证措施:
为防止管线垂度与挠度位移过大,我们将加强管线监测。施工中,在污水钢管上表面中部以及两边各1/3处设置三个直立的钢筋头作为监测点,对污水钢管沉降及位移情况进行监测,污水管悬吊施工完成前期,每天对污水管沉降及位移情况进行监测,污水管沉降及位移稳定后,可适当延长监测时间。
有特殊情况及时与管线监护单位联系,一般情况为管线前期下沉量较大,此时可利用可调节花篮螺栓,合理调整管线位置,可调节螺栓的可调节范围为30cm。调节时,对称调节,严禁单人随意调整,避免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现场围挡施工完毕后,配合各管线产权单位进行管线的改移及保护工作,在设备安装完成及泥浆箱等配套设施满足施工的情况下,立即组织施工不受地下管线影响的地下连续墙,具体安排为:
第一阶段:首先进行不受地下管线影响的25、27、29、68、70、72地下连续墙施工。
为了对10KV电力电缆进行悬吊保护且在24、67幅地下连续墙施工不受10KV电力电缆干扰,首先进行25、68幅地下连续墙施工,然后进行然后依次进行29、72、27、70幅地下墙施工,25、68幅地下连续墙完成后,将10KV电力电缆向北拨移至25/68地下墙顶,并进行悬吊保护;29、72幅地下连续墙完成后,将DN1200污水管改移至29/72幅地下墙顶,并进行悬吊保护;
4.3.4基坑开挖
挖基坑采取“分层开挖、随挖随撑,支撑与挖土配合”,严禁超挖,在地层变形要求较严格时,采取“分层、分区、分块、分段、抽槽开挖、留土护壁,及时支撑,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等方式开挖。横向先开挖中间土体,后开挖两侧土,待两侧土体剩余20~30cm时用人工开挖。
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当基坑深度在4.0m以内时,直接利用挖掘机挖土装车,当基坑挖4.0m以下时,使用长臂挖机出土。最后剩余土方由小挖机倒土,长臂挖机直接出运土方,配备大型自卸车运输外运。
因太湖大道节点为四周地下连续墙全封闭基坑,在进行主体结构浇筑时,节点与太~清区间两端接头处预埋钢筋接驳器,接驳器紧贴地下连续墙,结构混凝土浇筑前,对接驳器采取措施进行保护,防止被混凝土堵塞。
五、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5.1施工进度计划
太湖大道节点按照5月4日开始围挡,围挡后进行管线改移及施工场地布置,设备进场和安装调试、场地临时建设、材料进场加工等施工准备按照15天考虑,负一层先施工区间主体,太湖大道隧道随后流水施工。新建清扬三号桥与太湖大道隧道平行施工。
二、工程地质
太湖大道节点处地质至上而下分别为杂填土、淤泥质层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粘土组成,淤泥质层为流塑状态,其它为可塑~硬塑状态。
图2太湖大道节点地质剖面图
三、地下管线分布情况
根据提供的地下管线资料和现场调查情况,太湖大道节点范围内对工程影响的地下管线有:
3.1弱电管线
太湖大道节点周边有东西向、南北向弱电管线,西侧部分线路和太湖大道北侧线路位于基坑内,向基坑外进行临时改移。
连续墙开挖前先做导墙,导墙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进行成槽作业。地下连续墙采用跳槽法施工,相邻槽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方可进行开挖。成槽后混凝土必须在24小时内浇筑完毕,避免槽壁暴露时间过长。钢筋笼整体吊放,入槽后至混凝土浇筑时总停置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钢筋笼纵向钢筋接长时采用对焊或机械连接。
受地下管线影响地下墙示意图
4.3.6主体结构施工
太湖大道节点主体结构负一层为太湖大道隧道,负二层为地铁行车区间。根据轨道办与重点办协调,我单位在完成负二层结构后交重点办进行负一层太湖大道隧道节点施工。
图8太湖大道节点主体结构图
主体结构侧墙和板分开施工。侧墙和立柱采用定型钢模板,工厂加工。中板和顶板采用WDJ碗扣式脚手架做满堂支架,复合竹胶板做底模,厚度≥18mm。混凝土采用汽车输送泵泵送入模,插入式振动棒捣固。底板、中板、顶板混凝土采用覆盖养护,侧墙混凝土采用喷水养护。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顶板防水施工,进行基坑回填。
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接近管线的范围和管线埋深的可能深度范围内,应人工小心挖掘,以免破损、损坏管线,确保施工期间所有地下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4.3.5钢支撑架设
区间主体围护结构设四道支撑加一道换撑,换撑在拆除第三道支撑前施做,除第一道支撑采用700×900mm砼支撑外,第二~四道支撑及换撑均为φ609,t=16mm钢支撑。钢支撑与地下连续墙之间设2工45C型钢围檩。基坑转角及变截面处支撑为斜撑,其余均设为对撑。
b、高架线尽可能采用绝缘电缆线,以确保地下连续墙施工安全;
c、采用拉钢绞帮线等措施减小架空线下垂度,保证架空线下施工净空及施工安全距离。
②10KV电力电缆
太湖大道南侧东西方向一根10KV电力电缆在电缆北侧第25、69幅地下连续墙完成后拨移至第25/69幅地下墙顶部,然后进行悬吊保护。
图5 10KV电缆改移-悬吊保护示意图
3579方
18
2010/8/10
2010/8/28
5.5
第三道钢支撑安装
20道
2
2010/8/29
2010/8/31
5.6
第三层基坑开挖
2684方
13
2010/9/1
2010/9/15
5.7
第四道钢支撑安装
20道
2
2010/9/16
2010/9/18
5.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坑底层开挖、清底
3003方
15
2010/9/19
第二阶段:10KV电力电缆拨移至25/68幅地下墙顶,进行24、26、28、67、69、71、91幅地下墙施工。
第三阶段:DN1200污水管改移并悬吊保护完毕,进行第30、31、73幅地下连续墙施工;
第四阶段:110KV高压线架空完毕,进行74、87、89及32、75、88地下墙施工。
表1地下墙施工顺序
③DN1200污水管悬挂保护
在太湖大道节点施工期间,DN1200mm污水管改移至节点北侧,待节点完成后改移至原位进行悬吊保护。
悬吊方案:首先进行第29、72号地下连续墙施工,第29、72号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后将污水管向南侧改移至第29/72幅地下连续墙顶,并对污水管进行悬吊保护。
图6污水管悬吊保护示意图
根据地铁及太湖大道改造总体施工筹划,我标段太湖广场站~清名路站区间施工分两个阶段组织施工,首先进行区间南侧太湖大道节点施工,太湖大道节点完成后,进行区间北端剩余部分区间施工。本节点围护结构施工内容包括地下24幅连续墙、14根抗拔桩、6口降水井。
图5太清区间施工总体筹划
4.2管线改移及保护
太湖大道节点范围内对施工影响的有太湖大道北侧东西方向的110KV电缆管块、太湖大道南侧东西方向10KV电缆及太湖大道北侧东西方向DN1200污水管。地下管线改移及保护方针:在地下连续墙施工阶段采用拨移、架空、避绕等手段尽量减小地下管线施工干扰,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阶段采用悬吊等措施保证地下管线及施工安全。
2010/10/4
6
主体结构
48m
2010/8/7
2010.11.24
6.1
底板及防水
15
2010/10/5
2010/10/20
6.2
负二层侧墙
15
2010/10/27
2010/11/11
6.3
中板
20
2010/11/18
2010/12/8
7
施工场地移交
7
2010/12/9
2010/12/16
5.2机械设备进场计划
3.2强电管线
节点基坑四周均有电力电缆,因检查井内有积水或直埋等原因,目前能够确定位置的有:
(1)太湖大道北侧东西走向的钢筋混凝土电缆管块,内有6根11万伏和3根1万伏的电缆,埋深2m,管道为3排,每排5孔。
(2)太湖大道南侧东西走向的10KV电缆,检查井内积水严重,目前能调查到的仅为一根电缆,电缆埋深约2.0m。
①110KV高压电缆改移
经轨道办的大力协调,太湖大道北侧横穿节点的110KV电力电缆由地下线改为架空线,横跨区间二期基坑范围。具体做法为在清扬路东西两侧加设25m高压线塔,11万伏电缆架空横跨太湖大道节点基坑,受影响的地下连续墙在限高条件下组织施工。
图5 110KV电缆改移示意图
高架线架空要求:
a、高压线塔选址尽量远离基坑,减小基坑开挖对高压线塔的影响;
5
电工
2
2010.4.30
6
修理工
5
2010.4.30
7
技术员
3
2010.4.30
8
混凝土工
15
2010.4.30
9
门卫
6
2010.4.25
10
清洁工
15
2010.4.30
合计
140
2010.4.30
图7建议管线改移及保护示意图
同时,施工中,贝雷梁底部与管线顶部的高差>50cm,为进行管线位移适当调节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