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文学试题库

当代文学试题库

试题库一、填空1.五十年代文艺界的批判运动主要有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关于《红楼梦》的批判和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2.六十年代初期,党的文艺政策调整中连续召开了三个重要会议,“新侨会议”、广州会议、大连会议。

“新侨会议”1961年6月19日,“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暨故事片创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周恩来总理在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讲话除引言外共讲了七个问题。

深刻地批判了文艺批评中的“五子登科”现象(即“套框子、抓辨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

因为这个会议是在北京的“新侨饭店”召开的,故称“新侨会议”。

广州会议1962年3月,文艺界在广州召开了“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

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都参加了会议,并都发表了讲话。

他们的讲话有四点主要精神:一、重新肯定新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组成部分。

二、改变文艺界领导作风,要造成民主风气。

三、提倡写人民内部矛盾。

四、要按艺术生产的规律办事,不能强迫作家赶任务。

并在会上肯定了高缨的《达吉和她的父亲》,给《洞箫横吹》的作者海默平了反。

这些工作给当时的文艺工作者以很大的鼓舞大连会议1962年8月,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了“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

主持会议的是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邵荃麟。

他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来的一个文艺观点。

他认为:“强调写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是应该的,是反映我们时代精神的。

但整个说来,反映中间状态的人物比较少,中间大,两头小,好的坏的人都比较少,广大的各阶层是中间的,描写他们是很重要的,矛盾往往集中在这些人物身上。

”3. “十七年”时期描写农业合作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柳青的《创业史》和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4.李瑛被称为“战士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主要反映和歌颂的内容是解放军战士的生活。

5.李希凡、蓝翎批评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中所犯的唯心主义错误的文章分别是《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和《评<红楼梦研究>》6.当代文学的发展演变一般包括文学作品、文学形象、文体发展、文学思潮和文学观念的演变,而最重要的就是后二者。

7.第二次文代会确立了以社会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我国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标准。

这次大会第一次开展了对“左”倾文艺思想的批判。

8.五十年代初期,小说家中有不少描写农村青年爱情婚姻生活的故事,如赵树理的《登记》、马烽的《结婚》9.五十年代描写革命知识分子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高云览的《小城春秋》和杨沫的《青春之歌》。

10. “十七年”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小说流派,如河北的“荷花淀派”,湖南的“茶子花派”等。

11.小说《山乡巨变》中的人物有些取了绰号,其中“亭面糊”指的是农民盛佑亭,“婆婆子”指的是支书李月辉。

12.电影《武训传》的作者是孙瑜,这部电影是写武训行乞兴学的故事。

13.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文艺界出现了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的深化和发展,秦兆阳发表了《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巴人发表了《论人情》。

14. 1961年,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暨故事片创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在文学史上称之为“新侨会议”。

15.新中国建国十周年前后,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现了较大的丰收,描写军事斗争的作品中最突出的代表是吴强的《红日》和曲波的《林海雪原》。

16.梁斌的《红旗谱》中所塑造的农民革命者的主要形象是朱老忠,地主阶级的代表是冯兰池。

17.《创业史》中作者刻画梁生宝的形象主要用了“三件大事”,一是去郭县买稻种、二是组织贫苦农民上山割竹度春荒、三是及时整顿互助组18. 1980年党中央正式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

不再使用“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提法。

19.反思小说中《剪辑错了的故事》是茹志娟写的,《芙蓉镇》是古华写的。

20. “归来诗人”群中有两个特殊的具有流派性的群体,他们是:“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

21. “一柱南天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这两句诗是郭沫若对陈毅的赞美。

22 1978年全国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极大地促进了文艺界的拨乱反正。

23.贺敬之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写出了两部著名的政治抒情长诗,这两部抒情长诗是《中国的十月》和《“八一”之歌》。

24.当代文学在建国后三十年中文学创作思潮主要是现实主义,新时期则出现了现代主义创作思潮。

25.对胡风文艺思想的过火批判发生在1953年,他当时向党中央写了一篇30万言的《关于解放以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26. “十七年”时期,出现了两位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家,他们被称为“南周北赵”,他们是周立波和赵树理。

27. 1962年,“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召开,这次会议被称为“广州会议”。

28.闻捷是新中国建立后成长起来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既有抒情诗,又有叙事诗,写出他的两部叙事诗:《动荡的年代》、《叛乱的草原》。

两部合成为《复仇的火焰》29.赵树理的《三里湾》主要描写了王家、范家、袁家和马家四个家庭对待合作化的不同态度的故事。

30.《林海雪原》的艺术特色是:传奇性,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31.古华的《芙蓉镇》是以湖南边远山镇地方为背景,主要通过描写女主人公胡玉音的生活遭际与命运。

32.填写两位“新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杨牧、周涛。

33.从艺术方面来说,1977年——1984年,这时期的报告文学是“微观报告文学”,具有“小说化”、“散文化”的特点,它们以写人物为主。

34.当代文学的经验教训中有两条是要正确处理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35建国初期出现的几个最有影响的话剧是:胡可的《战斗里成长》、老舍的《茶馆》。

36.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出现在1951年,毛泽东同志当时为《人民日报》写了一篇社论叫做《应该重视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37.中国的当代文学既是以现实主义为主潮的文学,又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的文学。

38.“十七年”时期,学习外国“楼梯诗”进行中国化创造的两位代表诗人是郭小川、贺敬之。

39.湖南的“茶子花派”除了代表人物周立波外,还有谢璞、未央等。

40. 1965年“四人帮”之一的姚文元写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署名文章,矛头直指以彭真为首的北京市委,揭开了“文革”的序幕。

41.“文革”期间也出现过一些比较好的文学作品如:《第二次握手》、《团泊洼的秋天》、《波动》。

42. 对《红楼梦》研究中俞平伯批判,是新中国成立后继对胡风批判后的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43.“文革”期间,文艺创作遵循所谓的“三突出”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

44中国当代文学一般以年1949年7月召开的第一次文代会为开端。

45《北方的河》、《红豆》的作者分别是张承志、宗璞。

46.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了民歌体的形式并加之改造,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

47.邵荃麟在1962年“大连会议”上,指出著名的“写中间人物”文艺观点。

48.郭小川的《向困难进军》的诗行排列采用了“楼梯诗”,富有节奏感。

49.刘世吾是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人物。

50. 50年代赵树理的《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的长篇小说。

51.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里作家着力刻画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有:刘雨生、李月辉。

52. 除赵树理外,山西作家群最具特色的还有:马烽、西戎。

53. 1958年,茹志鹃发表了优秀短篇小说《百合花》,后被称其为代表作。

故事以淮海战役为背景,通过一个战地通讯员的所见所闻,彰显出解放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伟大奉献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

54. 50年代的“三红小说“是指:《红日》、《红岩》、《红旗谱》。

55.郭沫若的诗歌《新公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首颂歌。

56.臧克家建国后的最具代表性的政治抒情诗是《有的人》,此外还有抒情短诗《凯旋》和《海滨杂诗》;57 王利发是老舍的剧作《茶馆》中的人物形象。

58.“文化大革命”期间张扬的手抄本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很有特色,影响最大,后来才公开出版。

&59.梁三喜是军旅作家李存葆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60.中国当代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间段,即,第一阶段:十七年时期文学1949—1956;第二阶段:“文革”时期文学1960--1976;第三阶段:新时期文学1980---。

61.“小腿疼”、“吃不饱”是作家赵树理的《“锻炼锻炼”》当中的两个“落后”人物。

62.《纪要》是1966年2月间,在上海,由江青主持下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文件。

63.周立波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曾与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同获斯大林文学奖。

64.小说《林海雪原》以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绥芬草甸大周旋和大战四方台为主要情节,展现了小分队勇敢机智地独立同敌人战斗的情景。

65.话剧《茶馆》三幕分别选取“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站后国民党统治时代三个社会生活场景。

66.在“干预生活”的短篇小说中,影响较大的有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李国文的《改选》等。

67.《阿诗玛》是云南彝族撒尼人的民间故事诗;《格萨尔王传》是一部藏族人民世代相传的说唱体英雄史诗。

68.1955年,周立波回家乡农村深入生活,同时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山乡巨变》。

&69.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孙犁的《风云初记》等一系列表现华北抗日根据地战斗生活的作品率先拉开了战争小说的序幕。

&70.1954年,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被看作是新的战争文化规范下当代战争小说的一个重要收获。

71.五六十年代的现代历史题材创作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叙事模式:茅盾的《子夜》模式,李颉人的《死水微澜》模式和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模式&72.曾经是上海左联盟员,后来在延安参加国文艺整风的欧阳山早在1942年就有意要创作一部“反映中国革命来龙去脉”的历史小说,初起名为《革命与反革命》,1957年正式动笔,改名为《一代风流》。

&80.欧阳山1959年出版第一部《三家巷》,主要表现“一个叫周炳的打铁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半生经历”73.“反思”作品的一个共同艺术特征是突出故事的政治背景和故事情节。

74.作家宗璞创作了小说《红豆》来表现知识分子在十字路口进行选择的艰难和选择成功后的欢乐。

& 75.曹禺执笔的《胆剑篇》以吴越征战为背景,着力歌颂越王勾践与越国人民在战败之后,忍辱负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反败为胜的精神。

& 76.陈翔鹤于1961、1962两年连续发表《陶渊明写<挽歌>》与《广陵散》两篇历史小说,引发了历史小说创作的一个小高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