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太极健身球操学习心得
篇一:学习太极拳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拳心得体会
学号:1225211姓名:许小蓉专业:工业工程学院:工
程学院教师:傅老师上课时间:周四第四大节
最初认识太极拳,是从小时候看过的一些武侠电视剧的角色中了解到的,譬如张卫健版《少年张三丰》里的张君宝,赵文卓版《中华大丈夫》里的荣海山,都是凭借一身精湛的太极武功名扬天下。
虽然从前对太极拳只是表面上一层模糊的认识,但是从这些人物的演绎过程中,太极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特点已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自己切身去理解,体验太极拳却是这学期的体育课上,初学太极拳,不免会因为它缓慢的动作而觉得有些枯燥与乏味。
经过一两周的模仿比划,渐渐地入门了,也初步体会到了太极拳的“神”、“意”。
太极拳比较强调放松,不仅仅是身体
上的放松,也要做到心无旁骛,静心用意。
太极的动作都有一定的曲线,不浮不僵,身体保持自然,轻柔匀缓。
全身上下作为一个整体,身体每个部分都要配合做到有弧度,衔接和顺。
老师给我们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仿佛我们做每个动作时都有一个球在顺着我们的动作运行,课堂上练习的时候,我经常想象着自己两手之间,两臂之间有一个随时可调整大小的球,当我们向下落手时,感觉这个球漂浮在水面上,有一种抵抗我们手向下的阻力;弓步分手时,仿佛两手之间有一个稍小的球随着我们的动作缓缓旋转;推掌时又感觉手掌前方有一个体型很大的球,我们要贴着这个球的外弧推出去,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加上这些想象,一方面感受到太极的连绵不绝,动作不能僵硬,行云流水般的行径,另一方面觉得也很有意思。
一套24式简化太极拳学完后,虽说是
太极中的凤毛麟角,但它也训练了我们精神内敛,思想集中的习惯。
我想其他方面的好处也不在话下。
课下一查阅有关太极拳的信息,才发现它就像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只是它的小小的一角。
它是中国的传统精粹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不仅可以作为一门体育项目,也可以算是艺术表演,一门古典哲学秘笈,更是中医理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经过数代的流传,太极拳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杨,孙,吴,武五大派系,誉为“五式太极拳”。
每式既相
互传承、又有自己的特色,可谓百花齐放。
从简单的角度看
太极拳,它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
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
总而言之,每掌握一门新的知识技能都是值得我们珍惜的,也许以后我们像这个学期系统完整的学习一套太极拳的机会不多,但至少我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对它一无所知,如果能够坚持下去,一定会受益匪浅。
篇二:太极学习心得
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心得
指导老师:余学好教授
体育系10级体育教育专业4术科班
姓名:张福海学号:1013402033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
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身行气,气沉丹田。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
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
象,演变八卦。
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太极拳是以
杨式太架太极拳为基础,吸收了其它流派的一些特点和练法编排而成的一套太极拳普及套路。
其动作圆活连贯均衡全面。
四十八式太极拳是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于1979年组织
编创的太极拳套路,整个套路除起,收势外共48个动作,
分为六段,其技术风格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兼收了其它太极拳流派的特点和练法,并有所创新,注重动作的左右匀称,全套动作内容充实,结构严谨,练习一遍约8分钟左右,是理想的健身与普及套路。
一、起势
左脚开立两手平举,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左野马分鬃
稍右转体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3、左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稍右转体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
转体摆臂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3、左搂膝拗步后坐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五、手挥琵琶跟步展臂后坐引手虚步合手六、左右倒卷肱1、右倒卷肱稍右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2、左倒卷肱稍左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
转体撤手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掤臂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弓下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后坐扣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掤臂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弓步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前按九、单鞭转体运臂右脚内扣上体右转勾手收脚转体上步弓步推掌十、云手后坐扣脚转体松勾并步云手开步云手并步云手开步云
手开步云手扣脚云手十一、单鞭转体勾手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十二、高探马跟步托球后坐卷肱虚步推掌十三、右蹬脚穿手上步分手弓腿收脚合抱蹬脚分手十四、双峰贯耳屈膝并手上步落手弓步贯拳十五、转身左蹬脚,后坐扣脚转体分手收脚合抱蹬脚分手
十六、左下势独立收脚勾手屈蹲撤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十七、右下势独立,落脚勾手碾脚转体屈蹲撤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1、右穿梭,落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架推
2、左穿梭
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架推
十九、海底针,跟步提手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
提手提脚弓步推掌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后坐扣脚坐腿握拳摆步搬拳转体收拳上步拦掌弓步打拳二十二、如封似闭
穿手翻掌后坐引手弓步前按
二十三、十字手
后坐扣脚弓步分手交叉搭手收脚合抱
二十四、收势,翻掌分手垂臂落手并步还原
学习太极拳的要领:
一、心静体松
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二、圆活连贯
“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
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
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
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
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
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在以肘带手。
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
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三、虚实分明
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
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
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