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卷(B 卷)
一. 名词解释
1. 胞饮作用
2. 异染色质
3. 氧化磷酸化
4. 孔蛋白
5. 内膜系统
6. 端粒
二. 填空
1. 倒置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不同在于。
2. 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沿梯度的转移方向,协同运输又可分为协同运输与与协同运输。
3. 具有将蛋白质定位到细胞核中去的特异氨基酸序列被称为。
4. 内质网的标志酶是。
5. 透射电镜最基本的制样技术是。
三. 简答
1. 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异同。
2. 简述从DNA到染色体的包装过程(多级螺旋模型)
四. 论述题
论述初级溶酶体的形成过程以及溶酶体的基本功能。
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胞饮作用:
通过细胞质膜内陷形成囊泡,将外界溶液裹进并运输到细胞的过程,形成的囊泡较小,则称为胞饮作用。
2. 异染色质
异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中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那些染色质。
3. 氧化磷酸化:
指在呼吸链上与电子传递相偶联的由ADP被磷酸化形成ATP的酶促过程。
(在活细胞中伴随着呼吸链的氧化过程所发生的能量转换和ATP的形成, 称为氧化磷酸化)
4. porin (孔蛋白):孔蛋白是存在于细菌质膜的外膜、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外膜上的通道蛋白,它们允许较大的分子通过。
孔蛋白是膜整合蛋白,它的膜脂结合区与其他的跨膜蛋白不同,不是α螺旋,而是β折叠。
5. 内膜系统:
是指细胞质内在形态结构、功能和发生上具有相互联系的膜相结构的总称,包括核膜、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因为它们的膜是相互流动的, 处于动态平衡, 在功能上也是相互协同的。
广义上的内膜系统概念也包括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等细胞内所有膜结合的细胞器。
6. 端粒:
端粒: 位于每条染色体端部,为染色体端部的异染色质结构,由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高度保守。
主要功能是维持染色体稳定,防止末端粘连和重组,并能锚定染色体于细胞核内,辅助线性DNA复制等,与染色体在核内的空间排布及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有关;起着细胞计时器的作用.
二. 填空
1. 倒置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不同在于物镜和照明系统的位置颠倒
2. 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沿梯度的转移方向,协同运输又可分为同向协同与反向协同。
3. 具有将蛋白质定位到细胞核中去的特异氨基酸序列被称为核定位信号。
4. 内质网的标志酶是葡萄糖6-磷酸酶。
5. 透射电镜最基本的制样技术是超薄切片技术。
三. 简答
1. 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异同。
①运输方向不同: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2分)
②是否需要载体的参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参与,被动运输方式中,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参与,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参与;(2分)
③是否需要细胞直接提供能量: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2分)
④被动运输是减少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差别,而主动运输则是努力创造差别,维持生命的活力。
(可说可不说)
2. 简述从DNA到染色体的包装过程(多级螺旋模型)
a、由DNA与组蛋白包装成核小体,在组蛋白H1的介导下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10nm 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2分)
b、在有组蛋白H1存在的情况下,由直径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螺旋盘绕,每圈6个核小体,形成外径30nm,内径10nm,螺距11nm的螺线管。
螺线管是染色质包装的二级结构。
(2分)
c、螺线管进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径为0.4um的圆筒状结构,称为超螺线管,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三级结构。
超螺线管进一步折叠、压缩,形成长2-10um的染色单体,即四级结构。
(2分)
四. 论述题(20分)
论述初级溶酶体的形成过程以及溶酶体的基本功能。
形成过程:
溶酶体酶(实质是糖蛋白),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溶酶体蛋白(2分)→进入内质网腔进行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2分)→进入高尔基体Cis面膜囊→磷酸转移酶识别溶酶体水解酶的信号斑(2分)→将N-乙酰葡糖胺磷酸转移在1~2个甘露糖残基上(2分)→在中间膜囊切去N-乙酰葡糖胺形成M6P配体(2分)→与trans膜囊上的受体结合→选择性地包装成溶酶体(2分)
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
1)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自体吞噬)。
(2分)2)防御功能(病原体感染刺激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而被吞噬、消化)(异体吞噬)(2分)
3)其它重要的生理功能:a作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为细胞提供营养(1分)
b分泌腺细胞中,溶酶体摄入分泌颗粒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1分)
c参与清除赘生组织或退行性变化的细胞;(1分)
d受精过程中的精子的顶体作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