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观察印刷样张时的四周环境能否会对颜色产生影响?临近色,也就是与被观察的样张或印张相近的颜色可以影响到人们对颜色的感知。
这就是所谓的“临界效应”,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观察样张时使用中性环境的重要性。
据了解,在四周环境中使用标准灰色漆(MunsellN8)可无效减少人们在确认色彩时所受的邻近色的影响。
6、印刷并不是一个完全分配的过程
印刷不是一个完全分配的过程;什么是复制?复制也并不是完全分配,而是无限接近。
这由于在颜色复制过程中有很多颜色复制零碎。
摄影就是一个典型的颜色复制零碎,打样和印刷也是如此。
当我们把用眼睛所看到的东西与照相机所能捕捉的和印刷机所能复制的东西进行比拟时,色域(或可复制的颜色数量)就变小了
7、专色
每一种专色都对应着一种特殊油墨(除黄、品、青、黑以外),它需求通过印刷机上一个单独的印刷单元进行印刷。
人们在印刷品中使用专色的缘由有很多,突出一个企业的品牌抽象(例如可口可乐的红或福特的蓝)就是以其中的一个,所以,能否精确地复制出一种专色无论对客户还是对印刷厂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一种缘由可能就是对金属油墨的使用。
金属油墨通常含有一些金属颗粒,并能使印刷品呈现出金属光泽。
此外,当原稿设计对颜色的要求超过了黄品青黑所能达到的色域范围时,我们也可以用专色来进行补充。
8、专业术语
我们之所以认为颜色很难描述,次要是由于它是一种感觉,就像嗅觉、味觉和听觉一样,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
当我们不得不用文字来描述色彩的时候,常常会使用“平淡”、“浑浊”、“太暖”或“太冷”等模糊的词汇。
举例来说,什么是图像太暖?是说它的颜色偏红、偏黄或偏洋红吗?那“太冷”的意思呢?是说图像的颜色太蓝、太绿或太青了吗?我们说图像太“平淡”通常是指它的反差不够,而“浑浊”的认识是说图像的色调太暗了。
使用不规范的术语会延伸打样周期,进而耽搁活件的生产进度。
因而,我们一定要在谈论色彩时使用专业术语——这能为你节约大量的时间和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