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化课程改革及考核实施方案

项目化课程改革及考核实施方案

项目化课程改革及考核实施方案(讨论稿)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推动学院山东省高等教育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工程,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特制订学院项目化课程改革及考核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和《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文件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实现山东省高等教育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为抓手,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先导,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落脚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课程为单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来驱动,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深入探索能力本位的”6·2·1”课程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和任务(一)项目化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1.建设一批优质精品的项目化课程;2.创新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模式;3.提升学院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4.提高学院整体教学质量。

(二)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工作任务1.树立正确的高职课程建设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课”,不要教“书”;把能力本位的课程从理论思维教学,变成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主;把课程内容从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把课程从以教师讲授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环境条件为主;把课程评价从以“教师讲的好”、“老师完成教学进度”为准,变成以学生富有兴趣、职业技能明显提高为准。

2.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养。

项目化课程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关键。

学院将通过加强教师能力本位的项目化课改培训、鼓励教师企业锻炼、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措施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3.完成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

课程教学设计要提炼本课程的具体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课程能力训练的操作办法,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评价,课程教学的成果(证书、竞赛、作品、事件)等内容,构建全新的课程教学内容。

4.完成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能力目标,以一个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结合职业岗位的、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为引导,结合工作任务,在项目化教学中导入知识和核心能力,逐步深入,能力训练方法要求具体,能力、知识、素质要有考核。

5.完成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评。

参与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每一位教师必须讲(说)一堂典型课程,先由教研室和系部组织测评验收,学院课程改革办公室组织抽查与最终的监督考核,强化项目课程的过程管理,确保适龄教师(含副科以上的干部)人人过关。

6.完善教学资料,充实教学资源。

制定项目化课程教学方案,编写项目化课程校本教材或讲义,制做教学课件,充实操作实训的各种教学资源。

三、实施过程项目化课程改革及考核实施过程分为如下阶段进行:1.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培训(2014.08—2014.10)第一阶段:聘请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改革专家为我院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培训内容为高职教育现状和发展主题报告、能力本位的项目化课程设计、项目化课程设计案例交流。

参与人员为教师职称系列的全体任课教师及学院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

第二阶段:一对一在线辅导。

教师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整合,制定出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的电子稿,聘请专家对我院教师进行一对一在线辅导。

2、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考核(2014.11—2015.07)考核范围:(1)全院1969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所有任课教师(含副科以上的干部)必须参与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考核,并确保人人过关。

(2)不在此范围内的其他任课教师自愿申请参与考核。

考核方式:学院将组织校内外专家听取我院教师课程设计汇报,逐人考核验收。

考核进程:考核共分为三个批次进行。

第一批次参加考核人员为教务处及各系部符合条件的教学科长、专业带头人、部分专业骨干教师。

考核时间为2014年11 - 12月。

具体流程为:参与考核人员报名、提交教学方案、与校外专家一对一进行沟通修改,进行讲说课;第二批次参加人员为部分骨干教师和其他教师,考核时间为2015年3 - 4月。

具体流程为:参与考核人员报名、提交教学方案、与校内外专家一对一进行沟通修改,进行讲说课;第三批次参加人员为剩余符合条件教师,考核时间为2015年6 -7月。

具体流程为:参与考核人员报名、提交教学方案、与校内外专家一对一进行沟通修改,进行讲说课。

四、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1.学院成立项目化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院课程改革和考核。

组长:尹桂瓒副组长:于波、房培玉、孙涛、姜义昌成员:刘务忠梁文鹏姜善涛王永浩李世一邹德伟张玉芳马晓燕刘代忠张咏梅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化课程改革相关文件起草、组织评测等具体实施工作。

主任:梁文鹏成员:车丽丽、卫蓉蓉、陈晓妮、任利华、胡祥卫、徐永亮、鲍湘之、董良新、谷克章、陈晓宝、邵侠、林瑛(二)资金保障学院将加大项目化课程考核资金的投入,用于聘请专家、教师国内外培训、教师下厂实践锻炼等项目,保障项目化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机制保障学院将积极优化管理机制、奖惩考核机制等,在全院上下形成积极参与、深入钻研、竞相发展地氛围。

1.考核结束后人事处将对测评合格人员颁发学院统一印制的《教师职业能力测评合格证书》,作为今后教师“双师”能力认定、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

2.教师考核结果将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对于考核为优秀的人员,学院在评优树先、职称晋升、国内外培训方面优先考虑。

在职称晋升最终考核分中,助教晋升为讲师每人加2分,讲师晋升副教授每人加2.5分,副教授晋升教授每人加3分。

3.考核不合格的,随下一批次一同进行考核。

第三批次考核结束后仍不合格的,须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补测,补测在每年的6月份和12月份各进行一次,教师自愿报名参加。

4.项目化课程考核不合格(含自愿放弃)的人员,评优树先一票否决,不得晋升高一级职称,不得申报学院组织的“双师”认定,课时费标准在原有的基础上每课时下降3元。

5.各系部项目化课程考核优秀率、合格率将纳入学院对系部的量化考核,合格率低于90%的系部,年终不得被评为优秀。

6.不在考核范围内的教师,可自愿报名参加考核,考核为优秀的享受同等奖励。

(四)硬件保障1.加强学院信息平台建设。

扩大电子阅览室建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收集资料的需要。

2.加大教师引进和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力度,克服师资紧张、学生班额大等困难,专业课教学尽量不合班。

尽快推进项目化课程指导讲义、教材编写工作。

3.构建“项目化”课堂。

引企业文化进课堂,要创建适合项目化教学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氛围。

发挥“项目化”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育人全过程。

五、考核细则测评工作以周为单位,系部应提前一周将下周教师测评计划上交学院测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所有参加测评的教师必须录像,否则测评结果无效。

测评分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两部分,课程整体设计说课时间5-10分钟、单元设计讲(说)课时间10-15分钟,最后提问5分钟,原则上在30分钟内结束测评。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须分别通过,才算考核合格。

第一部分课程整体设计一、课程整体设计测评依据1.课程整体设计文字稿;2.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现场介绍(用说课形式,限时5-10分钟)。

二、课程整体设计测评评审标准1.课程能力目标设计:在”课程目标设计”中首先对该门课能力目标进行全面、概括性描述;然后在”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中,能力目标的描述要与项目相符,可检验;在”进度表设计”中能力目标描述明确、具体、可检验。

2.课程内容设计以模块为单位,体现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合理。

3.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设计时要区分单项能力训练项目和综合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内容具实用性和趣味性,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能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项目数量合适;具可操作性,可检验结果。

4.课程知识目标和认知过程设计:知识目标明确,体现必须、够用原则,突出知识为项目服务,围绕项目所用;认知过程符合初学者的认识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项目完成之后有系统知识的归纳。

5.进度表设计:以每一次课为单位,内容翔实。

全课顺序以能力训练项目的实施过程为主线,小、中、大项目编排合理,台阶合适,项目效果递进,不能按教材章节设计,也不能按知识点设计。

每一次课的能力目标与该次课教案教学目标一致。

能从进度表中看出整门课程的上课步骤、设计思路。

6.第一节课设计:没有与学生“不相关”内容,没有抽象、难以理解的理论,立即进入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课程简介、考核方式说明简明扼要。

字数在300字左右。

7.考核方案设计:体现全面考核、综合评价。

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

考核项目应涵盖学生的能力、知识、态度,突出能力考核,各项考核项目分值合理,比例适当。

在能力考核中要体现出单项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要用项目来考核、有可操作性,还要体现让每个学生掌握能力;知识考核要以对知识运用的考核为主。

考核安排应在进度表中体现。

8.说课主要内容:应以进度表为依据,着重叙述能力项目设计、能力训练安排以及考核方式。

不得超过10分钟。

三、课程整体测评评审打分说明1.课程整体测评说课时间5-10分钟,接下来的10-15分钟为课程单元设计讲(说)课。

2.在第一次评分时,可先由组长给出参考分,全体评委进行讨论,统一认识和操作尺度。

3.测评人必须提前一天以上将文字稿送至每位评委审阅,否则不能参加现场测评,评委在现场测评前必须先审阅文字稿打出初步分数。

4.现场评审打分的依据应综合考虑该门课整体设计文字稿、说课情况以及最后提问交流情况,其中以文字稿为主要依据。

即要听说课人的说明和最后答辩情况,更要注重说课人在说课过程中可能没有体现出来的内容要素,注重文字稿内容是否具备这些内容要素。

5.评委在现场测评前先审阅文字稿打出初步分数。

现场说课时先根据整体设计标准要求以及不同说课人之间的对比,给出印象分数的大概区间,以保证不同人分数之间的相对合理性。

然后根据评审标准的细目,调整分数的细节。

6.原则上系部的测评工作至少有一位学院评委或学院评委指定人参加测评全过程。

系部在提前一周将下周教师测评计划上交学院测评办公室后,由学院统筹安排人员参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