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课件

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严重性不管是校园欺凌还是校园暴力,都会对受害学 生造成肉体或者精神上的伤害,构成心理问题,从 而影响人格发展,如: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 症、忧虑、失眠、胃痛、吸毒、酗酒、自残、自 杀.... 其他影响(常常逃学、对老师不恭敬、寻求 黑社会报复等)。
视频2:15岁少年自杀记
校园欺凌(暴力)
伤害了谁?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 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万、甚至上百万都不是什么希奇事。
严重影响被害人的身心健康。 造成受害者身体的损伤,遭受伤痛的折 磨,构成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人格发展,厌 学、逃学、抑郁、自残、自杀等等。
对校园欺凌(暴力)的处 罚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外界因素
五、如何正确应对校园欺凌?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①与同学友和善相处。“有矛盾,不冲动,多尊重,多 谅解。”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尽量不要激化,应该宽 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 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不招摇、不漏财、不 独行。”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 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 好结伴而行。 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少接触,有苗头, 及时避。”
群体性
施害方、施暴方往往是两人以上,当事双方在 实力上不对等。
隐秘性
由于校园欺凌多发生在课堂外,施害(施暴) 方在选择作案时间、地点上较为隐秘,且事件发生 后,多数受害学生选择沉默,从而使此类事件不可 预知。
反复性(演进性)
已知的校园欺凌事件多具有反复性,并且随着 时间的推移,伤害次数和程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校园欺凌的危害
• 1、学校、老师 • 2、家庭 • 3、对方 • 4、
扰乱学校、老师正常的教育、教学秩 序,影响同学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给加害人、受害人双方家庭造成经济损失。 人的生命和健康是无价的,可以说:以 损害他人生命和健康为目的的欺凌行为是一种 最昂贵的消费行为。为此花上成千上万、几十
第二百三十八条 【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
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刑法》
四、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施害学生身心不成熟,易冲动。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理和心理也会 逐渐发展。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控辩能 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辨别是非和自控的能力 比较薄弱,很难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处 理问题时极易冲动。
欺凌行为
• 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
• 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 撞绊倒、拉扯头发。
• 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 他们嘲笑受害者。
• 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 发生。
• 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拒 绝 校 园 欺 凌
远 离 暴 力 校 园
认识校园欺凌(暴力)
• • • • •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暴力) 二、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行为 三、校园欺凌的特点 四、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 五、如何正确应对校园欺凌?
相关新闻图片
相关新闻图片
相关新闻图片
日照某中学校园欺凌事件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 校园欺凌 英文名称(bully)是指同学间欺负弱 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多 发生在中小学。 • 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 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 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 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 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暴 力) 。
2、应对欺凌,临危不乱 。
•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 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律维权。 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 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 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 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四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 是减少伤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 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
• 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 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 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 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 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 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 画侮辱画。
案例回放
案例回放
案例回放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 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
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 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 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勒索财物,不给就拳打脚踢、威逼利诱 一位初一女生在玩游戏机时,同学跟她借币,她不肯,受到殴打, 脾脏破裂。
案例回放
以暴制暴
一个初二学生用一把削笔刀杀死两名同学,刺伤四名同学。 据当地媒体报道,被刺杀的几名学生中有人曾向凶犯索要“保 护费”。
案例回放
以多欺少、以大欺小
因为简单的一句话,小丽误以为舍友小雪冤枉自己 偷内衣,她和九名女生一起殴打小雪超过5个小时, 强迫其脱下裤子暴露下身,并用手机拍下施暴与受辱 的照片和视频。
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刑法》
第二百三十七条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以暴力、胁迫
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二、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 行为。
认识校园欺凌现象的三种形式
1、语言欺凌。语言欺凌主要指包括起侮辱性外号, 造谣污蔑等一系列对学生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 害行为。 2、力量暴力。力量暴力主要指包括校园凶杀、打架 斗殴、抢东西、强索钱财、毁坏物品等一系列对学生 身体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力量暴力 在校园欺凌现象中最为普遍。受害者有可能导致反社 会人格的形成。对施暴者可能导致成人后走上犯罪的 道路,这些人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可,社会归属感长期 得不到满足。 3、心理欺凌。心理欺凌主要指包括孤立,侮辱人格 等一系列对学生的精神造成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3、虚荣心,爱模仿,特别要“面子”
这个时期的学生,虽然心智不成熟,但急需证明 自己,期望别人把自己看成大人,爱出风头,喜欢 逞强,希望当“老大”,极其容易用暴力来思考和解 决问题,满足经济上的现实需求和心理上成就感。

仿
4、法律意识淡薄
在很大程度上,实施欺凌、暴力行为的学生大 多法律意识是十分淡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实施这 种行为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和责任。
校园欺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我 国家还没有一个针对校园欺凌全国性的调查 数据,参照国外的调查数据:85%的女孩和 80%的男孩报告在学校受到过至少一次的欺 凌,10%-15%的学生曾经欺凌过他人,日本 一年当中所报告的校园欺凌事件有两万多 件,校园欺凌如此普遍。 根据教育部统计,仅今年5-8月份,全国就发 生68起校园欺凌事件。
5、受害者忍气吞声或以暴制暴 受到侵害的学生,会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忍气 吞声,而恰恰是这种忍气吞声,更助长施暴者的嚣 张气焰,还有另外一种就是以暴制暴,“君子报仇, 十年不晚”,这种则会造成新的校园暴力。两种情 况在某种意义上都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前者会产 生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学习兴趣锐减,甚至神 经失常;后者不但不能远离暴力,反而会使自己深 陷其中动弹不得。
案例回放
老师言语、教育方式不当或因体罚学生,引发师生之间的 暴力伤害
一位高中老师,在课后批评教育了一名高二男生时因拍了一下该男 生的肩膀,没想到该男生乘老师正在打篮球时,用早已准备好的裁纸 刀去报复老师,结果造成了重伤害。
三、校园欺凌的特点
多样性
对象多样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 间,人员呈现低龄化。 形式多样性:生理侵害、人格侮辱、心里伤害、 网络传播等等
2、不良交往,极易形成伙伴集团。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开始选择和同龄人交 往并融入群体里面,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不再是 学生的模仿对象,为了在群体里面占有一席之地, 学生往往会选择被同化。而未成年人的思想往往很 不成熟,如果受到不良团体的挑拨和唆使,很容易 就会实施犯罪造成危害后果,并在实施过程中往往 不具有罪恶感。
3、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沉默羔羊”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 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 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
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 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