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小儿基础知识PPT课件

中医小儿基础知识PPT课件

4
胎儿期
• 分期标准: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 直到分娩断脐,胎儿出生,称为胎儿期。
• 临床意义:妊娠早期12周的坯胎期,从受 精卵细胞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 病理因素,如感染、药物、劳累、物理、 营养缺乏以及不良心理因素等伤害,造成 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
5
新生儿期
• 分期标准: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 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16
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 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乳牙约在2-2.5 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以用以下公式推 算:乳牙数=月龄-4(或6) • 临床意义: 出牙时间推迟或出牙顺序混乱,常见于佝偻 病、呆小病、营养不良。
17
呼吸、脉搏、血压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 体重测量方法及正常值:出生时体重约为3kg,出 身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 月增长约0.5kg,1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约2kg。 临床可以用一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 6个月以下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
身高(cm)=70+7*年龄
临床意义:
身高低于正常均值的70%,考虑侏儒症;克汀病 和营养不良
14
囟门测量方法、闭合时间及临的菱形间隙。出身时 约1.5-2cm。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12-18个月 闭合。后囟在部分小儿出身时就已闭合,未 闭合者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临床意义: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 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 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等。囟门凹陷 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囟门突出多见于热 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
15
头围、胸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 头围、胸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 自双眉弓上缘处,经过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 头围。新生儿头围约为34cm,1周岁时约46cm,2 周岁时约48cm新生儿胸围约为32cm,1岁时约为 44cm,接近头围。 • 临床意义: 头围的大小与脑和颅骨的发育有关。头围小者提示 脑发育不良,头围增大过速,提示解颅。
• 临床意义:体重低于正常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
13
身长(高)测定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正常值:
出身时身长约为50cm。生后第一年增长约25cm, 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cm。第二年身长增长约10cm。 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增长每年约7cm。进入青春期, 身高增长出现第二高峰,其增长速率约为学龄期的2倍, 持续2-3年。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2岁后至12岁儿童 的身高:
中医小儿基础 知识(一)
1
中医儿科学内容
一、儿科学基础 二、儿童保健 三、新生儿疾病 四、肺系疾病 五、脾系病症 六、心肝病症 七、肾系病症 八、传染病 九、虫症 十、其他疾病
2
一、儿科学基础
一、年龄分期的标准和临床意义
1、体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身长(高)测定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 临床意义:这一时期要加强思想品德 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障 儿童身心健康。学龄期儿童容易发生 意外伤害,如溺水、烫伤、坠床、误 服药物中毒等,应注意防护。
9
学龄期
• 分期标准:6-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 (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学龄期。
• 临床意义: 这一时期儿童急性疾病的 发生率下降,但应注意保护视力,防 止近视;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防 治龋齿;注意情绪和行为变化,减少 精神行为障碍的发病率。
四、儿科四 1、望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诊特点
2、闻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3、问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4、切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五、儿科治 1、儿科常用内治疗的用药原则及给药方法
疗概要
2、儿科常用外治法及其临床应用
3
《一》小儿年龄分期
1.胎儿期 2.新生儿期 3.婴儿期 4.幼儿期 5.学龄前期 6.学龄期 7.青春期
二、小儿生 长发育
3、囟门测定方法、闭合时间及临床意义 4、头围的测定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5、胸围的测定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第一单元 儿科学基础
三、小儿生 理、病理特
6、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及临床 意义
7、呼吸、脉搏、血压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1、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2、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10
青春期
• 分期标准:青春期受地区、气候、种族等 影响,有一定差异,一般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 临床意义:青春期体格发育出现第二次高 峰。由于青春期生理变化大,社会接触增 多,容易出现各种身心疾病,如月经紊乱, 性心里障碍、酗酒等。应做好此期生理卫 生教育,进行正确的心里引导,保障青春 期的身心健康。
• 临床意义:由于新生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和御邪能力都较差,加上胎内、分娩及生 后护理不当等原因损伤胎儿,可导致产伤、 窒息、硬肿、脐风等疾病。
6
婴儿期
• 分期标准:出生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 临床意义: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处于
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机体发 育快,营养需求高。但是,脾胃运化力弱, 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 渐消失,一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 肺系疾病、脾,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7
幼儿期
• 分期标准:1周岁至3周岁为幼儿期。 • 临床意义:这一时期小儿由于断乳后
食物品种转换,容易发生吐泻、疳证 等脾系疾病;户外活动增多,接触面 扩大,传染病发病率增高;幼儿识别 危险、自我保护能力差,故易于发生 中毒、烫伤等意外事故。
8
学龄前期
• 分期标准:3周岁后到入学前(岁)为 学龄前期。
• 小儿呼吸、脉搏的正常频率,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逐渐减低;小儿血压的正常值,随 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 收缩压(mmHg)=80+2*年龄 舒张压(mmHg)=收缩压*2/3
11
《二》小儿生长发育
1、体重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身长(高)测定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3、 囟门测量方法、闭合时间及临床意义 4、头围、胸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5、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6、呼吸、脉搏、血压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12
体重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