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卫执业医师操作考试之案例分析题精编版

公卫执业医师操作考试之案例分析题精编版

第一考站:疾病与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处理。

(满分值40分,考试时间15分钟。

)常见问题:描述性研究资料、分析性资料应如何收集?答:描述性研究资料:采用现况调查(普查、抽样调查、筛检)收集资料;分析性资料:①病例对照(现场询问、调查表、采样)②队列(现场、追踪、随访、监督)③流行病学实验(恰当选择对象、随机、筛选)。

抽样调查时样本的大小如何确定?怎样保证样本的代表性?答:现况:①预期现患率②结果精确性;对照:①人群中暴露的比例②假定暴露造成的相对危险度③要求的显著性水平④要求的把握度;保证代表性:随机原则、监督、控制偏倚。

3、传染病爆发时,应如何进行调查?答:①制定调查方案:调查目的、调查方法(现况、对照、队列)、调查内容、调查表设计;②调查活动的实施:1)调查准备:人、财、物;2)调查活动组织;3)调查资料收集;4)标本的采集和储运;③调查资料的处理:1)调查资料的分析;2)样本检测结果的判定;④执行控制与干预措施;⑤评价控制效果;⑥疾病与危险因素的调查实例;⑦撰写调查报告。

4、简述粪便标本的采集方法及储运要求。

答:不同部位取新鲜标本(最好含异常样本)→洁净干燥(保温)保存运送→立即检验。

5、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应如何分析?答:描述性分析→推断性统计:①卡方检验(疾病与暴露的关联)②比值比OR(疾病与暴露联系强度大小)③OR的95%可信区间④分层分析⑤分级分析。

6、在实际应用时,应从哪些方面考虑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措施?答:①管理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7、疫苗接种的一般反应及处理原则。

答:一般反应:局部(红肿热痛)、全身反应(发热、头昏、恶心、腹泻)等。

处理原则:一般不需处理(1-2天可消失);如反应强烈仅需对症治疗;如有异常反应,则上报,同时作出抢救,如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0ml)或肌注苯海拉明(20-50mg),及时送医院;当然也要排除偶合疾病情况。

8、在病毒性肝炎的调查中,应对HBsAg携带者采取哪些措施?答:①不能作献血员,加强随访,要求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卫生,防止传染他人;②建议作进一步检查(乙肝两对半定量、HBeAg定量、肝功能、HBV-DNA、AFP、肝纤二项、肝脏B超),必要时治疗,同时定期作相关检查。

③建议与患病接触频繁者进行相关检查,尽量注射疫苗保护。

9、钩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应包括哪些内容?答:①传染源(病人和带虫者的病原学检查);②传播途径(皮肤接触、经口感染、粪便);③易感人群(个人防护、治疗及管理粪便)。

10.简述流行性出血热病员的处理原则。

答:治疗、疫情监测、防鼠灭鼠、做好卫生工作、预防接种11、简述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

答:①控制传染源(治疗患者,管理控制病畜);②切断传播途径(灭钉螺,管理粪便及保护水源);③保护易感人群(个人防护)。

12、试述苯中毒的预防措施。

答:①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苯;②生产工艺改革(减少接触苯);③通风排毒;④卫生保健措施(测定苯浓度、定期体检)。

13、中毒分为哪几种,WBC在其诊断中有何意义?答:三类:①细菌性中毒②有毒动植物中毒③化学性食物中毒WBC是指白细胞,是炎症指标,特别是应用于苯中毒,WBC值会低于正常值。

14、职业病接触上分为哪几类,各种类名称和英文缩写,解释其中一种意义。

答:①接触机会②接触方式③接触强度④接触时间。

试题1.病毒性肝炎题目:2003年3月1日至3月8日某区卫生防疫部门陆续接到本区几所学校报告,学生中接连发现一种不明原因的疾病,学生主诉发热、纳差、全身不适,部分学生巩膜黄染,共90例。

自2003年1月1日起,该区各学校均由同一供餐公司供应营养午餐。

问题:1.这次疫情调查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你对这次疫情的初步印象,设计一份调查表。

(简单说明)答题要点:1.(1)核实诊断;(2)确定是否暴发;(3)描述疾病的分布特征;(4)查明传染来源和易感人群;(5)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最终扑灭疫情。

2.(1)一般项目;(2)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3)流行病学资料(接触史、接触者、接触程度、可能受感染日期、地点、方式、传播途径等);(4)防治措施;(5)结论;(6)调查日期、调查员。

试题2.艾滋病题目:某市处于艾滋病流行的上升期,近年来经性行为传播HIV感染者人数增长较快。

针对上述现状,欲对该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进行艾滋病干预,以提高该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并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发生和蔓延。

问题:1.干预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2.干预效果如何评价?答题要点:1.干预活动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基线调查:由实施小组成员对研究对象按照统一问卷进行基线摸底调查,以掌握研究对象整体的本底情况。

(2)干预措施的实施:主要包括制作IEC材料(信息教育交流材料,即传播材料,是卫生工作者用来传播卫生科普知识常用的媒介,由于针对性强,语言精练,受众一看、一听就懂,又可以长久保存,互相传阅,在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中广泛使用)。

设计制作各种健康教育书面宣传材料,或刻录光盘,向干预对象免费发放,同时将有关培训内容及图片输入手提电脑与干预对象面对面培训;培训重点人物(负责人及领班),使他们更好直接影响服务小姐;开展同伴教育;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安全套使用的培训;通过当地广播电台相关栏目,播放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开设个人电话咨询,对干预对象公布咨询电话,随时解答相关问题。

(3)干预后调查: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后,调查员对目标场所服务小姐采用与基线访谈相同的问卷进行干预后的调查,如实填写。

2.干预效果评价:结合干预前后两次调查分析:(1)干预前后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正确知晓率改变情况;(2)干预前后目标人群对艾滋病正确态度改善情况;(3)干预前后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促进情况;(4)干预前后目标人群HIV感染状况比较。

核实诊断的方面:患者的临床表现:长期发热、明显消瘦、慢性腹泻、全身淋巴肿大、霉菌感染等实验室检查艾滋病抗体检测阳性,CD4:CD8<1(在T淋巴细胞分类中,CD4代表T辅助细胞而CD8代表T抑制细胞和T杀伤细胞。

CD4+T淋巴细胞是HIV感染的主要靶细胞,而其本身又是免疫反应的中心细胞;CD8+T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的效应细胞。

正常人的CD4+T淋巴细胞约占总的T淋巴细胞的65%,CD8+T淋巴细胞约占35%。

人体感染了HIV后,涉及的主要病理过程就是免疫系统的损害,主要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的丢失,绝对数量的减少,同时CD8+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CD4和CD8的比例失调。

因此CD4+,CD4+T淋巴细胞记数作为直接测定免疫功能的方法,是提供HIV感染病人免疫系统损害状况最明确的指标。

)经血液检查,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试验(蛋白印迹试验)为阳性者,可诊断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通常根据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判断和经血液检查CD4细胞计数小于200/mm3时,可诊断为艾滋病病人。

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来源,感染的途径,性传播、经血及吸毒、母婴、医源性等试题4.伤寒题目1: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暴发。

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纳差和乏力为主,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以上2~6天,平均3天。

经防疫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伤寒杆菌捡出率90.20%。

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一池塘水。

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

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出现类似病人。

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二周。

当地防疫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

问题:1.从收集到的资料,你准备做哪些分析?2.为分析该次暴发的原因,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哪些方面?答题要点:1.分析的主要内容:(1)计算各种罹患率;(2)描述三间分布(时间、年龄、性别、家庭、居住地等);(3)暴露与未暴露可疑饮用水的罹患率比较;(4)确认暴发疫情;2.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以下方面:(1)提出可疑危险因素(饮水、食物、接触);(2)确定对照的条件(年龄、性别、居住位置等),选择对照。

题目2:某村2001年6月12日~8月2日发生伤寒爆发流行,经疾控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采集21份病人血进行细菌培养,伤寒杆菌检出率89%。

村民饮用深井水和井水。

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井水,该井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

首例病人赵某6月12日发病,病前两月曾外出打工,发病前2周返家,病人排泄物污染的衣物经常被拿到井边洗涮,污水随处倾倒。

6月中旬该村陆续出现病人,至6月下旬,累计发病24人,6月26日当地疾控部门接到群众报告后立即到达现场,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8月2日发生最后一例病人。

同期其他村未见同样病例发生。

问题1、你准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哪些分析?(1)描述三间分布(时间、年龄、性别、居住地是否在井周围);(2)计算各种罹患率;(3)暴露与未暴露可疑饮水史的概率比较;(4)确认爆发疫情。

2、根据这起疫情的性质,你如何进行疫情报告?属乙类传染病爆发疫情,在疫情网络直报的同时,还应立即电话或传真报告卫生疾控部门和所属卫生行政部门。

题目3:2006年7月1日,某县一居民为子女结婚举办婚宴,共参加人数150人。

于7月5日出现1例高热病人(40~41℃),主要表现为乏力、脉象相对迟缓,皮肤玫瑰疹和肝脾肿大。

至7月10日陆续出现10例相同症状的病人,截至到7月下旬总共发生48例病人。

经调查,发病者均为参加婚宴就餐者,未参加婚宴就餐者无一人发病;本次婚宴用水均取自该家的自用井。

你应如何调查处理。

问题1、这可能是什么疾病?依据有哪些?如进行实验室诊断需采集什么标本?疫情初步判断为伤寒爆发。

判断依据;(1)伤寒病人均有参加婚宴就餐史,未参加婚宴就餐者无一人发病;2)婚宴用水取自该家自用井;(3)病人均表现典型的伤寒临床症状。

需采集以下标本:(1)血液标本:细菌培养、血清肥达氏实验"O"抗体检测;(2)粪便标本;细菌培养2、对调查资料进行初步分析(1)疾病三间分布;(2)罹患率,推测病例潜伏期;(3)病人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4)可疑的病因、发病因素。

题目4:某村2002年5月10日~7月1日发生伤寒爆发流行,经疾控部门调查,共确诊27例,采集17份病人血进行细菌培养,伤寒杆菌检出率89.20%。

村民饮用深井水和一井水。

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井水,该井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

首例病人赵某5月10日发病,病前两月曾外出打工,发病前2周返家,病人排泄物污染的衣物经常被拿到井边洗涮,污水随处倾倒。

6月上旬该村陆续出现病人,至6月中旬,累计发病24人,6月15日当地疾控部门接到群众报告后立即到达现场,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7月1日发生最后一例病人。

相关主题